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程序規定》已經2011年10月20日市政府第28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市 長 王愛民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廊坊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程序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行政復議案件辦理程序,提高行政復議案件承辦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于在部分省、直轄市開展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工作的通知》,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市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行政復議工作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
第四條 市政府法制辦公室(以下簡稱“法制機構”)是市政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具體辦理行政復議事項。行政復議委員會是經市政府授權,負責重大、疑難行政復議案件的審議咨詢機構。
第二章 行政復議申請和受理
第五條 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行政復議申請;
(二)申請人為公民的,應當提交有效的身份證明;申請人為法人的,應當提交法人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申請人為其他組織的,應當提交有關機關對該組織成立時的批準文件或營業執照、負責人身份證明及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
(三)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申請行政復議的,應當提交該公民的死亡證明,以及申請人與其存在的關系證明;作為申請人的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請行政復議;
(四)承受已終止的法人、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的,提交承受權利、義務的證明;
(五)申請人的合法權益證明;
(六)被申請人所作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明材料;認為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提交曾經要求被申請人履行法定職責而被申請人未履行的證明材料;對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提交受具體行政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害的證明材料;
(七)同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八)申請人和第三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參加行政復議,代理人為公民的,應當提交授權委托書和有效身份證明;代理人為律師的,應當提交授權委托書、律師事務所函及律師執業證復印件;
(九)申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超過法定期限申請行政復議的,應當提交有關證明材料。
第六條 行政復議申請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提出。
接受書面行政復議申請,包括來訪、郵寄送達、基層轉送的書面申請。法制機構在收到書面材料后要求申請人補齊本規定第五條所要求材料。
接受口頭申請的,法制機構應當安排兩名工作人員在場,詢問申請人的身份、審查證件、了解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當場制作筆錄,并請申請人核對筆錄或者向申請人宣讀,申請人逐頁簽字并印指模加以確認。材料不齊的,告知申請人補齊本規定第五條所要求材料。
第七條 法制機構應當在收到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5日內對行政復議申請進行審查,符合下列規定的應予受理:
(一)有明確的申請人和符合規定的被申請人;
(二)申請人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
(三)有具體的行政復議請求和理由;
(四)屬于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復議范圍;
(五)在法定申請期限內提出;
(六)其他行政復議機關尚未受理同一行政復議申請,人民法院尚未受理同一主體就同一事實提起的行政訴訟。
對不符合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并書面告知申請人;對符合行政復議法規定,但不屬于市政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
第八條 行政復議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表述不清楚的,法制機構可以自收到該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5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補正。補正通知應當載明需要補正的事項和合理的補正期限。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補正的,視為申請人放棄行政復議申請。補正申請材料所用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審理期限。
法制機構收到行政復議申請書時,應當予以登記,注明收到申請書的日期,待申請人提交完整補正材料后,制作行政復議收受材料證明。
第九條 行政復議案件受理后,法制機構應當在行政復議申請受理之日起7日內,將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或者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復印件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上述材料之日起10日內,提出書面答復,并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被申請人不作出書面答復的,不影響案件的審查。
第十條 行政復議期間,法制機構認為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被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通知其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期間,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被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向法制機構申請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第三人不參加行政復議,不影響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
第十一條 被申請人提交的有關證據、依據及其他有關材料,應當作為書面答復的附件加以注明,編寫證據目錄,注明證據名稱、證據來源以及證明目的。
申請人、第三人以及代理人可以查閱被申請人提交的有關材料,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應當遵守相關規定。
第十二條 行政復議案件承辦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
(一)是案件當事人或者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的;
(二)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案件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行政復議案件公正審查的。
案件當事人可以提出回避申請,案件承辦人員有上述情形的應當自行回避。
第三章 行政復議的審理
第十三條 市政府受理的行政復議案件實行行政復議委員會審理制度。行政復議委員會按照《廊坊市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行政復議案件審理程序》,對行政復議案件進行公開審理。
第十四條 行政復議委員會對下列行政復議案件進行公開審理:
(一)事實、證據難以認定的案件;
(二)存在較大爭議和專業性難度較大的案件;
(三)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案件;
(四)法律關系復雜、法律適用存在重大分歧的案件;
(五)在一定區域內影響較大的行政復議案件;
(六)其他適宜公開審理的案件。
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行政復議案件不公開審理。
第十五條 行政復議案件審理會由法制機構組織召開,法制機構于案件審理前3日內,通知案件當事人,同時根據案件情況隨機選取3至5名行政復議委員會委員參加審理。
隨機選取的行政復議委員會委員因本規定第十三條的情形回避的,法制機構應隨機追加,確保審理案件的委員為3至5名。
第十六條 案件審理過程中,案件當事人可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法制機構安排專人負責案件審理記錄工作,審理結束后,案件當事人需對審理筆錄進行核對,核對無誤后簽字印指模加以確認。
第十七條 審理結束后,參加審理的委員會委員應當對案件發表意見,并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制作行政復議委員會案件審理意見書。
第十八條 行政復議期間涉及專門事項需要鑒定的,當事人可自行委托鑒定機構進行鑒定,也可以申請法制機構委托鑒定機構進行鑒定,鑒定費用由當事人承擔。鑒定期間不計入行政復議審理期限。
當事人自行委托鑒定的,應當將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協議書提交法制機構備案。一方當事人自行委托有關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另一方當事人有證據足以反駁并申請重新鑒定的,應予準許。
第十九條 行政復議委員會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對被申請人所作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括:
(一)是否符合法定職責;
(二)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
(三)適用依據是否正確;
(四)程序是否合法;
(五)是否超越或者濫用職權;
(六)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適當;
