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2-17 · 5504人看過

?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公 告

  (第四號)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決定》已經2013年8月2日安徽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3年8月6日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2013年8月2日安徽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安徽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決定,對下列法規中涉及行政許可的規定作出修改:

  一、刪去《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第五條第二款:“農業機械新產品在正式投入生產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進行鑒定;未經鑒定或鑒定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產。”

  二、刪去《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第八條第二款中的“確需降低高程的,應當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將第八條第二款修改為:“城市、村鎮和其他居民點以及工廠、礦山、鐵路和公路的建設,應當避開山洪威脅和地質災害易發區、危險區,其布局和設防高程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和防洪規劃的要求。已經建在受山洪威脅或者地勢低洼地方的,應當采取防御措施;建在行洪灘地的,應當限期搬遷。”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

  (1997年12月19日安徽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4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于修改〈安徽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的決定》修正 2006年1月14日安徽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修訂 根據2011年12月28日安徽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于修改部分法規的決定》修正 根據2013年8月2日安徽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于修改〈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促進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現代農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

  本條例所稱農業機械,是指用于農業生產及其產品初加工等相關農事活動的機械、設備。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領導,把促進農業機械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逐步提高對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鼓勵和扶持農業機械的科學技術研究和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引導和支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業機械化促進與農業機械管理工作。

  縣級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引導和扶持鄉(鎮)建立農業機械服務組織,做好鄉(鎮)的農業機械推廣和服務工作。

  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公安、交通、發展改革、財政、科技、價格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相互配合,依法做好有關農業機械化促進工作。

  第二章 質量保障

  第五條 農業機械產品生產者、銷售者、維修者應當依法對其生產、銷售、維修的農業機械產品質量負責。

  第六條 農業機械生產、維修、作業等應當執行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沒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省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本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維修質量和作業質量等地方標準。對涉及人身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保護的農業機械產品,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

  第七條 農業機械生產者應當按照國家、行業和省規定的標準及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在其生產的農業機械產品上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警示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

  農業機械銷售者應當具備相應的經營條件和從業技術人員,建立并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驗明產品合格證明和其他標識。

  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承擔零配件供應和培訓等售后服務責任。

  第八條 農業機械產品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農業機械使用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農業機械使用者有權要求農業機械銷售者先予賠償。農業機械銷售者賠償后,屬于農業機械生產者責任的,農業機械銷售者有權向農業機械生產者追償。

  第九條 農業機械維修者應當具備與維修業務相適應的維修設備和檢測儀器,配備具有農業機械維修職業技能的技術人員,并取得縣級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后,方可從事農業機械維修活動。

  農業機械維修者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農業機械維修技術標準與規范進行維修,并對維修質量負責。維修質量不合格的,維修者應當免費重新修理;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維修者應當依法賠償。

  第十條 農業機械作業應當執行國家、行業和省規定的強制性質量標準;國家、行業和省沒有規定強制性質量標準的,按照推薦性質量標準和農藝技術要求,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則,由雙方約定。

  第十一條 因農業機械產品銷售、維修、作業質量發生爭議的,當事人可以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組織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二條 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設置監督信箱,公布監督電話,受理舉報或者投訴。

  省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農業機械使用者的投訴情況和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組織對在用的特定種類農業機械產品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務狀況進行調查,并公布調查結果。

  第三章 技術推廣與教育培訓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科研院所和有關企業,按照先進、適用、急需的要求,研究開發節能、環保、安全、低耗的農業機械,推動農業機械科研成果的轉化。

  對生產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利用先進科研成果進行技術創新,生產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財政支持。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經過試驗證明具有先進性、適用性的農業機械技術,列入當地農業機械技術推廣規劃,并組織實施。

  推廣農業機械技術,應當按照試驗、示范、推廣的程序進行,并對推廣后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業機械的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應當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無償提供公益性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培訓等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農業機械服務組織對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開展示范服務。

