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府[2007]25號
頒布日期: 2007.08.22 頒布單位:
保亭縣 實施日期: 2007.08.22
備案登記號:QSF-2007-170013
題注:
保府[2007]25號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住房建設規劃(2006-2010)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七仙嶺農場,縣政府直屬各單位: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住房建設規劃》(2006—2010)已經2007年7月17日縣政府第4次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OO七年八月八日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住房建設規劃
(2006-2010)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規劃背景
為加強對我縣近期住房建設的指導和統籌,適應本縣居民和日益增長的外來人口住房需求,促進我縣城鎮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縣城市總體規劃要求,按照國家和我省房地產調控的有關政策,結合本縣實際,制定本規劃。
第二條 規劃范圍
本次住房建設規劃范圍包括縣轄區9個鄉鎮和六個國營農(茶)場,分別為保城鎮、什玲鎮、響水鎮、新政鎮、三道鎮、加茂鎮、毛感鄉、南林鄉、六弓鄉。國營新星農場、國營南茂農場、國營三道農場、國營金江農場、保亭熱作所、
五指山茶場。
第三條 規劃期限
本次住房建設規劃期限為2006年—2010年,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保持一致。
第四條 規劃依據
本規劃以建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住房建設規劃工作的通知》(建住房電[2006]145號)、
海南省建設廳《轉發建設部的通知》(瓊建住房[2006]206號)、《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城市總體規劃》為依據,按照國家和本省的其他相關政策并結合本縣實的實際制定。
第五條 指導思想和原則
按照“總量控制、區域平衡、項目落實”的總體要求,堅持以滿足不同收入層次住房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地加強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實現住房供求的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促進房地產業健康、協調、穩定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1、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深化落實戰略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并與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協調;
2、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有關住房建設的文件精神,調整房地產市場住房供求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以滿足不同收入層次的居民住房需求,理順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3、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加大中小戶型、中低價位住房供應,合理引導資源節約型住房消費和建設模式。
4、堅持土地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重點保證政府保障型住房和中小戶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供應,合理布局住房區位,引導房地產市場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方向發展。
第六條 規劃目標
規劃期內,住房建設應立足于本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逐步建立符合國情和本市實際的住房建設模式和消費模式,重點發展旅游房地產及第二居住地住房建設,解決本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規劃以實現住房供求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的節約型社會為根本目標。
1、以完善市場為主導,優先保證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應,其年度供應量不低于居住用地供應總量的70%;
2、審批新建商品房建設項目,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所占比重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
3、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住房供應體系,滿足不同收入層次居民住房需求;
4、基本實現城鎮人口戶擁有或租住一套住房,解決雙特困家庭的住房問題。
第二章 住房現狀與需求
第七條 現有住房情況
根據我縣2006年住房調查,至2005年底,全縣城鎮住房總面積119萬平方米。
第八條 住房建設需求情況
1、按“十一五”規劃人口預測與人均面積測算
根據《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城市總體規劃》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10年全縣城鎮人口6.8人,其中縣城4萬人,其他鄉鎮2.8人,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25平方米的規劃目標,則總住房面積應達到170萬平方米。規劃期內共需建設住房面積51萬平方米。
2、按人口增長率與歷史供應量測算
規劃期內共需供應政策保障型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以及城市規劃
拆遷安置)1300套,每套按60平方米(其中10%套型按每套按80平方米)計共需建設住房面積8.7萬平方米。
規劃期內每年商品房交易、實際住房需求量及旅游房地產業需求量約8.46萬平方米,5年共需住房面積42.3萬平方米。
以上兩項合計,規劃期內住房總需求量為51萬平方米。
3、綜合以上兩種預算,規劃期內住房建設總需求量取51萬平方米。其中保障型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以及城市規劃拆遷安置住房)面積8.7萬平方米,商品住房需求量為42.3萬平方米。
第三章 住房建設目標與策略
第九條 住房建設總量目標
