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海上休閑船舶運營安全管理辦法》已經深圳市人民政府五屆一百一十八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市長 許勤
2014年10月28日
深圳市海上休閑船舶運營安全管理辦法
(2014年9月2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五屆一百一十八次常務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海上休閑船舶經營活動管理,保障休閑船舶所有人、經營人和游客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廣東省漁港和漁業船舶管理條例》和《深圳市海上交通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深圳海域使用休閑船舶從事經營性海上載客旅游、觀光、娛樂等休閑活動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的休閑船舶是指核定載客十二人及以下的休閑旅游船舶和休閑漁業船舶。
休閑漁業船舶是指以休閑娛樂為目的,從事水上垂釣、捕撈、觀光、采集、體驗漁業生產等與漁業有關的休閑活動的漁業船舶。
休閑旅游船舶是指除休閑漁業船舶以外的,從事海上旅游、觀光、娛樂等休閑活動的船舶。
第三條 各區人民政府(含新區管理機構,以下簡稱區政府)負責組織、協調及綜合管理本轄區范圍內休閑船舶的安全生產工作,建立和落實安全管理行政責任制。
市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交通管理部門)負責對休閑旅游船舶所有人、經營人以及漁港水域外休閑船舶停靠的碼頭或者浮動設施所有人、經營人的安全生產實施監督管理。
深圳海事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海事管理機構)負責對休閑旅游船舶及船員實施監督管理。
市、區漁業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漁業管理部門)負責對休閑漁業船舶所有人、經營人的安全生產實施監督管理。
市、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漁政管理機構)負責對休閑漁業船舶及船員實施監督管理。
市規劃國土(海洋)、市場監管、公安邊防、海警等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休閑船舶的相關管理工作。
第二章 經營管理
第四條 使用休閑船舶從事經營性海上休閑活動的,應當依法進行商事登記,取得營業執照,并按照本辦法第五條的規定進行備案。
第五條 休閑旅游船舶經營人應當向交通管理部門備案,休閑漁業船舶經營人應當向轄區漁業管理部門備案。休閑船舶經營人備案時,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經營人的商事登記信息;
(二)從事經營的休閑船舶信息;
(三)船員及其他經營管理人員信息;
(四)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與防污染管理制度及應急預案等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休閑船舶經營人按照規定報送的材料齊全的,交通管理部門、漁業管理部門應當當場出具書面備案回執。具體備案規定,由交通管理部門、漁業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第六條 休閑船舶所有人委托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經營休閑船舶的,休閑船舶所有人與經營人應當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簽訂書面合同,明確風險承擔以及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第七條 休閑旅游船舶應當取得船舶檢驗機構核發的檢驗證書,并向海事管理機構申請船舶登記,取得船舶國籍證書。
休閑漁業船舶應當取得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核發的檢驗證書,并向漁政管理機構申請船舶登記,取得漁業船舶國籍證書及捕撈許可證。
第八條 在休閑旅游船舶或者休閑漁業船舶上服務的船員,應當分別經過相應的專業技術培訓、考試和評估,取得海事管理機構或者漁政管理機構簽發的船員適任證書。
第九條 休閑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是休閑船舶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對休閑船舶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
休閑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應當建立并落實休閑船舶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管理臺賬制度以及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防控制度等,配合相關行政管理部門開展安全檢查。
第十條 休閑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應當加強風險管理,為船舶、游客購買相關責任保險。
第十一條 市規劃國土(海洋)管理部門應當會同交通管理部門,根據海洋功能區劃及實際情況,制定供休閑船舶停靠的碼頭、浮動設施設置規劃。
第十二條 休閑船舶停靠、上下游客的碼頭或者浮動設施應當滿足安全條件和環保要求,配備救生和消防設備,在顯著位置張貼游客安全注意事項。
漁港水域外休閑船舶停靠、上下游客的碼頭或者浮動設施應當經交通管理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相關規定及本市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驗收規范。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十三條 碼頭或者浮動設施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是碼頭或者浮動設施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對碼頭或者浮動設施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
碼頭或者浮動設施所有人委托經營的,碼頭或者浮動設施所有人與經營人應當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簽訂書面合同,明確風險承擔以及雙方權利、義務和責任。
休閑船舶經營人應當向游客出具客票,維護游客上下船舶的秩序。
休閑船舶經營人使用非自有碼頭或者浮動設施的,應當與碼頭或者浮動設施的所有人或者經營人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和應當采取的安全措施。
第十四條 海事管理機構應當會同交通、規劃國土(海洋)、漁業及公安邊防管理部門,根據海洋功能區劃和海上交通安全需要,劃定休閑船舶的活動區域,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十五條 休閑船舶出航期間,休閑船舶經營人應當安排專人在碼頭或者浮動設施值班,并保持值班人員與船舶之間的通信聯絡暢通。
休閑船舶經營人應當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在下列時段或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載客出海航行:
(一)晚上八時至次日六時;
(二)能見度低于三千米;