  第十六條 根據農業機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的委托,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可以對農業機械產品進行適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檢測,作出技術評價,并公布檢測結果。

  第十七條 省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本級財政、發展改革部門,根據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推廣農業新技術與加快農機具更新的原則,確定、公布省人民政府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并定期調整。

  列入前款目錄的產品,應當由農業機械生產者自愿提出申請,并通過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進行的先進性、適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鑒定。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引導、支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購置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其指定的農業機械產品。

  第十九條 從事農業機械技術培訓的學校應當適應農業機械化事業發展的需要,為農業機械使用、維修、管理等人員提供多種形式的農業機械技術培訓。

  第二十條 從事拖拉機駕駛培訓活動的單位,應當具備與其培訓活動相適應的場地、設備、人員等條件,并取得省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駕駛培訓許可證后,方可開展拖拉機駕駛培訓活動。

  拖拉機駕駛培訓學校、駕駛培訓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學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和駕駛技能的培訓,保證培訓質量。

  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機構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拖拉機駕駛培訓學校、駕駛培訓班。

  第四章 社會化服務與扶持措施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扶持農業機械作業聯合體、農業機械作業服務協會等農業機械服務組織和農業機械作業經營戶,建立和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

  第二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絡,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農業機械產品供求、作業市場需求、新產品及新技術推廣、科研成果和農業機械化管理等信息。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對農業機械跨行政區域作業實施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提供技術服務,并接受農業機械作業者的咨詢和投訴。

  公安、交通等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為跨區作業者提供通行便利和服務,維護作業秩序,保障作業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跨行政區域作業的農業機械、運輸跨區作業農業機械的車輛,憑省級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跨區作業證免交車輛通行費。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農業生產的需要,鼓勵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使用大中型農業機械,實行連片作業,提高作業質量和效率,降低作業成本,促進規模經營。

  省人民政府應當逐年增加農業機械購買補貼專項資金,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國家和地方政府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給予補貼;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安排農業機械購買補貼專項資金。補貼資金應當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

  第二十五條 從事農業機械生產作業服務的收入,按照國家規定給予稅收優惠。

  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從事農業機械生產作業使用燃油的,享受國家規定的燃油補貼。

  第二十六條 除對辦理車輛營運證且專門從事經營性運輸的拖拉機按規定收取養路費外,對主要從事農田作業和非經營性運輸的拖拉機等農業機械免征養路費。

  第二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增加對農村機耕道路建設和維護的投入,改善農業機械化基礎設施,為農業機械作業創造條件。

  第五章 安全監督管理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機構(以下簡稱農機監理機構)具體負責實施本行政區域內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條 單位和個人購置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應當向住所地的縣(市、區)農機監理機構申請登記。除國家規定的工本費外,登記不得收取其他費用。

  農機監理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完成登記審查工作,發放登記證書、號牌和行駛證。對申請材料不全或者其他不符合登記條件的,應當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

  第三十條 對登記后的聯合收割機和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應當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安全技術檢驗。對檢驗合格的,農機監理機構應當發給檢驗合格標志。聯合收割機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拖拉機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不得上道路行駛。

  第三十一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已登記的結構、構造或者特征。

  已登記的拖拉機達到國家強制報廢標準的,農機監理機構應當在報廢期滿二個月前,通知拖拉機所有人辦理注銷登記。拖拉機所有人應當及時辦理,逾期不辦理的,農機監理機構應當公告該拖拉機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作廢。

  第三十二條 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應當懸掛號牌,放置檢驗合格標志。號牌應當懸掛在機前、機后指定位置并保持清晰、完整。

  拖拉機掛車應當噴涂放大的牌號,字樣應當端正并保持清晰。

  第三十三條 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駕駛員應當經農機監理機構考試合格,并領取駕駛證后,方可駕駛。未取得駕駛證或者駕駛證被依法吊銷、暫扣期間,不得駕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