規劃期內建設各類住房5930套,總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
第十條 住房建設結構指引
規劃期內,單套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新建住房總建筑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政府保障型住房單套套型建筑面積控制為:政府調控的普通商品房、社區小區住房面積應在90平方米以下;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面積應在80平方米以下,其中面積60平方米的占總套量的60%以上。
規劃期內,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面積6.2萬平方米,政府控制的社區住房2.5萬平方米,其他商品住房需求量為42.3萬平方米。
第十一條 政府保障型住房及建設目標
以政府主導建設,包括廉租房、符合城市規劃及政策規定的新社區住房、經濟適用房。
1、廉租住房保障本縣城鎮雙特困家庭住房需求,規劃期內將全部解決城鎮雙特困家庭的住房問題。
2、經濟適用房由政府統一規劃建設,所需土地以劃撥方式供應,項目建設限套型(面積均在80平方米以下、以60平方米為主)、限房價(按預算成本價)、限供應對象,供應對象為中低收入戶籍居民中的住房困難戶、政府城市建設中被拆遷家庭和舊城危破房改造家庭。
3、單位新建社區住房(單位自建經濟適用房)在政府統一統籌規劃和統一審批的前提下,由省屬駐本縣單位和企業單位位利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自有土地,按經濟適用房的規定自建住房,解決本單位職工的住房困難問題,套型面積限在90平方米以下,供應對象須是單位中住房困難職工。
規劃期內,建設政府保障型住房1300套,建筑面積8.7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面積6.2萬平方米,政府調控社區住房2.5萬平方米。
第十二條 其他商品房建設目標
以市場機制為向導,堅持依法行政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商品住房市場秩序滿足中等收入以上家庭的住房需求。
規劃期內,建設其他商品住房4630套,建筑面積42.3萬平方米。其中套型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3483套,建筑面積為29.61萬平方米,套型面積90平方米以上的1147套,建筑面積為12.69萬平方米。
第十三條 住房建設區域指引
規劃期內,住房建設的主要區域如下:
一、縣城區域:規劃建設住房總面積38.8萬平方米。其中:團結北路區域6萬平方米;保興東路郵政局區域9萬平方米;欄河壩南側區域6萬平方米;預制廠區域3.5萬平方米;七仙大道原二中區域3萬平方米;保興中路農械廠區域1.0萬平方米;保興西路酒廠區域3.5萬平方米;保興西路橡膠廠區域3萬平方米;保城西河居民大隊區域1.5萬平方米;保城東河國營新星場區域2.3萬平方米。
二、其他鄉鎮鎮區(含國營農場場區)建設住房總面積12.2萬平方米。其中加茂鎮2.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0.2萬平方米);什玲鎮1.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0.2萬平方米);新政鎮1.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0.2萬平方米);響水鎮2.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0.18萬平方米);三道鎮4.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0.16萬平方米);毛感鄉0.6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0.12萬平方米);六弓鄉0.6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0.12萬平方米);南林鄉0.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0.1萬平方米)。
第十四條 住房建設年度計劃
規劃期內,每一年度各類住房實際建設規模,應根據年度住房需求變化進行調整,提出相應的年度住房建設計劃,并于每年年底做出下一年度住房建設規劃,納入近期建設規劃年度實施計劃。年度指引如下:
1、2006年,各類住房建設757套,建設住房建筑面積5.88萬平方米。分解如下:
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設125套,建筑面積0.81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房0.33萬平方米,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0.48萬平方米。其他商品住房建設632套,建筑面積5.07萬平方米,其中縣城建設住房4.77萬平方米,其他鄉鎮建設住房0.3萬平方米。
2、2007年,各類住房建設1200套,建設住房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分解如下:
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設230套,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房1.0萬平方米,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0.5萬平方米。
其他商品住房建設870套,建筑面積8.5萬平方米,其中縣城建設住房7.3萬平方米,其他鄉鎮建設住房1.2萬平方米。
3、2008年,各類住房建設1250套,建設住房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分解如下:
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設277套,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房1.25萬平方米,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0.55萬平方米。
其他商品住房建設973套,建筑面積9.2萬平方米,其中縣城建設住房5萬平方米,其他鄉鎮建設住房4.2萬平方米。
4、2009年,各類住房建設1400套,建設住房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分解如下:
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設350套,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房1.75萬平方米,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0.55萬平方米。
其他商品住房建設1050套,建筑面積9.7萬平方米,其中縣城建設住房6.2萬平方米,其他鄉鎮建設住房3.5萬平方米。
5、2010年,各類住房建設1423套,建設住房建筑面積12.12萬平方米。分解如下:
