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地名管理辦法
(蕪湖市人民政府令第24號)
《蕪湖市地名管理辦法》已于2006年8月11日經市政府第39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發布,自2006年9月1日起實施。1992年4月16日市政府發布的《蕪湖市地名管理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市長 陳樹隆
二OO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蕪湖市地名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地名管理,實現地名的標準化、規范化,適應城市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和《安徽省地名管理辦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地名命名、更名、使用、標志設置及其相關的管理活動。
第三條 市、縣區民政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地名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有關地名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制定并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地名工作規劃;
(三)審核、承辦本行政區地名的命名、更名,推行地名的標準化、規范化;
(四)指導各類地名標志的設置、更新和管理;
(五)監督標準地名的使用;
(六)收集、整理、更新和完善地名資料,管理地名檔案,開展地名信息咨詢服務;
(七)組織地名學術研究,編纂地名圖書資料。
市、縣地名委員會是同級人民政府管理地名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負責有區域性影響的地名審查和地名管理重要事項的協調。地名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縣民政部門。
公安、建設、市容、規劃、房管、交通、國土、財政、工商、旅游、郵政、水務等部門,應依照各自職責,配合民政部門做好地名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四條 本辦法所稱地名是指:
(一)行政區劃(包括縣區、鄉鎮)名稱以及街道辦事處、居(村)民委員會的名稱;
(二)道路(含路、街、巷)的名稱,居民住宅區及院、樓(含門牌號碼)的名稱;
(三)自然地理實體(包括山峰、河流、湖泊等)的名稱;
(四)具有地名意義的臺、站、港、場等公共設施、名勝古跡、紀念地等名稱。
第五條 地名的命名、更名應遵循下列原則:
(一)地名的命名、更名應當遵循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和《安徽省地名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
(二)含義健康,能夠反映當地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特征,注意保持穩定性;
(三)城市主干道的命名,以山、水實體名稱命名為主。東西走向的主干道,原則上以山峰實體名稱命名。南北走向的主干道,原則上以江湖實體名稱命名。城市一般道路或相對獨立區域內的道路,可以體現其區域特色、歷史沿革和文化底蘊的名稱命名;
(四)新建居民區、建筑物名稱使用小區、花園、園、苑、山莊、別墅、城、大廈、廣場等為通名的,應當符合相應標準。有關標準由市民政部門會同市建設、規劃、房管部門另行制定;
(五)對具有蕪湖歷史、文化底蘊的老地名的更名,應從嚴控制;
(六)道路、橋梁、廣場等地名可以實行有償冠名。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第六條 地名命名、更名的審批權限和程序:
(一)行政區劃名稱,按照國務院《關于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辦理。街道辦事處的命名、更名,由市人民政府審批。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命名、更名,由其所在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申報,縣區民政部門審核,市、縣人民政府審批。
(二)道路、廣場、橋梁等的名稱,由其主管部門或建設單位在項目選址、設計的同時申報,經市、縣民政部門審核,市、縣地名委員會研究通過后,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申報、審核至審批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個月。
(三)居民住宅區和具有地名意義的大型建筑物的名稱,實行登記制度。開發建設單位應在詳細規劃批準前,到市、縣民政部門辦理地名登記手續。市、縣民政部門在收到全部有效申報資料起2個工作日內初審完畢,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市、縣人民政府在2日內批準完畢,由市、縣民政部門頒發《標準地名確認書》。未辦理地名登記手續,取得《標準地名確認書》的,各縣區民政部門不予辦理門牌編號。
(四)涉及本市兩個縣、區以上的山脈、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實體的命名、更名,由市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五)紀念地、名勝古跡和各專業部門使用的具有地名意義的臺、站、港、場的命名、更名,由其主管部門負責承辦,報其上級主管部門審批,事先應征得市、縣民政部門同意。
第七條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批準或廢止的標準地名在3日內通過市政府網站向社會公告。
縣、區民政部門應建立地名月報制度,向市民政部門上報更新地名信息。
第八條 市、縣民政部門負責編纂本行政區域內標準地名出版物,其他部門不得編纂。
第九條 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在公告、文件、證件、廣播和電視節目、報刊、教材、廣告、牌匾、商標、地圖等方面使用的地名,除特殊需要外,均應使用標準地名(包括規范化譯名)。
第十條 路、街、巷、居民區、樓、自然村(集鎮)、橋梁、紀念地、風景名勝區、臺、站、港、場等必須設置地名標志。
一定區域內的同類地名標志應當統一。
第十一條 地名標志中地名的書(拼)寫形式及地名標志的設置,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第十二條 地名標志的設置分工如下:
(一)路、街、巷標志由市、縣民政部門統一設置。門(樓)牌標志設置由市、縣地名委員會統一組織,各縣區政府和各開發區管委會負責本轄區內的門牌設置;
(二)橋梁、廣場和具有地名意義的大型建筑物等地名標志,由建設單位或產權單位設置;
(三)鄉鎮、村、集鎮等地名標志,由鄉鎮人民政府設置;
(四)鐵路、公路、車站、碼頭等交通設施和紀念地、名勝古跡和自然地理實體等地名標志,由其主管部門設置。
第十三條 地名標志的設置和管理費用,可采取受益單位出資、工程預算列支、同級財政撥款等方式籌措。
第十四條 市、縣民政部門負責地名資料的收集、整理、編目、保管和咨詢、利用工作。在業務上接受同級檔案管理部門和上級地名管理部門的指導、監督。地名檔案應定期向同級國家綜合檔案館移交。
第十五條 擅自對地名命名、更名或使用不規范地名的,市、縣民政部門應當責令其改正。市人民政府可責令縣人民政府改正不符合規定的命名與更名。
第十六條 偷竊、損毀或擅自移動、更改地名標志的,民政部門應當責令恢復原狀,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的,由公安部門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十七條 本辦法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市民政部門負責解釋。
第十八條 本辦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1992年4月16日市人民政府發布的《蕪湖市地名管理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2017修正)
2017-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2016年修正)
2016-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失效]
1987-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10年修正)
2010-03-14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埃及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失效]
1979-09-1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第一條修正案》的決定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
2003-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建筑業安全衛生公約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8-12-29全國人大關于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問題的答復
1997-01-0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1999-06-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2003-03-10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的表決辦法
2003-03-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毒的決定
1990-12-28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博物館條例
2015-02-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4-12-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煙臺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7-28國務院關于支持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3-07-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3-02-04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全國交通安全日”的批復
2012-11-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