(三)海上風力達到蒲氏五級以上或者超過船舶抗風等級;
(四)其他嚴重影響船舶航行安全的惡劣天氣或者海況。
第十六條 休閑船舶在出航期間應當按照規定隨船攜帶船舶國籍證書、船舶檢驗證書等相關證書。
船員在出航期間應當攜帶適任證書。
第十七條 休閑船舶應當在顯著位置標明船名船號,并標明核定載客數量和游客安全注意事項。
第十八條 休閑船舶應當遵守下列航行規定:
(一)停靠在通過驗收合格的碼頭或者浮動設施上下游客;
(二)在核定的載客數量范圍內載客;
(三)在劃定的活動區域內活動;
(四)遵守避碰規則,避免在主航道、錨地、交通密集區及其他交通管制水域內航行;
(五)駕駛休閑船舶的船員不得酒后或者疲勞駕駛;
(六)開敞式休閑船舶的游客應當按規定穿著救生衣;
(七)其他安全航行規定。
第十九條 休閑船舶臨時性停泊的,應當在不妨礙其他船舶航行、停泊、作業的水域停泊,不得在主航道、錨地、禁航區、安全作業區以及海事管理機構公布的禁止停泊的水域內停泊。
第二十條 休閑船舶經營人應當將船上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物集中到岸上處理,不得向海域排放,并做好污染物排放記錄。
第二十一條 休閑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應當每月對船舶的安全狀況進行檢查并建立檢查臺賬,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碼頭或者浮動設施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應當每月對碼頭或者浮動設施的安全狀況進行檢查并建立檢查臺賬,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第二十二條 休閑船舶經營人應當制定事故應急預案,每三個月組織不少于一次的救生、消防演練,并做好演練記錄。
第二十三條 休閑船舶和人員在海上遇險時,船員應當立即組織自救,并立即將遇險的時間、地點、人員、遇險狀況以及救助要求等向深圳海上搜救中心報告。休閑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在獲知險情后,應當及時組織搜救遇險船舶和人員。
深圳海上搜救中心接到遇險報告后,應當按照《深圳海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組織搜救。
第二十四條 休閑船舶發生海上交通事故,由海事管理機構或者漁政管理機構按照職責分工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
第四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五條 區政府建立休閑船舶管理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實施休閑船舶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協調解決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區政府應當建立部門間執法聯動、協作機制,定期組織交通、漁業、漁政、海事、公安邊防等部門對休閑船舶以及休閑船舶停靠碼頭或者浮動設施進行安全檢查,在海上休閑活動高峰期加強現場監督管理。相關部門應當參與區政府組織的聯合檢查。
第二十六條 交通管理部門、漁業管理部門應當分別對休閑旅游船舶、休閑漁業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建立和落實本辦法第九條第二款、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對碼頭或者浮動設施所有人或者經營人落實本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十七條 海事管理機構應當統一實施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對休閑旅游船舶和船員實施安全監督檢查。漁政管理機構應當在漁港水域實施海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對休閑漁業船舶和船員實施安全監督檢查。
第二十八條 交通、漁業管理部門應當通過信息共享平臺,與市場監管、海事、漁政、公安邊防管理部門實現休閑船舶經營人的備案信息共享。
第二十九條 行政管理部門在監督檢查時發現涉嫌違法行為不屬于本部門管轄的,應當及時向相關行政管理部門通報并移交處理。
海事管理機構在執法過程中發現休閑旅游船舶經營人未進行商事登記或者備案的,應當及時通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者交通管理部門;漁政管理機構在執法過程中發現休閑漁業船舶經營人未進行商事登記或者備案的,應當及時通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者漁業管理部門。
第三十條 海事、漁政管理機構在實施監督檢查時,對違反本辦法和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船舶,按照各自的職責可以依法采取責令改正、停航、駛向指定地點、拆除動力裝置、暫扣船舶等措施。
第三十一條 海事、漁政管理機構在現場監督檢查中收集的證據,可以作為市場監督、交通、漁業管理部門對休閑船舶經營人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行為依法予以處罰的證據。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第四條規定,在陸地上有固定場所,應當取得而未取得營業執照,擅自以商事主體名義從事休閑船舶經營活動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查處。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第五條第一款規定,休閑船舶經營人未向交通管理部門或者轄區漁業管理部門備案的,由交通管理部門或者漁業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5000元罰款。
違反本辦法第九條第二款規定,休閑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未建立和落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由交通管理部門或者轄區漁業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第七條規定,休閑船舶未取得相關證書或者相關證書失效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或者漁政管理機構責令停航,并對休閑船舶經營人處3000元罰款。
對無船名船號、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的“三無”船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第八條規定,在船上服務的船員未取得合格的適任證書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或者漁政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并對休閑船舶經營人處1000元罰款。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休閑船舶停靠、上下游客的碼頭或者浮動設施未經驗收擅自投入使用的,由交通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對碼頭或者浮動設施所有人或者經營人處5000元罰款。