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設局
深圳市建設局關于印發《深圳市深基坑工程管理規定》的通知
深建規〔2009〕3號
各有關單位:
為了加強深基坑工程管理,確保深基坑和相鄰建(構)筑物、道路、地下管線等的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技術標準,結合我市實際,我局組織制定了《深圳市深基坑工程管理規定》。現予以印發,請遵照執行。
深圳市建設局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一日
深圳市深基坑工程管理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深基坑工程管理,確保深基坑和相鄰建(構)筑物、道路、地下管線等的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技術標準,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本市深基坑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監測及監督管理。
深基坑工程建設包括工程勘察、支護結構設計及施工、土方開挖、地下水控制、基坑及相鄰設施監測等項目。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深基坑,是指開挖深度超過5米(含5米)或者深度雖未超過5米,但地質條件和相鄰設施較復雜的建設工程基坑。
本規定所稱相鄰設施是指深基坑施工可能影響到的相鄰在建和已建建(構)筑物、道路、地下管線等。
第二章 建設單位責任
第四條 建設單位是深基坑工程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建設單位應當督促各有關責任單位履行職責,并做好統籌協調工作。
第五條 鼓勵深基坑工程實行設計施工一體化。
建設單位可以將深基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一次性發包給承包單位;承包單位應當同時具備工程等級要求的巖土工程設計資質和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資質。
第六條 深基坑工程的招標投標,不宜采用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評標。技術標評審專家應當具有注冊土木(巖土)工程師或者巖土工程相關專業高級工程師以上資格。
建設單位不得要求設計、施工單位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投標,不得壓縮合理工期,不得以降低工程質量、安全作為降低工程造價的條件,不得減少施工過程中的監測項目。
第七條 建設單位在辦理含有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許可手續前,應當從市建設局公布的專家庫中抽取評審專家組成專家組,對深基坑工程的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進行評審。
深基坑安全等級為一級的,評審專家不少于7人;深基坑安全等級為二、三級的,評審專家不少于5人;專家組成員不得與該工程各方主體有利害關系。
專家組應當對方案認真論證,對評審結果
承擔責任。專家組完成評審后應當出具由評審專家簽名的書面論證意見書。建設單位應根據評審專家的意見督促相關單位修改設計、施工方案。
施工過程中涉及重要的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變更的,應當通過評審專家評審。
第八條 工程勘察前,建設單位應當對相鄰設施的現狀進行調查,并將調查資料(包括基坑周邊建筑物基礎、結構型式、地下管線分布圖)提供給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和監測單位。
調查范圍應當根據地質條件和相鄰設施情況確定。一般情況下,調查范圍應當自基坑頂邊線起向外延伸相當于基坑開挖深度3倍的距離。
第九條 施工前,建設單位可以邀請相鄰設施業主委員會、業主或者物業管理單位,介紹設計、施工方案和施工可能產生的影響,征求業主委員會、業主或者物業管理單位的意見。
對可能受到影響的相鄰設施,建設單位應當組織業主委員會、業主或者物業管理單位共同對可能受到影響或者可能發生爭議的事項做好紀錄,拍攝影像資料。建設單位應當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設計、施工單位制定并實施保護措施。
當深基坑周邊有燃氣管道時,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當與燃氣管道經營企業簽訂施工現場燃氣管道及設施安全保護協議。
第十條 建設單位應當組織有關責任單位聯合編制符合工程特點、切實可行的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應急預案,對安全等級為一級的深基坑工程,應當組織相關單位進行應急演練。
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應當配備專人,會同監理、施工單位對深基坑和相鄰設施進行巡查。發生質量
安全事故或者出現嚴重威脅相鄰設施安全的險情時,必須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
施工造成相鄰設施損毀的,建設單位應當及時召集相關單位進行處理。
對于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余泥渣土,建設單位應當依法處理,并督促施工單位組織運輸企業按照相關規定及時處理。
第十一條 建設單位應當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監測單位對深基坑工程和相鄰設施進行監測。當監測數據達到控制值時,各方責任主體應當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并由建設單位從市建設局公布的專家庫中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措施。
建設單位應當積極推廣信息化監控系統,運用遠程監控及報警系統,進行自動監測、動態分析、分級報警,提高預警預控能力。
