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具體落實《2008年錦州市政府政績考核實施辦法》,進一步量化、細化市政府政績考核工作,促進各縣(市)區、各部門全年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加快我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制定本細則。
一、對縣(市)區的考核
(一)對各縣(市)區重點工作的考核,實行分塊量化打分,基礎分為500分。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為25分、實際利用外資額為60分、域外引資額為40分、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60分、地方稅收收入為60分、地區生產總值為30分、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0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為30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30分、民營經濟增加值為30分、外貿出口額為30分、就業和再就業為30分、社會保障為50分、民主評議為25分。
(二)對超額完成重點指標的縣(市)區給予加分,加分幅度不超過該項指標基礎分的30%,未達標項按等比例扣分。
(三)省、市政府下達的其他指標,達標的不計分,未達標的每項扣10分。
二、對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有關單位的考核
對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有關單位實行量化考核,基礎分為1000分。
(一)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500分。
1.省、市政府指標基礎分為200分。超額完成指標的每項加10分,未達標每項扣10分。不承擔省、市政府指標任務的單位得基礎分。
2.本職工作基礎分為100分。達標得基礎分,超額完成的按比例加分,加分幅度不超過基礎分的20%,未達標的按總量平均等比例扣分。
3.招商引資指標基礎分為100分。其中,境外引資基礎分為60分,域外引資基礎分為40分。未完成指標的按基礎分等比例扣分,完成或不承擔此項指標的單位得基礎分,超額完成任務的給予加分,加分的幅度不超過基礎分的30%.
4.機關建設基礎分為100分。對落實《錦州市公務員行政效能投訴處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及《關于嚴肅機關工作紀律的四項規定》等方面存在問題的單位,每人次扣20分。在日常檢查中,發現工作人員遲到早退、工作時間玩電腦游戲、擅離工作崗位等現象,每人次扣5分。
(二)民主評議行風政風工作基礎分為150分。
(三)“雙滿意”基礎分為150分。
(四)民主評議基礎分為100分。
(五)市長評議基礎分為100分。年終各位市長分別對所分管的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單位進行綜合打分,每個單位滿分為100分。
三、民主評議分4個等次
對各縣(市)區的民主評議:“好”為25分,“較好”為15分,“一般”為5分,“差”為0分。
對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有關單位的評議:“滿意”為100分,“基本滿意”為50分,“一般”為25分,“不滿意”為0分。
四、單項另加分和扣分內容
(一)對各縣(市)區(不含經濟技術開發區、松山新區)招商引資單個項目外資達300萬美元(域外2000萬元人民幣),每個項目加5分(以當年到位資金為準),在此基礎上,每超額10%加0.5分。
(二)對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松山新區招商引資單個項目外資達500萬美元(域外4000萬元人民幣),每個項目加5分(以當年到位資金為準),在此基礎上,每超額10%加0.5分。
(三)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有關單位招商引資單個項目外資達60萬美元(域外1000萬元人民幣),每個項目加20分(以當年到位資金為準),在此基礎上,每超額10%加2分。
(四)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單位當年爭取上級無償撥款300萬元加20分。超過300萬元,以上年爭取無償撥款總額為零基數,每增加100萬元加3分;爭取社會捐贈50萬元以上的加20分,每增加50%加5分。(上述內容依據有關部門文件和銀行進帳單等確認)
(五)對完成環保減排和“創模”工作任務(市政府與各有關單位簽訂的《責任書》所列內容為依據),縣(市)區加10分,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有關單位加20分。
(六)年內獲得國家級表彰和“為全省做出特殊貢獻”榮譽,縣(市)區每項加10分,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有關單位每項加20分;獲得省部級表彰,縣(市)區每項加5分,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有關單位每項加10分;獲得市級表彰,縣(市)區每項加2.5分,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有關單位每項加5分。申請加分單位須出具相應的證明。
(七)對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單位在支持縣域經濟建設、錦州灣開發、城市南擴、民生工程、支柱產業建設、深化體制改革等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被市委、市政府樹立為先進典型的加10分,因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扣10分。
(八)對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有關單位因行政效能問題被投訴的公務員(依照公務員管理)每人次扣20分。
(九)對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有關單位的工作人員當年受市紀檢委、監察局、市直機關工委違紀處分每人次扣20分。
(十)對行政審批、依法行政、政務公開、扶貧開發、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以及市政府組織的專項治理等工作,年終達標的不加分,未達標的縣(市)區每項扣10分,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有關單位每項扣20分。
(十一)對辦理市人大議案過程中未按時限要求完成辦理任務的,縣(市)區每件扣10分,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單位每件扣20分。對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不符合規則的,縣(市)區每件扣10分,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單位每件扣20分。
(十二)對因工作不到位導致重復上訪(投訴),并造成不良影響及引起嚴重后果的,縣(市)區每件(次)扣10分,市政府部門和中省直單位每件(次)扣20分。
(十三)對工礦商貿企業安全生產、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指標,達標的不扣分,不達標的縣(市)區每件(起)扣10分。
五、量化指標的考評依據
(一)縣(市)區重點工作的完成情況,以市統計局核定的數據和相關責任部門的考核計分作為考評依據,年終經主管市長審閱簽字后,由市政府政績考核辦匯總。
(二)對市政府部門、中省直有關單位所承擔的省、市下達的指標和《政府工作報告》分解的各項工作任務以及本職工作,以市政府政績考核辦及政績考核相關部門的考核意見作為考評依據。
(三)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域外引資和外貿出口指標完成情況及大項目資金到位確認情況,以市科技局、發改委、外經局的考核計分意見作為考評依據。
(四)就業和再就業、社會保障、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地方稅收收入、環境保護、民營經濟增加值分別以市勞動局、財政局、環保局、經委的考核計分意見作為考評依據。
(五)社會安全穩定指標的完成情況以市綜合治理辦、公安局、信訪辦、市民投訴中心、安監局、消防局、應急辦、扶貧辦、計生委等部門考核意見作為考評依據。
(六)政務公開、行政審批、依法行政、“雙滿意”、“政風行風評議”、效能投訴等工作的落實情況,以及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結情況,分別以市政務公開辦、審批辦、法制辦、機關工委、監察局、公務員行政效能投訴辦公室、市政府督察室的考核意見作為考評依據。
遼寧省錦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八年六月六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萬川律師,男,1988年10月出生,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畢業。 從2015年12月至今,執業于廣東邦昊律師事務所,加入邦昊律師團隊之前,曾在北京市金杜(廣州)律師事務所公司證券組工作,主要執業領域為證券(境內上市)、重組與改制、債券發行、公司收購與兼并、公司私募融資、新三板掛牌等。 萬川律師曾參與了數十家大中型中國境內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及外商投資企業的重組、改制、私募融資、境內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新三板掛牌項目,具體涉及到物流倉儲、商業特許經營、百貨零售業、房地產、制造業、供應鏈、醫藥及能源等。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
2014-02-27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13年修正)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九號)
2010-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2010-03-14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暫行組織條例[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5)[失效]
1975-01-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海南省人民代表會議代行海南省人民代表職權的決定
1988-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決定(2005)
2005-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1988-01-2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
1989-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
1989-10-31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93-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1995-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06-29印刷業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8-23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
2012-12-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
2012-04-17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廣東省中山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3-1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0-10-16國務院關于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6國務院關于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
2010-01-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0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