(七)其他需要審查的事項。
第二十條 對申請人認為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政復議案件,行政復議委員會應當審查下列事項:
(一)被申請事項是否屬于被申請人的法定職責;
(二)申請人是否提出要求被申請人履行職責的申請。
第二十一條 行政復議委員會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則對符合《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規定情形的案件進行調解。當事人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制作行政復議調解書。行政復議調解書應當載明行政復議請求、事實、理由和調解結果,并加蓋市政府印章。行政復議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字,即具有法律效力。
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前一方反悔的,應當及時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第二十二條 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依法需要停止執行的,應當制作《停止執行通知書》,并書面通知行政復議當事人。
第二十三條 行政復議審理期間,出現《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的情形,應當中止審理。
行政復議中止的原因消除后,應當及時恢復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
中止、恢復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應當告知有關當事人。
第二十四條 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當事人自愿撤回申請的,經法制機構同意,可以準予撤回申請,終止對本案的審理。當事人撤回行政復議申請應當以書面方式提出。
申請人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不得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申請人能夠證明撤回行政復議申請違背其真實意思表示的除外。
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兩個以上(含兩個)申請人中的一方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法制機構應當就未撤回的行政復議申請事項繼續進行審查。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繼續審理行政復議案件:
(一)受被申請人脅迫或欺騙,違背申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
(二)法制機構認為撤回申請可能掩蓋原具體行政行為錯誤的;
(三)可能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
第四章 行政復議的決定和送達
第二十六條 法制機構應當自收到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主管領導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并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30日。
第二十七條 行政復議決定書應當采用說理式的方式,增加說理和證據引用,做到決定有理有據。
第二十八條 行政復議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行政復議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二)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的請求和理由;
(三)被申請人答復的理由和依據;
(四)第三人陳述的理由;
(五)行政復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
(六)經審理查明的事實、對當事人提交的證據的認定;
(七)行政復議結論;
(八)相應的訴訟權利和救濟途徑;
(九)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日期;
(十)適用的法律依據。
第二十九條 行政復議決定書生效前,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結果應當保密。
第三十條 經復議審理,責令被申請人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申請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
被申請人重新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的結果相同,但主要事實或者主要依據不同的,不屬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
僅因違反法定程序,被申請人的具體行政行為被撤銷,并被責令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重新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受本條第一款的限制。
第三十一條 被申請人不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應當責令其限期履行。
第三十二條 行政復議決定書采取直接送達的,工作人員不得少于兩人,法制機構應當制作送達回執,被送達人應當在送達回執上簽字確認,并寫明送達日期。行政復議決定書非本人簽收的,應當進行備注。
行政復議決定書以郵寄方式送達的,應當將郵寄回執保存,回執上應當寫明送達文書名稱。
第三十三條 行政復議案件審結后,法制機構應當將行政復議案件的全部材料裝訂入卷,妥善保管,歸檔備查。
第五章 行政復議監督管理
第三十四條 行政復議過程中,針對被申請人存在的相關問題,行政復議機關可以制作法律意見書。有關機關應當自收到法律意見書之日起60日內將情況通報行政復議機構。
第三十五條 法制機構發現縣(市、區)政府或者市政府工作部門有行政復議法第三十四條至第三十七條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處理建議。有關行政機關應當在接到處理建議的60日內依法作出處理,并將處理決定書抄送法制機構。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六條 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門受理、審查行政復議案件,做出行政復議決定,以及行政復議有關法律文書的送達與執行按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十七條 本規定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萬育緒律師,中共黨員,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具有證券業從業資格和相關會計、稅法知識,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法律研究和實踐,曾擔任某大型集團企業法務主管,有較強的法學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工作經歷。自執業以來先后辦理了各類訴訟及非訴法律事務,尤其精通民商事案件的辦理,長期專注于企業內控管理、合同糾紛、債權債務糾紛、票據糾紛、證券法與金融法律業務、侵權損害賠償糾紛以及常年法律顧問事務。常以誠信為本,勤勉盡責的工作態度深受當事人的信任和好評,愿以豐富的社會閱歷和執業經驗,為您或您的單位提供專業、周到、盡責的法律服務。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十五部法律的決定
201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2017修正)
2017-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2-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2011-02-25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畢鳴岐國民事糾紛被訴法院可否傳喚問題的答復
1970-01-01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1998年)
1998-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2001修正)
2001-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2-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原由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的監督管理職責的決定
2003-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5)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制止恐怖主義爆炸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10-27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的具體產生辦法
1996-08-10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001-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12-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匈牙利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5-10-0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979-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安全機關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83-0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2-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2001-12-29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獸藥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云南大理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2修正)
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