  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駕駛證,按照國家規定實行定期審驗。

  第三十四條 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操作人員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農業機械安全操作規程。

  任何人不得強迫、指使、縱容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操作人員違反安全操作規程,違章作業。

  第三十五條 對非登記管理的用于耕作、種植、收獲、植保等的農業機械,縣級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操作人員自愿原則,做好有關技術培訓服務工作。對脫粒機、粉碎機、插秧機等容易造成人身傷害的農業機械的操作人員,農機監理機構應當免費進行安全教育,并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第三十六條 農業機械在鄉村機耕道路、場院、田間作業、停放時發生事故,農機監理機構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組織處理。

  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駕駛人員應當立即搶救傷者,保護現場,并迅速報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第三十七條 農機監理機構應當按照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農業機械安全使用的宣傳、教育;在鄉村機耕道路、農業機械生產作業等場所開展農業機械安全檢查,及時糾正農業機械駕駛、操作違法行為。

  農機監理機構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應當持有省人民政府統一制發的行政執法證件,文明執法,接受群眾監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農機監理機構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九條第一款規定,未取得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從事農業機械維修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維修活動,可并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未取得駕駛培訓許可證擅自從事拖拉機駕駛培訓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培訓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一款、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在道路外使用未登記、未懸掛號牌的拖拉機,以及使用未經登記、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未懸掛號牌、未放置檢驗合格標志的聯合收割機的,由縣級以上農機監理機構責令停止使用,通知當事人補辦手續。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在道路上駕駛未經登記、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或者駕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未懸掛號牌、未放置檢驗合格標志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通知當事人補辦手續。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未取得駕駛證、未參加駕駛證審驗或者駕駛證被依法吊銷、暫扣期間,在道路外駕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由縣級以上農機監理機構處以200元以下的罰款;在道路上駕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 在道路外駕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駕駛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農機監理機構按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未隨身攜帶行駛證、駕駛證駕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責令停止使用,通知當事人提供相應證件;

  (二)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有關證件、標志的,收繳偽造、變造的證件、標志,責令停止使用,可并處200元以下罰款;

  (三)飲酒或者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后駕駛、操作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責令停止使用至上述狀態消除,可并處2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 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按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未隨身攜帶行駛證、駕駛證駕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暫扣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通知當事人提供相應證件。當事人提供相應證件的,應當及時退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

  (二)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有關證件、標志的,收繳偽造、變造的證件、標志,暫扣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并處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當事人補辦相應手續的,應當及時退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

  第四十四條 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農機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上級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對其生產、銷售的農業機械產品進行鑒定的;

  (二)強迫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其指定的農業機械產品的;

  (三)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拖拉機駕駛培訓學校、駕駛培訓班的;

  (四)截留、挪用有關財政補貼資金的;

  (五)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發放行駛證、號牌、檢驗合格標志的;

  (六)對不符合駕駛許可條件、未經考試或者考試不合格人員發放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的;

  (七)有其他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行為的。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中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于公眾通行的場所。

  第四十六條 本條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1999年8月1日安徽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4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于修改《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0年8月21日安徽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部分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13年8月2日安徽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于修改〈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防治洪水,防御、減輕洪澇災害,維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以下簡稱《防洪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防洪以及與防洪有關的活動,必須遵守《防洪法》和本辦法。

  第三條 防洪工作實行全面規劃、統籌兼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洪工作的統一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制定防洪規劃,實行科學治水、系統治水。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宣傳普及防洪法律、法規,提高全民水患意識,動員社會力量,加強防洪工程設施建設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保護、擴大林草植被,涵養水源,堅持常抓不懈。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防洪工作的組織、協調、監督、指導等日常工作,其設置的水管單位,在管轄范圍內行使法律、法規規定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委托的防洪協調和監督管理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防洪工作。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防洪工程設施和依法參加防汛抗洪的義務,并有權對破壞防洪工程設施的行為進行檢舉。

