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關涉勞動者權益的法律相繼誕生,而社會保險法草案,則既是有“勞動和社會保障立法年”之稱的2007年的收官之作,又是社會保障法制的開山之作。
追溯起來,多年以前,有關部門已啟動社會保險法的制訂,之所以遲遲不能出臺,一個重要原因是隱形債務巨大,社保資金捉襟見肘,如一些專家所言:“財力限制了我們的制度建設。”經過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國家財力薄弱的局面已徹底改觀。有統計表明,我國經濟在連續四年保持超過10%高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財政收入已經接近5萬億元。
但問題的關鍵是,在不斷增長的國家和地方財力的“大蛋糕”中,最終能切出多少用于公眾社會保障?長期以來,在GDP的指揮棒的牽制下,在“政績至上”的考核體系下,一些地方政府就像一個頗具雄心的“投資商”,投入大量財力辦企業、上項目,有的甚至不惜血本營造種種“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而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重視不夠。近年來各種民生問題為社會關注,一大根源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偏離了公共財政的“管家”角色,導致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嚴重匱乏。
有統計表明,2006年,我國財政投入社會保障的比重不足13%。而美國約有三分之一的財政用于社會保障;西歐、北歐的福利國家,財政至少有50%用于社會保障和福利的支出;在我國香港地區,財政也有50%由衛生福利局與教育統籌局使用。
諸如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這一類的公民權利,被一些專家稱為“積極人權”,這類人權的特點是必須由政府提供條件、資源和幫助方能實現。倘若不能從這一層面厘清這些公民權利的實質,那么即使有了社會保障法之類的制度設計,民眾恐怕也不能從財力“大蛋糕”中獲得足以體現社會公正的應有份額。
社會保險法的意義,不止于一部新法律的誕生,更意味著改革出現新的關鍵點。在中國的現實語境下,借由立法手段確認各種民生指標,構建惠及全體國民的公共財政體制,建立公共服務和產品的問責制,改善人大的預算監督機制,激活民間社會對公共財政的話語權,進而推動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型,督促國家肩負起對公民的義務和責任等等,都是社會保險法等相關立法應當完成的歷史使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5年施行)
2014-1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99修正)
1999-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的決定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86-03-19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修訂)
2015-06-14實驗動物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
2019-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4號)
2019-04-23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關于印發《出國留學經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11-0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
2012-06-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海南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
2011-12-05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國務院決定修改專利法實施細則
2010-01-09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2009-09-17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3-20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
2008-09-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捐贈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
2008-05-3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7-12-3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保總局等部門關于加強重點湖泊水環境保護工作意見的通知
2008-01-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的通知
2007-08-13國務院關于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0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