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根據《農業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整合特色農產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強名牌產品”的要求,現就加快品牌農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發展品牌農業的重要意義
品牌農業是以品牌建立和綜合運用為基本標志,以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的全面改造為保障,以強化差異和特色競爭力為重點,以尋求產業市場優勢和高質量、高效益為目標的現代農業形態。發展品牌農業是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的具體體現,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是優化農業結構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迫切要求,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我市通過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等有效舉措,認證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品牌農產品178個;初步建立了農業標準化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發展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33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637個,為進一步推進農業品牌化工作奠定了基礎。但是我市品牌農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農產品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品牌農產品弱、小、散,帶動能力弱;品牌意識淡薄,有的產品有市無牌,沒有商標,沒有包裝標識,缺乏市場競爭能力。我們要充分認識發展品牌農業的重要意義,認清形勢,正視不足,找準差距,堅定信心,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快發展品牌農業,培育一批在國內外有競爭力的品牌農產品,為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新農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
二、明確發展品牌農業的基本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指導思想,創新“企業為主、市場導向、政府推動”的發展機制,以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以下簡稱“三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等優質農產品為基礎,重點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農業行業協會等農業經濟組織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的品牌農產品,帶動農業走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道路,整合、保護品牌資源,實行“強強聯合”,做大做強
新鄉農業品牌。
三、做好基礎工作,加快品牌農業發展步伐
(一)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夯實品牌農業發展的基礎。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措施,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根據我市農業產業特色及生產布局,制定出適合我市的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做到有標可依。建設各級農技推廣部門和農產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行業協會生產技術人員相結合的農業標準化技術推廣隊伍,完善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網絡。開展市級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工作,積極創建國家、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區,把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與品牌農業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建設完善“兩級三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力度。開展質量全程監控,做到質量有標準,生產技術規范,銷售有標志,市場有監測。
(二)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培育品牌農產品經營主體。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行業協會等農業經濟組織是品牌農產品經營的核心和主體,要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扶持培育壯大。一是進一步優化招商引資環境,積極引進國內外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企業,做大品牌。二是圍繞優勢主導產業,扶持、培育我市有較強生產、加工、銷售能力的經營主體,打造農產品品牌。三是品牌農產品經營主體要產權明晰,管理科學,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機制監管運行,保證企業健康發展。四是組織農業科技人員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創新技術、品種和產品,引導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企業建立科技自主創新體系,加快企業科技改造步伐,提高品牌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五是深入了解國家、省產業政策和項目信息,在財政投入、項目資金、信貸服務、稅收支持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六是實行農產品包裝商標化,大力推行農產品包裝標識,加大商標注冊宣傳力度,增強各類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商標意識,鼓勵支持農產品商標注冊,加強商標保護,防止商標的惡意搶注和
侵權行為,幫助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積極創建馳名、著名商標。
(三)加快發展“三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提高品牌農產品質量。開展“三品”認證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是保障農產品質量的有效舉措,是品牌農業工作的重要內容。根據我市區位資源優勢,優化產業布局,制定激勵措施,圍繞強筋小麥、水稻、玉米、花生、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藥材、生豬、禽蛋、奶業、水產品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在“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基礎上,逐步發展“一縣一業”、“一鄉一品”,實現農業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生產。