  在防洪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防洪規劃

  第七條 防洪規劃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設施建設的基本依據。

  防洪規劃應當依據流域綜合規劃、區域綜合規劃,按照以下規定編制:

  (一)長江、淮河和其他跨省的江河、河段、湖泊防洪規劃的編制、審批按《防洪法》第十條執行;

  (二)省確定的跨市的重要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規劃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其他跨市的江河、河段、湖泊防洪規劃,由有關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縣(含不設區的市、區,下同)分別編制,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后,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四)跨縣的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規劃,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縣編制,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五)其他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規劃,由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六)城市防洪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組織水行政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編制,按國務院規定審批后,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七)有防洪任務的鎮的防洪規劃,由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納入鎮總體規劃。

  修改防洪規劃,應當報經原批準機關批準。

  第八條 在山洪可能誘發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其他山洪多發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地質礦產、水行政主管部門等對其進行全面調查,劃定地質災害易發區、危險區,采取防治措施。

  城市、村鎮和其他居民點以及工廠、礦山、鐵路和公路的建設,應當避開山洪威脅和地質災害易發區、危險區,其布局和設防高程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和防洪規劃的要求。已經建在受山洪威脅或者地勢低洼地方的,應當采取防御措施;建在行洪灘地的,應當限期搬遷。

  第九條 沿江圩區、沿淮洼地和淮北平原等易澇易漬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除澇治澇規劃,組織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完善排水系統,發展耐澇農作物,開展洪澇、水漬、干旱、鹽堿綜合治理。

  第三章 治理與保護

  第十條 整治河道和修建導流、護岸以及對河道有影響的公路、村鎮等工程,應當兼顧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按照規劃治導線實施,不得任意改變河水流向,保護村鎮和農田安全。

  規劃治導線按照以下規定擬定:

  (一)長江、淮河和其他跨省江河、河段的規劃治導線的擬定和批準,按《防洪法》第十九條的規定執行;

  (二)省確定的跨市的重要江河、河段規劃治導線,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三)其他跨市的江河、河段規劃治導線,由有關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分別擬定,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后,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四)跨縣的江河、河段規劃治導線,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報市人民政府批準;

  (五)其他江河、河段規劃治導線由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報縣人民政府批準。

  第十一條 城市河道岸線的利用和建設應當按照防洪規劃要求,留足行洪灘地,依法劃定管理范圍。

  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城區排澇管網、泵站的建設和管理。

  城市建設不得擅自填堵原有河道溝叉、貯水湖塘洼地或者廢除原有防洪圍堤;確需填堵或者廢除的,應當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并報城市人民政府批準。

  第十二條 防洪工程的護堤護岸林木由河道、湖泊、水庫等水管單位組織營造和管理。采伐護堤護岸林木,須經河道、湖泊、水庫等管理機構同意,依法向林業主管部門辦理采伐許可手續,并按規定完成更新補種任務,確保成活。

  護堤護岸林木的撫育、更新采伐和用于防汛搶險的采伐,按國家規定免交育林基金。

  第十三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必須確保河勢穩定、防洪安全,不得損壞堤防、護岸、水下電信通訊等設施和妨礙航運安全。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河勢穩定和防洪安全的要求,規定采砂禁采區和禁采期,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予以公布。

  長江、淮河干堤兩側一定范圍內和沖填區為采砂、取土禁采區,其禁采區和禁采期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當采砂危及河勢穩定、防洪安全時,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水管單位應當責令采砂單位和個人立即停止開采。

  第十四條 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活動:

  (一)修建圍堤、圍墻、阻水道路、房屋等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

  (二)棄置礦渣、石渣、煤灰、垃圾、泥土等;

  (三)種植蘆葦、杞柳、荻柴等高稈作物和樹木(不含護堤護岸林木);

  (四)設置攔河漁具;

