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開發企業發展和風險防控規定
津政令第 21 號
《天津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開發企業發展和風險防控規
定》已于2009年8月18日經市人民政府第34次常務會議通過,現
予以公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長 黃興國
二○○九年九月十六日
天津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開發
企業發展和風險防控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
范本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開發企業行為,
防范和控制企業風險,提高投融資能力和建設開發能力,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和《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等
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主要從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開
發的企業(以下簡稱城投企業)適用本規定。
前款所稱城投企業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公司(中心)、投資
公司、建設開發公司、項目管理公司和各經濟功能區基礎設施投
資建設開發公司。
第三條 政府向城投企業出資的主要來源是政府用于城市基
礎設施投資建設開發的預算支出、行政性收費、土地出讓金和其
他現金、實物。
城投企業注冊資本金可以一次增資,分3年繳付到位。
城投企業經批準可以作出
債權人債權轉股權等有利于穩健發
展和風險防控的出資安排。
第四條 城投企業從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應當依法經營、突
出主業、合理融資、自求平衡,有效防范和控制企業風險,實現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城投企業應當增加現金流和凈收益,提高間接融資能力,努
力發展直接融資,爭取公司發行上市。
第五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各經濟功能區管理委員會應當
加強對城投企業發展和風險防控工作的領導,根據城市基礎設施
投資需要,對企業實收資本金、資產負債率、年收益率等資產質
量效益情況以及建設資金的"借、用、管、還"制定具體規范并監
督落實,以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有效。
第六條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城投企業主管部門及其他
出資人,對城投企業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和出資人職責。
發展改革、財政、金融、審計、建設交通和水務等政府有關
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投企業風險防控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七條 城投企業應當接受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機構依法實
施的管理和監督,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承擔社會責
任,對出資人負責。
第二章 企業發展和內部風險防控
第八條 城投企業根據政府或者出資人授權,主要從事下列
活動:
(一)負責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籌措和相關債務的清償;
(二)負責對政府下達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建設的
組織實施;
(三)負責相關城市基礎設施資產的運營及城市綜合開發;
(四)在授權范圍內的企業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和保值增值;
(五)對所屬全資或者控股子公司履行出資人職責;
(六)政府或者出資人授權的其他活動。
第九條 城投企業應當科學治理,依法運營,提高效益,防
范風險。以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流程內部控制為重點,制
定涵蓋各個環節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企業發展和風險防
控管理體系。
城投企業及其出資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特點依法建立和完善內
部控制制度,并報出資人和相關監管部門備案。
第十條 城投企業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
法人治理結構,
股東
(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依法履行職責,形成高效運
轉、有效制衡的內部監管和約束機制。
第十一條 城投企業應當建立外部董事、獨立董事制度,外
部董事、獨立董事人數應當超過董事會全部成員的半數,以保證
董事會能夠在重大決策、重大風險管理等方面獨立判斷和決策。
第十二條 城投企業應當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和內部審計制
度,加強對內部資金的管理使用、投資項目效益、融資項目風險
的審計,向出資人和監管部門提供真實、完整的信息。
第十三條 城投企業從事下列事項應當及時上報政府、主管
部門和出資人,并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企業章程的規定,履
行審批手續:
(一) 合并、分立、改制、上市、解散、申請破產;
(二) 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
(三) 發行債券;
(四) 重大投資;
(五) 轉讓重大財產;
(六) 大額捐贈;
(七) 向金融機構
貸款或者向所屬基礎設施企業提供擔保;
(八) 分配利潤;
(九) 其他應當上報的重大事項。
前款各項中關于重大、大額的具體標準和數額按照國家和本
市相關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 市級城投企業應當經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各區
縣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一家土地整理公司(中心)、一家城投(集