第十二條 深基坑工程不能及時完成,暴露時間超過支護設計規定使用期限的,建設單位應當委托設計單位進行復核,并采取相應措施。
因工程停工,深基坑工程超過支護設計規定使用期1年以上的,建設單位應當采取回填措施。拒不回填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代為回填,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需重新開挖深基坑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組織設計、施工。
建設單位未組織采取措施而發生事故的,應當承擔主要責任。
第三章 勘察單位責任
第十三條 勘察單位編制的勘察方案、勘察過程、勘察報告必須滿足深基坑工程設計和施工的要求。
勘察點數量、布置、勘測深度、勘察指標和精確度必須符合標準規范的規定。
勘察報告應當對支護結構的選型、地下水控制方法、基坑施工對相鄰設施的影響、現場監測的項目、開挖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及防治措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十四條 勘察單位應當做好技術交底、信息溝通工作,定期到工地現場進行查勘,發現場地和周邊地質情況與勘察報告不相符時,應當立即進行復查,提出處理措施和解決方案。
勘察單位應當協助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安全問題,并參加深基坑工程的驗收。
第四章 設計單位責任
第十五條 設計單位應當具有相應的巖土工程設計資質。設計人員應當具有巖土工程專業工程師以上資格。深基坑工程設計文件應當加蓋設計單位圖章和注冊土木(巖土)工程師執業章。
當支護結構作為主體結構的一部分時,設計文件應當經負責主體結構設計的注冊結構工程師審核并加蓋注冊結構工程師執業章。
第十六條 設計單位應當在充分掌握相鄰設施信息的基礎上,根據地質條件和施工條件,確定深基坑工程設計方案,確保深基坑安全和相鄰設施安全。
設計單位在深基坑工程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臺風、暴雨、周邊動靜荷載及基礎施工對基坑安全的影響。
設計單位應當充分考慮基坑使用期限,并結合工程復雜性適當提高安全系數。
第十七條 設計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基坑工程安全等級,基坑正常使用期限,基坑結構及重要相鄰設施變形允許值和預警值,相鄰設施保護措施,基坑周圍地面允許荷載,基坑內外地表水排放系統,地下水位控制、支護結構施工,土方開挖深度,基本試驗、檢測要求和監測項目等。
設計方案應當按照本規定第七條要求的程序進行審查。設計單位應當落實評審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并出具落實情況書面說明。
第十八條 基坑支護形式采用錨桿支護的,當錨桿需伸入相鄰建筑基礎或者地基時,設計方案應當經相鄰建筑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認可。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不認可的,建設單位應當變更相應的設計和施工方案。
第十九條 設計單位應當參與施工方案和監測方案的審查,并根據最終確定的施工方案及現場反饋的信息全面復核設計方案。
第二十條 設計單位應當和施工單位密切配合,加強信息溝通。施工現場的環境條件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設計單位應當調整設計,確保施工安全。
施工過程中,設計單位應當結合實際的施工場地布置、施工工況和作業流程復核支護結構的安全性。
第二十一條 當基坑周邊有對地下水位變化敏感的相鄰設施時,應當采用封閉截水措施,并在基坑土方開挖前對截水質量和效果進行檢驗。
采用降水措施的深基坑工程,應當慎重考慮降水對相鄰設施產生的影響,并根據需要采取有效的監控及回灌措施。
第二十二條 有以下情況之一的深基坑工程,不宜采用土釘墻或者復合土釘墻支護形式:
(一)土質為淤泥、淤泥質土、松散填土、松散砂層的;
(二)距基坑邊緣2倍開挖深度范圍內有淺基礎建筑物或者其他對變形有嚴格要求的相鄰設施的;
(三)安全等級為一、二級的深基坑工程。
第二十三條 深基坑工程采用與主體結構相結合的支護形式的,設計時還應當結合工程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文件資料,并考慮支護結構和主體結構基礎沉降的適應性。
第二十四條 施工過程中,設計單位應當進入現場對重要部位的施工提出指導意見,并就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進行抽查。安全等級為一級的深基坑,設計單位應當指派專人參加每周例會,及時處理相應的設計問題。
設計單位應當隨時掌握基坑及相鄰設施監測情況,當施工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或者監測值達到預警值時,應當分析原因,對原設計進行重新驗算或者評估,并根據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第五章 施工單位責任
第二十五條 單獨承包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單位應當具有相應的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資質。施工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應當具有中級(含中級)以上巖土工程專業技術職稱。
第二十六條 施工單位應當根據設計方案,針對不同施工狀況編制詳細可行的施工方案。
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本規定第七條的要求,根據評審結論修正、完善施工方案,并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和項目總監理工程師批準后組織實施。
施工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具體施工方法,人、機、料組織保障,土方開挖及運輸方案,地面堆載、地表水、地下水控制措施,相鄰設施的保護、監控措施,出現異常或者險情時的應急措施等。