  (五)其他危害河勢穩定、防洪安全的。

  在堤身、護堤地和水閘管理范圍內,禁止建房、放牧、開渠、打井、爆破、挖窖、挖塘、葬墳、曬糧、存放物料、開采地下資源、進行考古發掘以及開展集市貿易等。

  第十五條 禁止圍湖造地。已經圍墾的,應當按照批準的防洪規劃進行治理,有計劃地退地還湖;暫不能還湖的應當限制圩堤高程,服從蓄洪要求。

  禁止圍墾河道。已經圍墾的,應當服從河道清障要求。

  第十六條 在河道、湖泊、水庫內開發旅游項目,必須經有管理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已經建設的旅游設施,經水行政主管部門確認影響河道、湖泊、水庫防洪安全的,應當限期改建或者拆除。

  禁止在水庫的土地征用線高程以下開墾土地;在水庫的土地征用線高程以上開墾土地,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規定。

  第十七條 在江河、湖泊上建設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電站等,實行規劃同意書制度;建設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工程設施,實行占用河道審批管理制度。

  前款規定的工程設施,在建設過程中,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防洪安全檢查。竣工驗收時,應當有水行政主管部門參加,確認符合防洪安全標準的,方可啟用。

  已建的工程設施,經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技術鑒定,不符合防洪安全要求的,建設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應當限期改建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

  第十八條 防洪工程建設,必須履行建設程序,依法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防洪工程建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設計、施工、監理,確保工程符合國家質量標準;項目法人對工程質量負全面責任;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按照合同和有關規定對各自承擔的工作負責。

  第十九條 在堤防上修建的工程和工程所在堤段的維修、管理、防汛任務,在建設期間由建設單位負責;工程交付使用后由使用單位負責。建設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應當服從水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

  第二十條 因施工、墾植或者排污等造成河道淤積、水工程損壞的,應當采取補救措施,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一條 河道灘地不得占用,確需臨時占用的,應當經水管單位同意,并嚴格控制占用時間,繳納占用補償費。

  第四章 防洪區和防洪工程設施的建設管理

  第二十二條 本省設定的蓄洪區、防洪保護區、洪泛區、行洪區的范圍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在防洪規劃或者防御洪水方案中劃定,按規定報國務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準后予以公告。

  行洪區是指淮河主河槽和兩岸主堤防之間的有限制標準堤防保護、遇較大洪水時作為行洪通道的區域。

  行洪區應當按照防洪規劃開足行洪口門,禁止在行洪口門和洪水主流區內種植高稈作物、設置有礙行洪的障礙物。對已建的有礙行洪的設施,應當拆除。

  第二十三條 行洪堤、江心洲圈堤和外灘圩堤的堤頂高程應當符合防洪規劃和行洪要求,不得加高。

  第二十四條 在洪泛區、行洪區、蓄洪區內,應當嚴格控制非防洪建設項目。確需建設的,建設單位應當就建設項目對防洪可能產生的影響作出評價,編制洪水影響評價報告,提出防御洪水措施。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按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報請批準時,應當附具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的洪水影響評價報告;建設項目竣工或者投入使用時,其防洪工程設施必須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的機構驗收。

  第二十五條 新建防洪工程設施,應當在工程立項時明確工程管理機構和管理體制,確定運行經費來源,以保證工程設施正常運行。

  第二十六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地區和部門,按照防洪規劃的要求,制定行洪區、蓄洪區安全建設計劃,控制行洪區、蓄洪區人口增長,對居住在經常使用的行洪區、蓄洪區內的居民,有計劃地組織外遷。

  第二十七條 因行洪區、蓄洪區行洪、蓄洪而直接受益的地區和單位,應當承擔補償、救助義務。省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制定對行洪區、蓄洪區的扶持和補償、救助辦法。

