綜合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 2007年7月17日下午3時,勞動保障部勞動工資司司長邱小平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提高職工工資收入問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同工同酬將列為立法重點
針對當前一些單位存在身份不同、同工不同酬問題,邱小平透露,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的工資立法中,已將同工同酬問題列為重點研究的內容。
邱小平說,勞動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工資分配應按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用人單位對于從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勞動,并且取得相同勞動業績的勞動者應支付同等的勞動報酬。
從勞動保障部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確實有一些單位存在同工不同酬行為。原因復雜,既有計劃經濟時期的遺留問題,有現行工資法律法規對同工同酬原則規定不具體、操作性不強的問題,也有用人單位為降低人工成本鉆現行法律空子、故意損害部分勞動者權益的問題。
邱小平強調,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也適用勞動法的調整,適用勞動法規定的同工同酬原則。
逐步提高壟斷行業利潤上繳比例
邱小平在接受網談時表示,我國正在研究探索對壟斷行業平均工資實行限高封頂的辦法。
邱小平說,在新的調控政策出臺前,繼續執行對工資水平達到兩倍于社會平均工資以上的國有企業,從嚴審批工資效益掛鉤方案的政策。
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等有關部門正在中央企業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對壟斷企業利潤,將逐步提高上繳國家的比例。
“一部分壟斷行業工資水平過高、工資增長過快是社會關注的突出問題。”邱小平表示,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通過采取措施,促進非壟斷行業的企業職工工資收入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對壟斷行業的高收入采取措施,加以有效調控。
邱小平指出,解決壟斷行業工資收入水平過高問題,最根本的是要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力度,真正實行政企分開,引入競爭機制。
統計顯示,2000年我國最高行業人均工資水平是最低行業的2.63倍,而到了2005年擴大到4.88倍,而且絕對差距也從8436元擴大到32249元。
四項措施提高普通職工工資
企業工資分配事關勞動者切身利益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邱小平透露,國家采取四項措施促進企業提高普通職工工資水平。
邱小平說,當前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不能直接確定企業職工工資水平和增幅,而是主要通過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對企業工資分配進行規范、引導、調節和監督。
指導督促各地及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去年30個省區市頒布實施了小時工資最低標準。
積極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勞動保障部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積極推動用人單位建立和完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通過平等協商來確定本單位工資水平、工資制度、工資標準和工資支付辦法。
建立和完善了工資指導線。目前,全國除個別省份外,已全部建立工資指導線制度。
積極指導各地調整煤礦井下艱苦崗位津貼標準。目前全國有19個省區市調整實施了煤礦井下艱苦崗位津貼標準。
不提倡企業工資分配保密
邱小平表示,企業工資分配制度、分配辦法必須經過職工民主程序來制定,不提倡工資分配保密。
有網友問,不少企業盛行“薪酬保密制度”,工資分配由企業單方面確定,員工之間不得相互打聽,違者給予處罰,這樣的做法是否合適。
邱小平回答說,確實有一些企業,包括一些跨國企業,在工資分配方面不公開透明。工資分配辦法只有通過全體職工來討論,或通過職工代表討論,對職工代表不保密,才能確保分配的公平合理。
“對國有企業我們是明確的,要求分配要公開。”邱小平指出。
■新聞分析#p#分頁標題#e#
為何工資增長數據與百姓感覺有差距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職工工資連續四年兩位數增長。然而,許多百姓感覺自己的工資增長與統計數據有差距。勞動保障部勞動工資司司長邱小平17日做客中國政府網,對此進行了解答。
數據顯示,2002年全國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2422元,到2006年達21001元,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12.0%,比同期GDP增幅高2.8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以來職工實際工資收入水平增長最快的時期。
“不管是在哪一類企業,在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都有增長。”邱小平分析,造成百姓對工資增長的感覺與統計數據存在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工資總額和平均工資是一個統計概念,職工工資總額和平均工資增長并不意味著廣大職工的工資都能夠按照同樣的水平增長。必須看到,在職工工資總體增長的情況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以及不同企業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正逐步擴大。
“一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工資快速增長會直接拉高職工工資總額和平均工資增長的統計數字,從而有可能掩蓋低收入職工工資增長緩慢,甚至有的職工工資水平相對下降的實際情況。”邱小平指出。
近年來我國住房、醫療、教育等消費價格的上漲,增加了職工家庭的消費支出,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工資增長的效果,有可能造成低收入職工對工資增長的感覺不明顯,工資漲了,但相應消費支出也增長了。
另外,我國現行的工資統計范圍只是城鎮國有、集體單位以及其他規模以上企業,沒有包括工資水平一般偏低、增長較慢的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15年修訂)
2015-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年修正本)
2012-10-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的決定
2011-04-22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二號)
2010-06-25任免駐外大使名單(2010-4-14)
2010-04-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91修正)
1991-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
1996-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三次會議通過的決定第Ⅲ/1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的修正》的決定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2002修訂)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建筑業安全衛生公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俄羅斯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1982-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
1989-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三次修正本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1995-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規則
1998-05-06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03-15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關于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9-13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關于印發《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3-07-04國務院關于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2-01-27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2011-09-07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浙江省嘉興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1-24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
2010-10-10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