第二十七條 施工單位應當嚴格按照審查通過的設計方案、施工方案和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施工。應當注意開挖深度和支護時間的關系,及時施工支護結構。嚴禁超挖,嚴禁基坑周邊堆載超過設計允許荷載值,嚴禁錨桿未檢驗和未鎖定情況下開挖下層土方。
對于施工過程中產生的余泥渣土,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施工方案中所確定的土方開挖及運輸方案要求,及時組織符合條件的運輸車輛按照相關規定處理,并保證車容整潔。
第二十八條 深基坑工程實行信息化施工方法。
施工單位應當隨時觀察和掌握降水過程、支護結構施工、土方開挖、基礎施工等各階段對基坑及相鄰設施的影響。當發現支護結構、相鄰設施或者地質條件出現重大異常情況時,應當及時報告各有關單位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并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當發生事故時,應當立即報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
第二十九條 施工單位應當保護好所有的監測點,做好監測工作,并積極配合監測單位的監測。
施工單位應當配備專人24小時值班,對相鄰設施和基坑變化情況進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記錄。
第六章 監測單位責任
第三十條 監測單位應當具備巖土工程監測資質。監測單位不得與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單位有隸屬關系。
第三十一條 監測單位應當根據設計方案和技術標準的要求,針對深基坑特點和相鄰設施現狀,制定監測方案。監測方案應當經過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確認。
監測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監測項目、監測點布置、監測頻率、監測結果分析和監測信息反饋等。
監測項目應當齊全,監測范圍應當覆蓋基坑開挖所有影響面,監測點布置科學合理,數量足夠,監測頻率滿足要求,監測數據真實全面。
第三十二條 監測工作應當從基坑開挖前開始,至基坑回填后結束。
當遇到雨天或者實測變形接近預警值時,應當增加監測頻率。
深基坑工程不能及時完成,暴露時間超過支護設計規定使用期限的,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和實施暴露期間的監測方案。
第三十三條 監測單位應當及時向相關單位提供監測報告。監測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監測數據表、典型測點的時間、變形曲線圖和監測結果分析。
當基坑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或者監測值達到預警值時,應當及時向相關單位報告。
第七章 監理單位責任
第三十四條 監理單位應當根據技術標準、設計方案、施工方案、監測方案等,針對深基坑工程的不同特點,制定監理方案。
監理方案應當明確旁站監理部位和施工環節。
第三十五條 監理單位應當建立重要部位和重要施工環節的檢查審核制度。
土方開挖前應當進行開挖條件審核。開挖條件包括:具備
合法的基坑工程施工圖,經審查的施工方案,基坑監測方案已經開始實施,已完成的支護結構檢測合格,截水排水檢查或者檢測合格等。土方開挖過程中,必須對開挖深度和支護時間等關鍵點進行控制。
第三十六條 監理單位應當對施工方案及監測方案進行實質性審查,核對各項施工數據和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并嚴格監督方案的實施。
第三十七條 監理單位應當按照監理方案的要求實行旁站監理,嚴格檢查施工各個環節的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做好日常檢查記錄。發現質量安全問題時,應當立即簽發整改通知書,并對整改全過程進行跟蹤,直至問題處理完畢。
第三十八條 監理單位應當對各有關單位的信息化施工進行協調,及時向相關單位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報送有關施工信息。施工信息的報送,正常情況下實行周報,出現險情時實行快報和日報。
第三十九條 深基坑開挖完畢,監理單位應當及時組織相關單位對深基坑工程進行中間驗收,并通知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對驗收過程進行監督。驗收通過后,應當督促施工企業盡快完成基礎工程施工及基坑的土方回填工作。
第八章 監督管理
第四十條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深基坑工程的監管,加強開工前提條件審查。對沒有按規定通過設計施工方案審查,沒有落實質量安全措施的,不予頒發施工許可證。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托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對深基坑工程的質量安全措施進行審查。
第四十一條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深基坑工程評審專家的管理,定期公布評審專家名錄。對于不能有效履行評審職責的,應當及時清退出專家庫。
評審專家管理辦法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條 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應當組織評審專家對深基坑工程設計和施工方案進行抽查,對于不滿足質量安全要求的,應當及時告知市、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可以根據需要,組織專家對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現狀進行安全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