  第五章 防洪抗洪

  第二十八條 防汛抗洪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行政首長防汛抗洪的主要職責是:組織貫徹防洪法律、法規,指揮社會力量參加抗洪搶險,籌集防汛抗洪經費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防汛指揮機構,在上級防汛指揮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指揮本地區的防汛抗洪工作,負責做好汛前各項準備工作,執行上級的防汛指令,及時下達指揮調度命令等。其常設辦事機構設在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防汛抗洪的日常工作。

  第二十九條 本省汛期為5月1日至9月30日。

  在前款規定的期限以外,當遇到江河、湖泊水位超警戒水位等特殊情況時,省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可以宣布提前或者延長本行政區域內的防汛期。

  當江河、湖泊的水情接近保證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庫水位接近設計洪水位,或者防洪工程設施發生重大險情時,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可以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期。

  第三十條 在緊急防汛期,防汛指揮機構根據防汛抗洪的需要,可以在其管轄范圍內調用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和人力,決定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礙物和其他緊急措施;必要時,可以決定由公安、交通等有關部門實行陸地和水面交通管制。

  依照前款規定調用的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在汛期結束后應當及時歸還;造成損壞或者無法歸還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償或者作其他處理。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在汛期結束后依法向有關部門補辦手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對取土后的土地組織復墾,對砍伐的林木組織補種。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負責向社會發布汛情公告,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發布。

  第三十二條 省防汛指揮機構按規定決定啟用行洪區、蓄洪區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攔、拖延;遇到阻攔、拖延時,由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強制實施。

  第三十三條 大型水庫和重點中型水庫汛期控制運用計劃,由省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市防汛指揮機構制定,經省防汛指揮機構審查同意后,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一般中型水庫和重點小型水庫汛期控制運用計劃由縣防汛指揮機構制定,經市防汛指揮機構審查同意后,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報省防汛指揮機構備案;一般小型水庫汛期控制運用計劃由縣防汛指揮機構制定,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市防汛指揮機構備案。

  第三十四條 在汛期,水庫、閘壩和其他水工程設施的運用,必須執行經批準的汛期控制運用計劃。

  水庫不得擅自在汛期限制水位以上蓄水和任意壓縮泄洪流量,汛期限制水位以上的防洪庫容的運用和泄洪流量,必須服從防汛指揮機構的調度指揮和監督。當預報水庫水位超過汛期限制水位并將泄洪時,防汛指揮機構或者水庫管理機構應當向有關人民政府及時通報汛情,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做好群眾轉移和河道安全泄洪的準備工作。

  上游地區不得擅自增大泄流量;下游地區不得設障阻水或者縮小河道的過水能力。

  第三十五條 在汛期,當堤防、閘壩等防洪工程的水位達到設防水位時,由其水管單位負責日夜巡邏;當水位達到警戒水位時,由縣、鄉(鎮)人民政府組織人員日夜巡邏,及時發現、報告、處理險情。

  長江、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的巡邏、搶險按省防汛指揮機構的規定執行。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頒布單位】安徽省人大常委會

  【發文字號】

  【頒布時間】2013-8-6

  【失效時間】

  【法規來源】http://www.ahrd.gov.cn/npcweb/web/info_view.jsp?strId=1375842658907350

  【全文】

  -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安徽省人大常委會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第三十六條 與防洪有關的水工程設施,采取承包、租賃、股份制或者股份合作制等方式經營的,經營者必須承擔相應的防洪責任,服從防汛指揮機構的統一管理和調度,保證工程的安全運行和防汛、排水等原設計的基本功能。

  第三十七條 對壅水、阻水嚴重的橋梁、引道、碼頭和其他跨河工程設施,根據防洪標準,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報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責令建設單位限期改建或者拆除。

  在緊急防汛期,省防汛指揮機構經國家防汛指揮機構授權,可以對前款規定的工程設施進行緊急處置。

  第三十八條 對河道、湖泊及行洪區的阻水障礙物,按照“誰設障、誰清障”的原則,由防汛指揮機構責令限期改建或者清除;逾期不改建或者清除的,由防汛指揮機構組織強行清除,所需費用由設障者承擔。