(四)積極營銷推介,提高品牌農產品影響力。品牌的營銷推介是將品牌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實現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通過新聞媒體推介品牌,宣傳品牌。啟動品牌農產品展銷會,為產銷雙方牽線搭橋。推進名優農產品專銷柜、專業市場建設。積極組織品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參加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有巨大影響的展銷會及經貿洽談會。建立完善農產品網上展廳,宣傳、組織企業進行網上展銷。
四、發展名牌農產品,提升品牌農業檔次
名牌農產品是指在同類產品中處于領先地位、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業前列、用戶滿意程度高、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名牌農產品是優中選優的品牌農產品,是品牌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通過培育名牌農產品,提高我市農產品的信譽度、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圍繞名牌農產品,引導農業生產經營實行“強強聯合”,走合作化、集團化道路,做大做強新鄉農業品牌。新鄉市名牌農產品評審及爭創省級以上品牌農產品榮譽稱號的推薦工作,由新鄉市發展品牌農業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成立專家評審委員會具體實施。
(一)評選范圍。參加名牌農產品評選的農產品必須通過“三品”認證(非食用農產品除外),并進行商標注冊。
(二)申請主體。新鄉市轄區內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行業協會等農業經濟組織。
(三)評選程序。評選認定工作遵循自愿、無償、客觀、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以市場評價、用戶評價和質量評價為主。實行總量控制,好中擇優,寧缺毋濫。對申報對象進行評審,將評審結果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最終向條件合格的頒發“新鄉市名牌農產品證書”。對評出的名牌農產品實行動態管理,每三年核查換證。爭創中國名牌農產品、
河南名牌農產品、中國名牌產品、河南省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河南省著名商標等省級以上品牌農產品榮譽稱號的參評產品,由新鄉市名牌農產品評審委員會從新鄉市名牌農產品中推薦。
五、落實保障措施,確保工作有序開展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級政府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把發展品牌農業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列入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市長為組長,市農業局、市農辦、市畜牧局、市林業局、市糧食局、市宣傳部、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科技局、市農科院等為成員單位的新鄉市發展品牌農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負責組織協調和日常工作。
(二)明確職責,形成合力。各有關部門要在新鄉市發展品牌農業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形成合力,盡快形成“政府推動、企業主動、市場拉動”的良性互動格局,共同促進品牌農業的發展。市農業局負責品牌農業工作的綜合協調、指導,并且抓好種植業、水產業品牌農產品生產過程指導、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等工作;市畜牧局負責畜牧業品牌農產品生產過程指導、畜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等工作;市林業局負責林產品生產過程指導及質量監管工作;市農辦負責協調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市糧食局負責糧食企業創品牌工作;市宣傳部負責品牌農業宣傳工作;市發改委負責制定、組織實施有關農業產業政策及上級農業項目爭取工作;市財政局負責發展品牌農業經費保障工作;市商務局負責農業招商引資工作;市工商局負責農產品商標注冊,創建馳名和著名商標,品牌農產品市場監管及保護等工作;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農產品加工過程質量工作的指導、監管,品牌農產品質量體系認證以及通過本系統推薦企業爭取省級以上有關品牌榮譽稱號等工作;市科技局負責組織農業科技攻關創新工作;市農科院負責品牌農產品品種培育等工作。
(三)落實政策,完善機制。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制定、完善和落實扶持品牌農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切實加大對發展品牌農業的投入,充分調動企業和生產經營者創建農產品品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級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財政預算資金作為實施品牌農業發展戰略的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對“三品”認證、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品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品牌農產品質量體系認證、品牌農產品經營主體培育、名牌農產品評選推介宣傳、名牌農產品獎勵等。各級政府要制定發展品牌農業獎勵辦法,對獲得名牌農產品的申請人和加快發展品牌農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給予獎勵。
(四)強化監管,維護信譽。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產品質量法》、《商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嚴格執法。特別要加強對獲得“名牌農產品”稱號產品的保護和監督,嚴厲打擊冒用行為,對違法違規者要及時曝光,依法懲處。品牌主體要強化自律意識,依法經營品牌,自覺維護品牌形象。
以上意見,望遵照執行。
二○○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附件:新鄉市發展品牌農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賈全明市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閆玉福市政府副秘書長
劉思江市農辦主任
聶 聚市農業局局長
趙秀志市林業局局長
郭其禎市畜牧局局長
朱云卿市糧食局局長
王船起市工商局局長
徐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
成 員:焦 林市宣傳部副部長
任世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副書記
劉咸民市農業局副局長
陳曉琰市農辦紀檢書記
張新民市財政局副局長
張新文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徐澤民市林業局調研員
宋文佳市畜牧局紀檢組長
李培光市糧食局副局長
張賢云市工商局副局長
馬新民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
丁恒亮市科技局副局長
王貴濱市商務局副局長
張長順市農科院副院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由聶聚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