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五條、第十八條以及第十九條規定,休閑船舶未遵守有關航行和停泊規定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或者漁政管理機構對休閑船舶經營人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休閑船舶出航期間未按照規定隨船攜帶船舶國籍證書和船舶檢驗證書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或者漁政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并對休閑船舶經營人處500元罰款;船員在出航期間未隨船攜帶適任證書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或者漁政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并對船員處50元罰款。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規定,休閑船舶未標明船名船號、核定載客數量和游客安全注意事項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或者漁政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對休閑船舶經營人處以500元罰款。
第四十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規定,休閑船舶經營人未按照規定處理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物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或者漁政管理機構對休閑船舶經營人處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休閑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未定期開展安全狀況檢查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或者漁政管理機構處2000元罰款;碼頭或者浮動設施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未定期開展安全狀況檢查的,由交通管理部門或者漁業管理部門處2000元罰款。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休閑船舶經營人未按照規定開展救生、消防演練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或者漁政管理機構處1000元罰款。
第四十三條 市場監督、交通、漁業管理部門對休閑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可以將相關信息通報海事、漁政管理機構。
海事、漁政管理機構在為休閑船舶辦理相關證照時,應當督促休閑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第四十四條 交通、漁業、海事、漁政等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監察機關、上級主管機關或者所在單位責令改正,并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行政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五條 核定載客超過十二人的休閑船舶適用國家和省的有關管理規定。
第四十六條 本辦法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孟輝 國家三級(中級)律師 ·工作地域:安徽, 中國 上海,中國 ·聯系方式:19965226534/18856159515 ·郵箱:18856159515@163.com 執業領域 王孟輝律師的執業領域為民商事訴訟、仲裁和家族財富管理以及合同糾紛處理,尤其在婚姻家事糾紛、家族財富傳承、合同糾紛、鐵路有關糾紛、房地產與建設工程等業務領域,具有非常豐富的實務經驗,熟知法院民商事案件的裁判規則與實務操作流程,能夠通過靈活運用爭議解決手段,為當事人提供切實可行的綜合解決方案,并最終實現當事人的目的。 王孟輝律師兼具傳統民事與現代商事法律思維和實務經驗,擅長處理重大疑難復雜民商事案件,對案件具有敏銳的專業洞察力與深入獨到的理解認識。王孟輝律師辦理過高凈值人士婚姻繼承糾紛、大型國企與民企糾紛、鐵路糾紛、建設工程類糾紛、金融票據糾紛、金融借款糾紛、互聯網侵權糾紛等諸多疑難復雜案件,處理的重大案件所涉標的額累計數百億元。其服務的客戶包括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金融機構及高凈值人士,不僅為客戶提供專項爭議解決法律服務,而且提供常年法律顧問服務。 王孟輝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訂案的決定
2008-10-28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
1970-01-0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1982)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95修正)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香港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臨時立法會在1997年6月30日前工作決定
1997-02-0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999修訂)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2001)
2001-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決定(2005)
2005-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979-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廣東省、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所屬經濟特區的各項單行經濟法規的決議
1981-11-2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1997-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規則
1998-05-06城市供水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
2019-08-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04-17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
2015-04-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1970-01-01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2011-01-21證券公司信息隔離墻制度指引
2010-12-29關于調整2010年化肥出口關稅的通知
2010-11-2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辦法
2010-05-24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0-05-07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
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