團)公司。各經濟功能區管理委員會應當設立一家城投(集團)
公司。
城投企業可以設立專業二級子公司,一般不得設立三級子公
司。有特殊情況、確需設立的,應當經出資人和主管部門批準。
城投企業未經批準,不得向其他企業出資。
第十五條 城投企業應當建立反舞弊制度,防止下列行為的
出現:
(一)未經授權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業資產,
牟取不當利益;
(二)在財務會計報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虛假記載、誤
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三)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濫用職權;
(四)相關機構或者人員串通舞弊;
(五)其他舞弊行為。
第三章 項目計劃和資金來源
第十六條 城投企業投資的項目按其性質可以分為:非經營
性、準經營性和經營性項目。
非經營性項目是指用于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載體功能,
項目本身無法產生經營性收入,納入市年度建設投資計劃的基礎
設施項目,主要包括城市路橋、河道改造、環境治理、大型引水
工程和城市綠化等項目。
準經營性項目是指具有較強的公益性,同時具有一定可經營
成分,而自身收入難以平衡投入的項目,主要包括地鐵、城市綜
合開發等項目。
經營性項目是指企業根據自身可持續發展和市場的需要自行
組織經營的與城市基礎設施相關的項目,包括高速公路等項目。
第十七條 非經營性項目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性資金,
實行專戶管理、單獨核算,不得交叉使用、挪作他用。實行政府
采購的非經營性項目,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應當按照政府采購協
議,根據項目進度按期撥付采購資金。
準經營性項目建設資金應當通過項目自身收入、財政補貼或
者特許經營收入維持資金平衡。由建設交通和財政部門安排資金
來源,并按照建設投資計劃和特許經營協議安排撥付資金。
經營性項目建設資金由城投企業自行籌措,并在有關部門批
準下達的建設投資計劃或者年度經營計劃內組織實施。
非經營性、準經營性和經營性項目建設資金應當獨立核算,
不得交叉使用,挪作他用。
第十八條 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實行項目計劃和資金預算
管理。應當逐個項目分析和履行項目審批(或者核準、備案)、
環評、土地、資本金、擔保、
抵押、質押和還款來源等事項,使
項目具有投資建設開發和依法運營管理的條件。
發展改革、建設交通、財政、國有資產監管等部門根據政府
中長期項目規劃、年度建設需要、財力供給等情況進行匯總、審
核,并組織專家進行科學論證,形成下一年度基礎設施投資項目
和資金預算總計劃,報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十九條 城投企業根據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批準的項目計劃,
編制項目年度融資計劃和融資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二十條 城投企業應當建立投融資平衡制度,每季度召開
投融資會議,對下一季度資金用款情況和資金來源情況進行分析,
落實融資任務,并向發展改革、財政部門和出資人報告融資計劃
的執行情況。
城投企業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向出
資人和發展改革、建設交通、財政、審計等部門報送項目年度財
務報告、單位年度財務報告和年度償債計劃落實情況報告,并依
法接受其監督。
第四章 項目建設和管理
第二十一條 城投企業從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應當依法
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資本金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
同管理制。
城投企業應當通過招投標,選擇專業化的項目管理單位和施
工企業負責項目建設實施。城投企業不得轉包工程項目。城投企
業不得準許中標承包單位轉包工程。
城投企業應當通過
簽訂合同的方式,嚴格控制項目投資、質
量和工期。項目投資嚴重超概算的,城投企業及相關責任人員應
當承擔相應責任。
第二十二條 已建成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養護管理,
應當移交給由市和區縣人民政府確定的單位負責。
第二十三條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成運行后,發展改革、
建設交通、財政、國有資產監管等有關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專家和
機構,對項目質量、投資效益、環境影響以及債務償還能力等進
行評價。
第二十四條 審計部門應當加強對城投企業使用財政資金的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對城投企業審計中發現的問題,
及時提出整改意見。
對重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審計部門應當進行跟蹤審計。
第二十五條 發展改革和財政部門應當掌握城市基礎設施投
資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并會同有關部門對重大項目進行稽核檢查,
實行全過程控制,防止因資金挪用導致債務風險的發生。
第二十六條 出資人應當加強對城投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
核工作,維護出資人權益,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并依據
經營業績考核結果決定對城投企業負責人的獎懲。
第五章 融資和償債
第二十七條 城投企業應當創新投融資方式,拓寬投融資渠
道,做大資本金規模,增加現金流入。通過資本運作,盤活存量
資產,采取擬整理土地資產植入、土地出讓金政府收益注資、區
域公益資產劃轉、資產回購、權益資本入賬等方式,增加城投企
業的注冊資本金,擴大企業資產規模,增強企業融資和償債能力。
第二十八條 城投企業應當提高資產質量效益,防止負債率
升高和資不抵債。對資不抵債的城投企業,應當通過增加投資或
者轉讓股權以增資融資,處置不良資產以降低運營風險,償還部
分債務以降低負債率,同時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增資減債。
未經批準,政府有關部門不得為城投企業融資事項向金融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