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實施意見
閩政辦〔2016〕96 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國辦發〔2015〕96號),切實保障公民依法登記戶口的基本權利,全面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依法分類為無戶口人員登記常住戶口
(一)未辦理出生戶口登記的無戶口人員
1.國內出生的無戶口人員。以《出生醫學證明》和父母婚姻狀況證明作為常住戶口登記依據,實行隨父隨母自愿原則。未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的無戶口人員,在助產機構內出生的,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先向該助產機構申領《出生醫學證明》;在助產機構外出生的,本人或者其監護人需提供具有資質的鑒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鑒定證明(以下稱親子鑒定證明)等有關材料,先向擬落戶地衛生計生部門委托機構申請簽發《出生醫學證明》,再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婚內生育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憑《出生醫學證明》和父母一方居民戶口簿、結婚證,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非婚生育的無戶口人員,隨母落戶的,可以憑《出生醫學證明》、母親一方居民戶口簿、非婚生育說明申請辦理;隨父落戶的,需一并提供親子鑒定證明。戶籍在我省的公民與外國人、無國籍人非婚生育、未取得其他國家國籍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具有我國國籍的監護人可以憑《出生醫學證明》、父母的非婚生育說明、戶籍在我省的公民一方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2.國外出生的無戶口人員。屬華僑身份的無戶口人員,按福建省僑辦、公安廳、外辦《關于印發〈華僑來閩定居辦理工作暫行辦法〉的通知》(閩僑僑政〔2013〕32號)規定辦理。具有中國國籍、不屬華僑身份的無戶口人員,按福建省公安廳、僑辦、外辦《關于國外中國公民回閩落戶辦理工作的通知》(閩公綜〔2014〕12號)規定辦理。
3.港澳臺出生的無戶口人員。戶籍在我省的公民在我國港、澳、臺所生子女,尚未取得港、澳、臺合法身份的,可憑出生證明、入境證明材料以及父母出入境證件和父母一方我省居民戶口簿登記戶口。
(二)被收養或撿拾撫養的無戶口人員
1.被收養的無戶口人員。未辦理收養登記的事實收養無戶口人員,當事人可以按照規定向民政部門申請辦理收養登記。1999年4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施行前,公民私自收養子女未辦理收養登記的,當事人可以按照規定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事實收養公證。被依法收養或者經事實收養公證的無戶口人員,可憑《收養登記證》或者事實收養公證、收養人居民戶口簿,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并依法登記收養關系。
2.被撿拾撫養的無戶口人員。對被撿拾撫養、查找不到生父母和其他監護人的未成年人,公安機關應在該未成年人登記常住戶口前,會同所在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動員撫養人將未成年人移送社會福利機構撫養,并為其登記社會福利機構集體戶口提供便利。對于經動員,撫養人仍堅持自行撫養并拒絕將該未成年人移送社會福利機構登記的,與撫養人共同生活滿3年、撫養人居住地的居(村)委員會同意由撫養人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地公安機關調查核實并采集血樣進行“打拐”備案后,暫時以“非親屬”關系在撫養人處登記常住戶口。經查確定為被拐人員或者屬生父母私下送養的,應當辦理常住戶口注銷。
(三)戶口被注銷的無戶口人員
1.被法院依法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后重新出現的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憑人民法院撤銷宣告失蹤(死亡)的生效判決書,在注銷地辦理恢復常住戶口登記。家庭住址變遷的,可申請在現家庭住址所在地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2.因婚嫁被注銷原籍戶口的人員。現居住地公安機關應幫助其聯系原籍地公安機關,出具現居住地戶口調查有關證明材料,方便其在原籍地辦理恢復常住戶口登記和戶口遷移。對無法提供準確原籍地址、原籍地查找不到原始戶籍檔案等喪失在原籍地恢復登記常住戶口條件且已婚嫁多年的,經現居住地公安機關調查核實,采集血樣進行“打拐”備案并排除刑事嫌疑后,可以在現居住地登記常住戶口,依據《結婚證》或者親子鑒定證明登記親屬關系。
3.在2003年8月前被注銷戶口的刑滿釋放人員。憑監獄管理部門《釋放證》或者《假釋通知書》在原戶口注銷地辦理恢復常住戶口登記,家庭住址變遷的,可申請在現家庭住址所在地登記常住戶口;證明材料遺失的,以人民法院判決(裁定、決定)書、監獄管理部門出具證明、原戶口注銷檔案資料為依據,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后予以登記。
4.戶口遷移證件遺失或者超過有效期限造成無戶口的人員。戶口遷移證件遺失造成的無戶口人員,可以向簽發地公安機關申請補領戶口遷移證件,憑補領的戶口遷移證件辦理戶口遷移登記。不符合遷入地現行戶口遷移政策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可以在原籍戶口所在地申請恢復常住戶口登記,其他人員可以在戶口遷出地申請恢復常住戶口登記。戶口遷移證件超過有效期限且符合遷入地現行戶口遷移政策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直接向遷入地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公安機關查證屬實后登記常住戶口。
(四)其他無戶口人員
1.在救助管理機構和安置機構中超過3個月仍無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滯留人員。由民政部門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落戶申請,當地公安機關在接到落戶申請30天內,為符合規定的滯留人員在安置機構集體戶口所在地登記落戶。
2.根據現行規定及本實施意見仍無法解決的其他無戶口人員。原則上一人一策,實行申報對象定期報告、公安機關會商解決的戶口待定考察制度。戶口待定期間,由居住地公安機關依申請按申報對象自報信息先行登記實有人口,申報對象滿足縣級公安機關規定的定期面見報告要求,且在期滿公告后仍未發現多重身份、多重國籍及逃避打擊、高考移民等可疑情況的,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出具調查核實報告,經縣級公安機關會商同意后,給予在居住地登記常住戶口。戶口待定考察期一般不超過2年,對無法提供有效知情人、關聯線索或佐證信息以及推斷年齡65周歲以下的成年申請對象(癱瘓表達不清、臨床輕度以上弱智的情形除外),考察期不得短于5年,5年內累計面見報告不得少于30次(面見報告間隔不得短于1個月)。