  第三十九條 根據汛情、險情,地方需要請求部隊支援抗洪搶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提出請求,逐步報告省防汛指揮機構;省防汛指揮機構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與省軍區、武警總隊聯系安排。地方應當為參加抗洪搶險的部隊提供后勤保障。

  第四十條 防汛物資實行分級負擔、分級儲備、分級管理、分級使用的原則。

  省儲備的防汛物資主要用于省管防洪工程的防汛搶險;市、縣儲備的物資主要用于本行政區域內防洪工程的防汛搶險。有防汛抗洪任務的鄉鎮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儲備必要的防汛物資,主要用于本鄉鎮和本單位的防汛搶險。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需要使用省儲備的防汛物資時,應當逐級書面申請,報省防汛指揮機構批準;緊急搶險情況下,市、縣防汛指揮機構可先用非書面方式申請動用,后補辦手續;下級儲備的防汛物資應當服從上級防汛指揮機構的統一調度。

  各地儲備的防汛物資,應當加強管理,節約使用,及時做好回收和補充工作。

  第四十一條 發生洪澇災害后,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救災工作,做好災區的生活供給、衛生防疫、救災物資供應、治安管理、復校復課、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以及水毀工程設施修復等工作。

  水毀防洪工程設施的修復,應當優先列入有關部門的年度建設計劃。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四十二條 防洪費用按照政府投入同受益者合理承擔相結合的原則籌集。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證實施防洪規劃和年度計劃所需資金,提高防洪投入的整體水平。

  第四十三條 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設施建設和維護所需資金,除中央財政投入外,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由省、市、縣財政分級承擔。城市防洪工程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所需資金,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擔。

  受洪水威脅地區的油田、管道、鐵路、公路、礦山、電力、電信等企業、事業單位應當自籌資金,興建防洪自保工程,防洪自保工程應當符合防洪規劃要求。

  第四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財政預算中安排防汛、歲修等經費,主要用于所管轄的防洪工程設施的運行和維護等。

  各級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區域遭受洪澇災害時,應當安排資金,用于抗洪搶險和水毀防洪工程修復。

  第四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設立水利建設基金,用于防洪工程和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維護。合肥蕪湖安慶淮南蚌埠和省人民政府確定的重點防洪城市,應當按國務院規定的比例從征收的城市維護建設稅中劃出資金,納入水利建設基金,用于城市防洪建設。

  在防洪保護區范圍內應當按照《防洪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收費的具體標準和征收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挪用防洪、救災物資和資金。

  各級人民政府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防洪、救災資金使用情況的審計監督,保證專款專用。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五條、第十七條或者第二十四條規定行為之一的,按照《防洪法》的有關規定處罰。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第三十四條第三款、第三十七條或者第三十八條規定行為之一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清除障礙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十一條或者第三十六條規定行為之一的,責令糾正違法行為,采取補救措施,沒收非法所得,可以并處二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的規定,造成防洪工程質量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對項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有關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由于設計、施工或者監理單位責任造成的,還應當依法追究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法定代表人和有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擅自發布汛情公告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采取補救措施。造成嚴重后果,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的,由公安機關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本辦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

  第五十三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四條 防汛指揮機構、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的國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執行防洪規劃的;

  (二)截留、擠占、挪用防汛資金和物資的;

  (三)違法批準建設嚴重影響防洪的建筑物的;

  (四)不執行防汛搶險指令的;

  (五)違反防汛紀律的;

  (六)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致使防汛抗洪工作遭受重大損失的。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五條 本辦法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五十六條 本辦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我有類似問題?馬上聯系律師

蘭新富湖南云盟律師事務所丨湖南 岳陽
執業證號:14306201110422671
婚姻家庭 刑事案件 債權債務 合同糾紛

簡介:

