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嚴格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征管,及時把經濟發展成果轉化為稅收,提高稅收征管質量,促進稅收與經濟協調增長,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對加強稅收征管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稅收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在調節經濟、調節分配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省稅務部門堅持依法治稅,不斷加大征管力度,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有所提高,為增強地方財政實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在稅收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在稅收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即宏觀稅負)長期偏低。這既有產業結構不合理,尤其是第三產業比重偏低等客觀原因,也有征管粗放、工作不到位等因素,主要表現在:稅源管理存在漏洞、小規模企業和個體稅收管理薄弱、縣域稅收管理粗放、部分行業稅收管理偏松、發票管理缺少有效監控手段、稅收分析亟待加強等。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特別是稅務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征管重要性的認識,堅持依法征稅、應收盡收的組織稅收工作原則,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切實解決稅收征管中存在的問題,堵塞稅收漏洞,提高征管水平,提高稅收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稅收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努力實現稅收與經濟的同步增長,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
二、加強稅收管理,提高征管工作質量和效率
(一)加強稅收分析,開展稅源專項清查。積極構建“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稅務稽查”良性互動的機制。充分利用工商、稅務、質量技術監督以及發展改革、統計、商務、外管、海關等部門的相關信息,加強對稅收增長與經濟發展相關度的宏觀分析以及對行業、企業的微觀分析,及時發現稅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形成對稅源的多層次、立體化監控。積極開展稅源專項清查,澄清稅源底子,強化源頭控管,夯實稅收征管基礎。
(二)開展專項治理,加強稅收薄弱環節征管。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稅收征管的專項治理。對稅收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偏低、稅收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偏低的地區,低于全國平均稅負水平的行業和銷售收入與稅收增長不同步的重點企業、低稅負重點企業以及民政福利企業、廢舊物資收購企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等實施專項評估和綜合治理。重點加強房地產、建筑安裝、交通運輸、餐飲服務、文化娛樂以及商業批發、零售等行業的稅收管理,有步驟地開展行業稅收專項治理。對長虧不倒企業、零利潤企業、微利申報企業等要切實加強監控管理。切實加強薄弱環節稅收管理。對賬簿不健全的小規模企業要合理定稅;對銷售額達到一般納稅人標準的小規模企業要督促其申請一般納稅人認定;對個體重點稅源,特別是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集貿市場的個體稅收,要適時調整定額;對未達起征點戶、停歇業戶、非正常戶要實行動態管理。對臨界點戶、城鄉結合部、比較繁華地段的個體稅收要加大征管力度,切實加強管理。
(三)采取綜合措施,切實加強稅種管理。加大“以票控稅、網絡比對、稅源監控、綜合治理”的力度,加強增值稅管理;落實調整后的消費稅稅目、稅率和相關政策,增強消費稅調節經濟等功能;按照“核實稅基、完善匯繳、強化評估、分類管理”的要求,加強所得稅管理;在屬地化管理的基礎上,對外資企業所得稅實行相對集中的專業化管理;認真執行出口退稅政策,加強規范管理和征退稅銜接,防范和打擊出口騙稅。繼續采取稅務、公安和交管部門“聯合辦公、稅檢同步、源泉控稅、協同管理”的模式,加強對車船使用稅、車輛購置稅等車輛稅收的“一條龍”管理;加強對道路運輸、醫療衛生、教育勞務等流轉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印花稅等財產行為稅的管理,堵塞稅收漏洞。
(四)加強發票管理,切實做好稅控收款機推廣工作。加強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在商業零售、餐飲、住宿、娛樂等行業積極穩妥地做好稅控收款機推廣工作。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落實好發票抽獎制度和舉報發票違章獎勵制度,積極引導廣大消費者在各類消費中主動索取發票,促進生產經營者嚴格按規定開具發票。全面推行農產品收購發票計算機管理系統,堵塞農副產品加工行業稅收征管漏洞。深入開展打擊買賣、制售假發票行為和不開、虛開發票、騙取抵扣稅款行為,進一步規范發票管理秩序。
(五)加大稽查力度,嚴厲打擊涉稅違法行為。進一步提高稅務稽查工作質量和效率,依法檢查,以查促管、管查互動,發揮稅務稽查的震懾作用。集中力量對征管基礎相對薄弱、稅收管理偏松、稅負偏低的地區和行業開展專項檢查和整頓。對偽造、倒賣、虛開發票,利用做假賬、多套賬、賬外經營手段偷逃稅款,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騙取減免稅等違法行為,堅決依法處理。對惡性偷逃稅款和騙取減免稅優惠的案件要嚴厲打擊、公開曝光。
