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做好城鎮失業人員登記管理工作,促進其盡快實現就業,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的意見》和《江西省實施〈失業保險條例〉辦法》等有關文件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城鎮失業人員(以下簡稱失業人員),系指具有本市城鎮戶口,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未能就業的人員。包括:就業轉失業人員和城鎮新增勞動力以及本市已辦理農轉非的被征地農民未就業的人員。對雖從事一定的社會勞動,但勞動報酬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亦視同失業。
第三條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全市失業人員登記管理的政策擬定和組織實施;其所屬的就業管理服務機構或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負責工作協調和業務指導,各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具體組織實施登記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 登記
第四條 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愿望的城鎮失業人員,應當進行失業登記。失業人員應根據各自失業的不同狀況攜帶不同的材料辦理失業登記。
(一)就業轉失業人員(系指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履行了繳費義務,非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人員),在原單位將其檔案移交所在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后,從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60日內(法定節假日順延),憑用人單位開具的《南昌市失業人員介紹信》和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辦理失業登記。
(二)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肄)業生,應當參加職業培訓,憑培訓合格證辦理失業登記。大中專院校、技工學校、職業學校畢(肄)業生憑學歷證明辦理失業登記。
(三)農轉非人員(含征用土地農轉非人員)憑有關材料辦理失業登記。
(四)城鎮個體工商戶歇業后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供的有效證明辦理失業登記。
(五)刑滿釋放和解除勞動教養人員憑戶籍所在地派出所開具的有關證明,辦理失業登記。
(六)其他失業人員憑相關有效證明辦理失業登記。
以上人員憑上述證書、證明材料,攜帶戶口薄、三張免冠一寸照片,到戶籍所在地勞動保障事務所辦理失業登記。尚未建立勞動保障事務所的,登記工作由區勞動就業管理服務機構負責。
第五條 勞動保障事務所受理登記后,對符合規定的,七個工作日內發放《南昌市城鎮勞動者失業證》(以下簡稱《失業證》)。
第六條 失業人員憑《失業證》享受以下待遇:
(一)公共勞動力中介服務機構提供的免費職業介紹和就業指導服務;
(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指定的職業培訓機構(單位)提供的免費培訓;
(三)參加了失業保險的,按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四)國有、縣以上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單位)和原市屬預算內國有企業辦勞動服務組織中的職工,以及其他登記失業一年以上的低保對象,可申領《再就業優惠證》。
第七條 《失業證》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印制。持證人應征入伍、升學、出國定居和戶口遷移或注銷、退休(退職、到達法定年齡)等,由發證機構收回《失業證》。
第八條 《失業證》實行年檢制度,每年12月1——20日,失業人員持證到發證機構進行年檢。每年7月1日后辦理登記的可不參加當年年檢。未經年檢的《失業證》無效。
第三章 管理
第九條 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失業人員的日常管理及相關組織工作由戶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勞動保障事務所具體組織實施。主要工作有:
1、負責對轄區內的失業人員進行登記,指導失業人員填寫《南昌市失業人員登記表》,按規定核發《失業證》,并將基礎信息輸入計算機,建立臺帳;
2、為失業人員提供失業保險、再就業等各項政策咨詢服務;
3、嚴格按規定做好享受失業救濟的失業人員定期簽到工作,及時將有關信息錄入失業保險信息管理系統。
4、積極開展失業人員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和轉業訓練等就業服務,及時提供就業信息,促進其就業。
5、負責對失業人員進行摸底調查,隨時掌握失業人員的基本狀況,包括就業、服役、移居、退休、服從職業培訓和推薦就業等方面的情況。對轄區內失業人員的走訪率,每月應達到60%以上,每季達到100%.
6、按規定向市、區勞動就業管理服務和市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報送有關報表和資料,并及時報告工作情況。
第十條 就業轉失業人員辦理申領失業保險金手續后,勞動保障事務所應根據失業人員的年齡、身份、受教育程度、工作能力和愿望等情況,安排失業人員一年參加一次職業培訓;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指導活動,介紹與其年齡、身體狀態、工作能力等相適應的工作。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要積極求職,主動參加職業培訓、接受職業指導,每月應向勞動保障事務所如實說明求職和接受職業培訓、職業指導情況。失業人員拒不說明求職情況,或拒不參加職業培訓、接受職業指導的,視為沒有求職要求,喪失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條件,勞動保障事務所應立即停止為其發放失業保險金,并同時停止其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第十一條 為鼓勵失業人員就業,對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實現再就業的,失業人員在勞動保障事務所登記備案后,未領取完的失業保險金可以封存,繳費年限可合并計算。對從事個體經營、自主創業和組織起來就業、合伙就業的,憑工商營業執照或其他有效證明文件,可一次性領取失業保險金。
第十二條 對符合享受失業保險金的失業人員,有正當理由外出或突發疫病住院治療不能在規定的時間(每月前5個工作日)內簽到的,次月簽到時,能提供有關證明材料的,可順延為其發放失業保險金,否則視為就業,停止發放。連續3次無正當理由不簽到的,停止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第十三條 失業人員就業或再就業時,《失業證》由用人單位收存。再次失業,持有用人單位簽署意見的《失業證》到失業登記機構履行登記手續。
第四章 考核
第十四條 市、區勞動保障部門、就業服務機構及其勞動保障事務所要建立失業人員管理的獎懲制度,完善促進就業的激勵機制。
第十五條 考核的主要內容
1、是否把失業人員的登記和促進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工作列入了議事日程,是否有計劃、有措施、有考核指標。
2、是否按規定對失業人員進行了動態登記,是否建立了“五清”臺帳,即失業原因、家庭狀況、思想動態、技能特長、擇業要求清楚等。
3、是否對失業人員開展了政策咨詢、職業指導服務。
4、是否實施了針對性的就業再就業援助措施,包括失業人員參加求職介紹、職業(創業)培訓、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等。
5、是否對失業人員進行了上門走訪活動,走訪率是否達到要求。
6、是否按規定及時準確報送有關報表。
第十六條 每年年中、年末,由市、區就業服務機構組成聯合考核小組對勞動保障事務所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獎懲掛鉤。
第十七條 考核資金從市促進就業資金中安排,按接受管理失業職工的人數給予適當補貼,由市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按考核情況獎勵給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
第五章 附則
第十八條 本辦法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解釋。四縣的失業人員登記管理、就業服務工作可參照本辦法執行;下崗職工的管理、再就業服務工作亦按本辦法執行。
第十九條 本辦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執行,原南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印發〈南昌市城鎮失業人員登記管理辦法〉的通知》同時廢止。
2006年3月20日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
2014-1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2011-02-25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95修正)
199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的決定
1996-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8修正)
1998-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2000)
2000-08-25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
2006-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
1996-07-0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的決定
1987-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確認1955年至1965年期間授予的軍官軍銜的決定
1988-07-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6-30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2-04-28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直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2012修訂)
2012-01-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
1970-01-01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試行)
2013-08-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3-08-0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意見的通知
2012-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的通知
2011-12-30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8-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復函
2010-04-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
2010-03-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8-12-0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南通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0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