蘭新富,男,湖南云盟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共產黨員,資深人力資源管理師. ? ? ? ? ?勤學精研法律及多學科知識,具有深厚的法學功底、較高的理論素養。 綜合分析能力強,長于邏輯推理,善于洞察情勢,駕馭全局,從細節入手抓住關鍵,找到案件的突破口,使案件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雄辯的口才,縝密的思維,庖丁解牛,條分縷析,吃透案情,出奇制勝。 正直堅定,大膽無畏,一身正氣,恪守誠信。 曾在大中型外資及民營企業做行政人力資源經理、法務等高層管理多年,熟悉企業經營管理,具有做企業法律顧問的優勢。 擅長刑事辯護、行政糾紛、債權債務、合同糾紛、交通事故糾紛及房產糾紛、婚姻糾紛等專業領域。辦理過眾多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合同糾紛案件、債權債務案件、交通事故案件及房產案件、婚姻案件,勝訴率高。 在為弱勢群體維權工作中表現突出,榮獲2013年度湖南省法律援助優秀服務標兵稱號。 堅持憲法法律至上,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執業以來,以嚴謹負責的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言出必行的誠信服務,卓越的辦案能力,良好的辦案效果,贏得了廣大當事人的贊賞

咨詢我 地方規范性文件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蘭新富

蘭新富

執業證號:

14306201110422671

湖南云盟律師事務所

簡介:

蘭新富,男,湖南云盟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共產黨員,資深人力資源管理師. ? ? ? ? ?勤學精研法律及多學科知識,具有深厚的法學功底、較高的理論素養。 綜合分析能力強,長于邏輯推理,善于洞察情勢,駕馭全局,從細節入手抓住關鍵,找到案件的突破口,使案件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雄辯的口才,縝密的思維,庖丁解牛,條分縷析,吃透案情,出奇制勝。 正直堅定,大膽無畏,一身正氣,恪守誠信。 曾在大中型外資及民營企業做行政人力資源經理、法務等高層管理多年,熟悉企業經營管理,具有做企業法律顧問的優勢。 擅長刑事辯護、行政糾紛、債權債務、合同糾紛、交通事故糾紛及房產糾紛、婚姻糾紛等專業領域。辦理過眾多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合同糾紛案件、債權債務案件、交通事故案件及房產案件、婚姻案件,勝訴率高。 在為弱勢群體維權工作中表現突出,榮獲2013年度湖南省法律援助優秀服務標兵稱號。 堅持憲法法律至上,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執業以來,以嚴謹負責的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言出必行的誠信服務,卓越的辦案能力,良好的辦案效果,贏得了廣大當事人的贊賞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蘭新富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1998)

1998-11-0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9)

1999-08-30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2-04-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政府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3-0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08-31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96-08-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2000-10-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7-0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1994-05-1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機構的徽記、印章、旗幟問題的決定

1999-04-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2-17

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

2017-10-05

浙江省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和保護條例

2014-07-31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2014-04-25

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

2014-01-13

征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2011修訂)

2011-01-08

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

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

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

2013-08-21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4號國務院令

2013-01-30

國務院關于表彰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2012-09-05

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8-06

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

2012-06-23

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3-15

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0-01-08

國務院關于印發舟曲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0-11-0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底市| 大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乡宁县| 鄂尔多斯市| 鹿泉市| 孝义市| 丰城市| 绥德县| 荣昌县| 平乡县| 南漳县| 子洲县| 房产| 漳平市| 玉树县| 枞阳县| 岗巴县| 辽中县| 锡林浩特市| 和平区| 修水县| 岑溪市| 萨迦县| 丰台区| 绍兴市| 韶关市| 荔波县| 蒙自县| 竹北市| 张北县| 阜康市| 凉山| 大城县| 屏东县| 佛学| 施秉县| 宜川县| 城口县| 崇义县|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