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市測繪成果匯交管理暫行規定
荊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5號)
《荊州市測繪成果匯交管理暫行規定》已經2013年8月28日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長 李建明
2013年9月22日
荊州市測繪成果匯交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測繪成果管理,避免重復測繪,促進測繪成果的開發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湖北省測繪條例》和《湖北省測繪成果管理辦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匯交、保管、使用、提供測繪成果,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測繪成果,包括以下基礎測繪成果和非基礎測繪成果:
(一)天文測量、大地測量、衛星大地測量、重力測量數據和圖件;
(二)航空和航天遙感測繪底片、磁帶;
(三)各種地圖(包括地形圖、普通地圖、地籍圖、行政區域界線圖和其他有關的專題地圖等)及數字化產品;
(四)工程測量數據和圖件;
(五)其他有關地理信息數據;
(六)與測繪成果直接有關的技術資料等。
第三條 市、縣(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測繪成果匯交的監督管理,并按照本規定接收、保管相應匯交的測繪成果。
第四條 市、縣(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確定保管匯交測繪成果的單位。
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建立健全測繪成果資料保管制度,配備符合國家保密、消防及檔案管理部門有關規定和要求的必要設施,并指定專人負責保管匯交的測繪成果,不得損毀、散失或轉讓。
第五條 測繪成果實行無償匯交制度。測繪項目施測前,應向測繪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測繪項目登記,同時確定測繪成果匯交時間、內容和形式。
測繪項目驗收完成之日起三個月內,匯交人應依法向項目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
第六條 公共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應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分別向市、縣(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其他資金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項目出資人應當向測繪項目所在地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
第七條 基礎測繪項目應當匯交測繪成果副本,非基礎測繪項目應當匯交成果目錄,均為一式二份。
匯交測繪成果副本包括:測繪項目技術設計書、技術總結、質量檢查驗收報告及項目的具體成果。
匯交測繪成果目錄包括:測繪項目技術設計書、技術總結及質量檢查驗收報告及其它資料。
第八條 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接收、保管以下測繪成果的副本和目錄:
(一)按國家規定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施測的四等以下(不含四等)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成果;
(二)1:2000、1:1000、1:500比例尺地圖或數字化成果(比例尺1:2000,面積大于或等于4平方公里;比例尺1:1000,面積大于或等于1平方公里且小于4平方公里;比例尺1:500,面積大于或等于0?25平方公里且小于1平方公里);
(三)市級綜合地圖集和普通地圖集;
(四)用于獲取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航空攝影與遙感資料或數據;
(五)市、縣(市、區)、鄉(鎮)行政區域界線測繪成果;
(六)市級專題地理信息系統;
(七)市級其他普通地圖、地籍圖和專題地圖;
(八)國家、省重點建設項目中的測繪成果。
以上(一)至(五)項匯交測繪成果副本,其中第(二)項的項目具體成果以電子文檔形式提交,第(三)項以文本形式提交,其它的應以文本和電子文檔兩種形式提交;(六)至(八)項匯交測繪成果目錄。
市直有關單位實施的其它專業測繪項目按規定向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目錄。
第九條 各縣(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接收、保管以下測繪成果和目錄:
(一)按國家規定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施測的四等以下(不含四等)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成果;
(二)1:2000、1:1000、1:500比例尺地形圖或數字化成果(比例尺1:2000,面積大于2平方公里且小于4平方公里;比例尺1:1000,面積大于0?5平方公里且小于1平方公里;比例尺1:500,面積大于0?125平方公里且小于0?25平方公里)。
(三)縣級綜合地圖集和普通地圖集;
(四)縣級專題地理信息系統;
(五)縣級其他普通地圖、地籍圖和專題地圖。
以上(一)至(三)項匯交測繪成果副本,(四)、(五)項匯交測繪成果目錄。
各縣(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每季度向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所接收的測繪成果目錄(包括副本的目錄),其中第(三)項還需要報送副本。
第十條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接收匯交測繪成果后,應向匯交單位出具《荊州市測繪成果副本/目錄匯交憑證》,并將測繪成果資料移交給保管單位。
第十一條 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除用于更新基礎測繪成果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外,測繪成果保管單位不得擅自使用、轉讓他人匯交的測繪成果。
第十二條 未依法匯交測繪成果資料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擅自使用他人匯交的測繪成果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三條 本規定有效期2年,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一號
2013-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九號)
2010-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2010-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9)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0修正)
2000-08-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4-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決定
2003-08-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2004)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2001-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0-04-29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1978年底以前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情況和意見報告的決定
1987-11-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的決定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2-29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國公民出國旅游管理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21物業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二次修正)
2012-12-1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1修正)
2011-01-08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
2013-06-13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