(五)關于確定出生日期和落戶地址
無法提供《出生醫學證明》確認出生日期的,優先以醫院分娩記錄、病案檔案、嬰兒免疫接種規劃卡上記載的時間作為出生日期。無上述證明材料的,由本人、監護人或者親屬確定一個合理年齡范圍的出生日期,一經登記不予變更。本實施意見未明確落戶地址的,按自有產權住房、父母、其他直系親屬、旁系親屬或者其他監護人、朋友、原工作單位、所在地公共地址的順序辦理落戶。
在辦理無戶口人員常住戶口登記時,禁止設立不符合戶口登記規定的任何前置條件。
二、明確部門職責
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事關公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公平正義,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建立問題導向、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全力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
省公安廳要認真貫徹落實無戶口人員有關政策措施,制定具體的落戶規范,嚴格落實首問責任制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依法依規登記戶口;認真組織實施有關人員的戶口待定考察制度,確保戶口登記不重不漏;大力開展“打拐”工作,嚴厲打擊拐賣兒童違法犯罪,采集“非親屬”關系落戶人員DNA檢材,及時發現和救助被拐賣兒童。
省民政廳要進一步暢通依法辦理收養登記渠道、縮短辦理收養登記時限,方便收養人辦理收養登記并取得《收養登記證》;加強政策研究,采取優先保障移送撿拾棄嬰、兒童的移送人依法收養或接受寄養的措施,引導公民通過合法收養渠道收養子女;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設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為受到監護侵害行為的未成年人提供幫助。
省衛計委要加大對醫療保健機構規范簽發《出生醫學證明》的指導監督力度,嚴格執行助產技術機構外分娩的新生兒以親子鑒定證明為主要依據簽發《出生醫學證明》的規定,進一步理順《出生醫學證明》真偽鑒定工作流程,為群眾辦理戶口登記提供方便;與公安機關建立《出生醫學證明》數據共享機制。
省司法廳要加強對司法鑒定機構和公證機構的監督,指導開展親權鑒定和符合條件的事實收養公證以及與群眾登記戶口相關的其他鑒定、公證事項。
省教育廳、人社廳、住建廳等部門要及時對接服務,確保新增人口依法及時享受教育、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研究制定在戶口待定考察期間人員先行依據實有人口登記信息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
各有關部門要以解決無戶口人員問題為契機,加快建設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標識的勞動就業、教育、收入、社保、房產、信用、衛生計生、稅務、婚姻、民族等業務數據庫,實現部門間信息互聯、共享,提高公民身份信息一致性認證水平,為國家建立基于公民身份號碼的信任根制度打好基礎。
三、切實抓好組織實施
省直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于2016年年底前,出臺有利于推進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的政策配套措施,并向社會公布;各縣(市、區)要深入開展摸底調查,摸清本行政區域內無戶口人員底數及有關情況,按照本實施意見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詳細工作方案,開展宣傳引導,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創造寬松政策環境,引導群眾規范辦理戶口登記,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工作情況的跟蹤掌握,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6月17日
(此件主動公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修正案
2010-08-28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逮捕拘留條例[失效]
1979-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區第一屆政府有關機構和主要官員職位設置的意見
199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的具體產生辦法
1997-05-2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臺灣省出席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的決定
1987-09-05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修正)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
1987-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8-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煙臺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7-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
2012-04-13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0-01-08行政學院工作條例
2009-12-22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陳麗敏等10人任職的通知
2009-11-23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
2009-03-01草原防火條例(2008修訂)
2008-11-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環境保護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08-07-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布北京百花山等19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2008-01-14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
2008-01-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規范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
2007-12-31國務院關于實施企業所得稅過渡優惠政策的通知
200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