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州、市、縣(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區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公路交通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先導性和基礎產業,對帶動和支撐
新疆的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自治區不斷加大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力度,加快公路路網建設。公路等級、通達深度和網絡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但公路交通基礎設施不足仍是制約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推進我區跨越式發展和
長治久安進程中,公路建設必須實現科學發展、率先跨越。為全面完成自治區“十二五”公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500—2000億元(含兵團),實現“三年攻堅,五年跨越,建成中國西部高速大通道和交通樞紐中心”戰略目標,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強組織領導
自治區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的加快公路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協調解決自治區公路建設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建立由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交通運輸廳、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環保廳、水利廳、林業廳、畜牧廳、住房城鄉建設廳、通信管理局、
烏魯木齊鐵路局、電力公司等相關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由自治區分管領導牽頭,每兩月召開一次會議,研究協調解決建設單位提交的有關事項。
二、加快前期工作
為提高公路交通基本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效率,在自治區加快公路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協調下,建立由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發改委、國土資源廳、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林業廳、畜牧廳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審批工作聯動機制,設立“綠色通道”,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全力促進自治區“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
交通運輸廳要根據自治區“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建立公路交通基本建設項目“綠色通道”儲備庫,提出年度前期工作計劃,報自治區加快公路建設領導小組。
屬國家審批的項目,各聯動部門在接到建設單位書面申請后須派專人到國家各相關部委協助辦理相關審批手續,直至完成審批。
屬自治區批準權限內的項目,各相關部門要按照“綠色通道”工作制度開展工作,加快審批進度,確保公路項目按期或提前開工。
交通建設項目涉及到鐵路、水利設施、油田、民航及自然保護等有關部門的,各相關部門須盡快辦理審批手續。
三、加大建設資金籌措力度
(一)按照“保證基數、增量調節、統一規范、公開透明”的原則,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中央轉移支付資金中,除用于保障交通運輸廳系統機構運轉的基本支出外,其余全部用于交通基礎設施養護和建設的投入,做到“四個不變”,即“交通資金屬性不變、資金用途不變、地方預算程序不變、地方事權不變”,合理安排支出,確保專款專用;繼續執行集中全區每年新增財政收入5%并環比遞增用于公路建設、養護、還貸的政策。
(二)自治區人民政府負責籌措相應資金積極支持公路建設,解決未列入交通運輸部“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自治區公路建設項目資本金缺口問題。
(三)為解決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問題,除南疆三地州以外的地州市,可以通過自治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融資平臺進行貸款,并簽訂貸款協議,由地州市建立有效的還貸準備金制度和償債機制,負責償還貸款本息。
(四)繼續堅持“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統貸統還”和自治區暫不取消二級公路收費政策。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支持收費公路的建設、發展和管理,共同創造良好的收費公路建設環境。鼓勵區內金融機構組成銀團,進一步加大對公路建設的信貸資金投入,并保障已承諾的信貸資金按進度及時撥付到位。
(五)鼓勵以資源開發收益補償資源公路建設養護投入的融資方式,支持各地加快資源開發公路的建設和發展。
(六)改革創新籌融資方式,鼓勵采取BT、BOT及民間投資等多元化籌融資渠道。創新發行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節約并控制資金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四、明確相關各方責任
自治區對公路建設實行“雙業主制”,即:列入交通運輸部“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公路建設項目,由交通運輸廳負責建設并按國家標準及時支付征地
拆遷費用,項目所在地政府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征地拆遷工作;未列入交通運輸部“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公路建設項目,由項目所在地政府自行籌集資本金和征地拆遷費用,并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征地拆遷工作,交通運輸廳負責貸款和工程建設。各地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對本轄區公路交通建設的征地拆遷、移樹、移管線工作負總責,實行限期辦結制,并組織好提供砂石材料和公路建設期間的車輛疏導分流等工作。
(一)公路交通建設用地涉及的耕地、林地、草地等的各項補償、安置費用,由國土資源部門統一征撥,森林植被恢復費由林業部門統一收取,草原植被恢復費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收取,杜絕重復收費。
(二)納入自治區“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公路交通建設工程,凡涉及費(稅)的,在自治區權限范圍內能減免的均予以減免,不能減免的,按照現行規定的低限標準執行。建設單位因工程施工而動用砂、石、土,但不將其投入流通領域以獲取礦產品營利為目的,或就地采挖砂、石、土用于公益性建設的,不辦理采礦許可證,不繳納資源補償費。
(三)在項目立項和發布征地公告之后,公路建設征地(包括永久和臨時用地)范圍內新建的建、構筑物、搶種的植物一律不予補償。公路設計劃定為料場范圍的土地,不得改變土地性質,不得辦理出讓轉讓。擅自出讓轉讓的,按照違法用地處理。
(四)公路交通建設涉及電力、通信、管道、小型水利、文物等設施拆遷的,產權人應限期完成拆遷。建設單位負責補償改遷工程的直接費用,并由項目所在地政府負責監督,限期拆遷。其它行業項目建設涉及占用公路設施的要依法進行補償。
(五)對不能按時完成征地、拆遷、移樹、移管線和提供砂石材料等工作造成項目延誤、導致損失和引起糾紛的,自治區人民政府將對有關部門和地州市通報批評。
五、加強農村公路管理
(一)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負責做好全區農村公路的行業管理,制定全區農村公路發展政策和規劃。
(二)各地州市政府(行署)是轄區內農村公路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切實抓好農村公路的規劃、前期和建設工作,并納入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工程,通過項目建設真正做到惠民富民。
(三)各地州市政府(行署)要建立有效的質量監管機制,強化對農村公路質量和安全的監督。
(四)建立長效穩定的管養機制。各地州市政府(行署)要建立健全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路政和農村客運管理體系,落實養護資金并納入財政預算,切實開展有效的養護管理工作,鞏固建設成果。
六、加強材料供應保障和建立援疆機制
(一)自治區有關部門要積極做好保障重點公路建設材料供應的協調工作,適時組織公路建設單位與材料生產企業間的供需銜接,由公路建設單位集中采購,與有質量保障的大型生產企業簽訂長期
供貨協議,建設單位支付材料預付款,生產企業保障產品供應和產品質量。
(二)積極探索并建立交通援疆機制,協調對口援疆省市在公路建設的重大技術難題、先進管理技術及人才、科技等方面對新疆開展對口支援。支持和鼓勵對口援疆省市投資農村公路和資源公路建設。
二〇一一年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