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設318套,建筑面積2.29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房1.87萬平方米,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0.42萬平方米。
其他商品住房建設1105套,建筑面積9.83萬平方米,其中縣城建設住房6.83萬平方米,其他鄉鎮建設住房3.0萬平方米。
第四章 住房建設用地規劃
第十五條 住房建設用地布局
規劃期內,應當在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前提下,重點保證重點項目和政府保障型住房的用地供應;應當堅持土地新增供應與存量挖潛相結合,堅持區域住房發展合理布局,進一步促進住房建設健康發展。
堅持新區建設為主、舊城區改造為輔,縣城東西擴張、南北延伸發展的原則,同時根據房地產市場需求,優先保證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房的用地供應。
規劃期內,縣城作為新增住房建設重點發展的區域,其中團結北路、原酒廠區域、預制廠、農械廠、原橡膠廠區域作為重點舊城改造對象,應有計劃的逐年分批實施,對這些地區在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建設資金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莊園豪都房地產項目、縣城攔河壩南側、縣城東河西側北區域為縣城新區建設,規劃滿足項目用地。鄉鎮住房建設除三道鎮作為新區建設外,其他鄉鎮住房建設均于舊區改造為主。
第十六條 住房用地供應指引
1、規劃期內用地布局指引:縣城住房建設用地面積665畝。其中:團結北路區域80畝;保興東路郵政局區域130畝;欄河壩南側區域100畝;預制廠區域70畝;七仙大道原二中區域65畝;保興中路農械廠區域20畝;保興西路酒廠區域70畝;保興西路橡膠廠區域55畝;保城西河居民大隊區域25畝;保城東河國營新星農場區域50畝。鄉鎮住房建設用地供應191畝,
其中加茂鎮31畝(經濟適用住房3畝),什玲鎮16畝(經濟適用住房3畝),新政16畝(經濟適用住房3畝),響水鎮31畝(經濟適用住房2.7畝),三道鎮70畝(經濟適用住房2.4畝),毛感鄉10畝(經濟適用住房1.8畝),六弓鄉10畝(經濟適用住房1.8畝),南林鄉7畝(經濟適用住房1.5畝)。
2、住房用地結構指引:政府保障型住房用地供應量為135畝,其中縣城115.8畝,鄉鎮19.2畝;商品住房用地供應為721畝,其中縣城549.2畝,鄉鎮171.8畝。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用地為劃撥土地,其他商品住房用地均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出讓。
第十七條 住房用地供應總量
規劃期內,為了保證縣住房建設能持續穩定發展,全縣商品住房用地供應總量為856畝,其中:政府保障型住房用地供應量為135畝,商品住房用地供應為721畝。
第十八條 住房用地供應年度計劃
1、2006年,各類住房供應總面積100畝。其中:
政府保障型住房用地供應面積13.8畝,其中經濟適用房用地5.6畝,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用地8.2畝。
其他商品住房建設用地86.2畝,其中縣城用地81.7畝,鄉鎮用地4.5畝。
2、2007年,各類住房供應總面積171畝。其中:
政府保障型住房用地供應面積25.7畝,其中經濟適用房用地17.1畝,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用地8.6畝。
其他商品住房建設用地145.3畝,其中縣城用地125.1畝,鄉鎮用地20.2畝。
3、2008年,各類住房供應總面積189畝。其中:
政府保障型住房用地供應面積30.8畝,其中經濟適用房用地21.4畝,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用地9.4畝。
其他商品住房建設用地158.2畝,其中縣城用地85.7畝,鄉鎮用地72.5畝。
4、2009年,各類住房供應總面積206畝。其中:
政府保障型住房用地供應面積39.4畝,其中經濟適用房用地30畝,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用地9.4畝。
其他商品住房建設用地166.6畝,其中縣城用地106.2畝,鄉鎮用地60.4畝。
5、2010年,各類住房供應總面積190畝。其中:
政府保障型住房用地供應面積39畝,其中經濟適用房用地31畝,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用地8畝。
其他商品住房建設用地151畝,其中縣城用地116畝,鄉鎮用地35畝。
第五章 2006年、2007年住房建設實施計劃
第十九條 2006年住房建設實施計劃
1、2006年,各類住房建設757套,建設住房建筑面積5.88萬平方米。分解如下:
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設125套,建筑面積0.81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房0.33萬平方米,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0.48萬平方米。
其他商品住房建設632套,建筑面積5.07萬平方米,其中縣城建設住房4.77萬平方米,其他鄉鎮建設住房0.3萬平方米。
2、2006年,計劃供應廉租房用地1宗,用地面積5.6畝,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用地2宗,面積8.2畝,其他商品住房建設用地2宗,面積68.2畝。
第二十條 2007年住房建設實施計劃
1、2007年,各類住房建設1100套,建設住房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分解如下:
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設230套,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房1.0萬平方米,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0.5萬平方米。
其他商品住房建設870套,建筑面積8.5萬平方米,其中縣城建設住房7.3萬平方米,其他鄉鎮建設住房1.2萬平方米。
2、2007年,計劃供應經濟適用房用地1宗,用地面積17.1畝,政府調控的社區住房用地2宗,面積8.6畝,其他商品住房建設用地6宗,面積145.3畝。
第六章 住房建設政策與措施
第二十一條 土地供應與管理的政策與策略
1、加大住房用地的儲備和供應,特別是政府保障型住房供應。按照全縣住房發展規劃目標,適度增加住房用地供應規模,尤其優先要保證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和政府保障型住房用地供應,依據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原則,在符合規劃控制原則和相關規范要求的前提下,適當提高住房容積率水平,嚴格控制低密度、大套型住房用地供認。