(六)加強稅務隊伍建設,不斷優化納稅環境。加強稅務隊伍建設,提高依法治稅、加強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斷增強服務意識,簡化辦稅環節、程序和報表資料,提高辦稅效率,降低納稅人納稅成本。嚴格執行稅收政策,防止越權減免稅和人為調節稅收進度。實行稅收管理轄區領導責任制,建立稅收管理員管戶問責制,嚴肅查處稅務干部“吃、拿、卡、要”和拿稅收送人情、做交易等行為并追究有關領導責任。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充分尊重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加大稅收宣傳力度,大力表彰依法誠信納稅大戶,在全社會營造依法納稅、納稅光榮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和完善綜合治稅機制
建立健全稅收征管工作領導責任制。加大組織協調力度,形成“政府領導、稅務主管、部門配合、司法保障、社會參與”的社會綜合治稅機制。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各級政府、稅務部門對當地稅收征管中發生的商業賄賂、重大偷逃稅案件負總責。建立和完善綜合治稅協調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協調會議,聽取稅收工作情況匯報,及時解決稅收征管中的問題。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將全口徑財政收入、稅收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稅收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納入考核指標體系,把上繳稅收作為評價企業效益的重要指標,以全面反映經濟發展成果。
切實加強部門協作配合。公、檢、法等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為稅務部門嚴格依法治稅保駕護航;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在辦理車輛船舶年審時,必須審驗完稅憑證,沒有完稅憑證的不予審驗;金融部門要嚴格按照“稅、貸、貨、利”的扣款順序,支持稅務機關依法扣繳稅款,按規定做好稅務登記與銀行賬號的雙向登錄工作;國土資源部門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辦理土地使用轉讓權屬登記時,不能提供與轉讓協議一致的稅務發票或完稅憑證的,不予辦理轉讓手續;房地產管理部門對房產交易行為要加強監督管理,申請人申請辦理房地產登記、過戶手續時必須提供與轉讓協議一致的稅務發票或完(免)稅憑證,否則不得為其辦理過戶手續。發展改革、統計、商務、工商、質量技術監督、海關等有關部門要與稅務部門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構建規范化、制度化的涉稅信息傳遞渠道。
健全協稅護稅組織。街道辦事處、村委會、城市社區等基層單位和個體勞協、私營企業協會等社會團體要積極做好協稅護稅工作,幫助稅務部門及時發現稅源、監控稅源,并主動做好對納稅人的宣傳和解釋工作,發揮社會綜合治稅合力,共同加強稅源管理。稅務部門可對分散的稅收實行委托代征;對代征稅款難度較大的,除按規定支付代征手續費外,可對代征單位和個人給予適當獎勵。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七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實施辦法(2013)
2013-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修正案》的決定
2010-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主席令第四號)
200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成立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籌備組的決定
1997-05-0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非洲無核武器區條約>第一號議定書、第二號議定書》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協定》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02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
1987-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1996)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失效)
1995-07-05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鹵水是礦產資源的答復
1992-07-1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1996-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2006年修正)
2006-02-28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2013修訂)
2013-12-07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風景名勝區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艾滋病防治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