2、調整住房供應結構,規劃期內,適度增加住房用地供應規模,進一步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各類住房(含商品住房、政策性住房)建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
3、加大閑置土地處理力度,積極促進存量土地利用規劃期內,依據閑置土地處置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造成土地閑置的不同原因,通過制定合理的閑置土地處置方案,以及依法征收土地閑置費、依法收回土地等各類辦法,加大對各類閑置土地的處理力度。
第二十二條 政府主導建設和調控與市場調節
采取政府主導建設保障型住房、優先考慮小戶型低價位住房和由市場調節其他商品房市場的方法,結合本縣實際貫徹落實國家穩定住房價格的宏觀調控措施。
1、政府主導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用地采取劃土地,限戶型、限房價、限銷售對象,主要通過招投標引入社會資金開發建設。
2、市場調節的其他商品住房用地供應采取掛牌公開出讓。
第七章 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二條 完善住房保障機制
加強住房發展的戰略研究與法制建設,為促進我縣未來住房建設與房地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規劃期內,應開展全市住房發展的重大戰略和策略研究;繼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面向廣大低收入群體的住房保障機制;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建立較為完善的住房與房地產業發展法制體系。
第二十三條 引導和調控區域住房開發建設
加強各類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合理引導和控制區域住房建設規模規劃期內,為滿足居民在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福利、治安管理、休閑游憩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應大力推進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并以此來引導和調控區域住房開發建設的速度和規模。
規劃期內,對新開發建設的住宅項目,要將社區配套和公共服務用房同步列入項目規劃。如果項目分期開發,相關社區配套和公共服務用房必須在首期建設和驗收。對竣工后未按要求移交社區配套和公共服務用房的,國土房產主管部門不得辦理產權登記。
第二十四條 加快推進住宅產業化進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規劃期內,為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應在住房建設中加快推動以節能、省地、節水、節材及環境保護為主要目標的住宅產業現代化促進工作。
相關部門應大力推進住宅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并逐步在新建住宅項目中開展住宅產業化的技術試驗和推廣;應加強住宅產業化推進的組織工作,進一步完善住宅優良部品生產、分類、應用體系,開展住宅性能認定工作,開展住宅性能推廣,扶持住宅產業的重點企業,帶動整個住宅產業鏈的有序發展。
第二十五條 加強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與管理,拓寬政策性住房資金來源
經濟適用住房由縣政府統一規劃,統一組織建設。經濟適用住房的建設規模、套數、戶型、面積標準、裝修標準,以及出售、出租、使用管理的相關辦法,由縣房產管理部門統一制訂。
進一步完善經濟適用房管理制度,加強經濟適用房建設與銷售過程的管理,堅決執行經濟適用房自簽訂購買合同起5年內不得轉讓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積極穩妥地開展舊城舊村改造
為促進全縣產業結構提升和空間布局優化,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拓展全縣住房供應渠道,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本著積極穩妥、有序推進,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統籌兼顧、綜合改造,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逐步推進舊城舊村改造。
第二十七條 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督管理
規劃期內,縣政府各有關部門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房地產開發建設全程監管。對不符合規劃控制要求、違規建設的住房,應當依法予以處理直至沒收;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及我縣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有關規定,切實整治房地產交易環節違法違規行為。 第二十八條 積極發展住房二級市場和房屋租賃市場
進一步促進住房二級市場發展,促進住房梯度消費,優化住房資源配置。相關部門應加強房地產中介服務行業的管理,完善房地產市場的中介服務體系,為二手房交易提供便捷服務。
進一步促進房屋租賃市場發展,引導居民轉換消費觀念。相關部門應積極擴大租賃管理范圍,建立全縣統一的流動人口和出租屋信息資源庫,建立房屋租賃市場綜合管理長效機制。
第二十九條 完善房地產統計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強房地產市場引導
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完善房地產信息的共享機制,建立多部門參與的房地產市場預警與金融風險防范監測體系;繼續完善住房調查制度,規劃期內,完成一次全縣住房狀況普查。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宣傳,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住房消費觀念,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第三十條 其他政策與策略
1、加強各相關部門在規劃實施過程中的銜接配合。
要將住房建設目標、土地供應目標、住房結構調整目標等,具體落實到建設、規劃、房地產、國土、發改等部門,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建立考核和追究制度。
2、發揮稅收、信貸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調節作用。
嚴格按照國家調控政策,征用住房轉讓環節營業稅、個人所得稅收等稅費;嚴格房地產開發信代條件,有區別地適度調整住房消費信貸政策。
第八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本規劃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第三十二條 本規劃由縣房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