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2-21 · 7867人看過
     各區、縣委,各區、縣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辦局,各總公司,各人民團體,各高等院校:   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將《關于全面加強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   為進一步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加快推進基層社會管理創新,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0]27號)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現就全面加強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全面加強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重大意義   全面加強本市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是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推進首都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新時期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有效措施,也是推進基層社會管理創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必然要求。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方針政策,不斷加強和推進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全市社區居民委員會的組織體系基本健全,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領導的社區居民自治機制更加完善,社區居民委員會在服務居民群眾、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維護首都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本市城鄉社區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變革,社區居民委員會承擔的社會管理任務更加繁重,維護社會穩定的功能更加突出,居民群眾對社區服務需求更加迫切。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充分發揮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功能作用,提升基層社會管理服務水平;必須進一步明確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職責任務,健全組織體系,加強工作隊伍,改善服務設施,不斷拓展社區民主自治的內容和渠道。   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此項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夯實基層組織、壯大基層力量、整合基層資源、強化基礎工作,不斷提高首都基層社會管理服務的科學化水平。   二、準確把握全面加強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市委十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圍繞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目標,以服務居民群眾為宗旨,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統籌加強和改進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建設、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和設施建設,努力把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成為功能完善、充滿活力、作用明顯、群眾滿意的基層群眾自治性組織,進一步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新型社區管理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基層社會管理創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把握正確方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群眾。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把群眾滿意與否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居民群眾服務,增強社區居民生活幸福感。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共同參與。發揮各級黨委和政府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設施建設、財力投入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尊重居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形成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強大合力。   堅持“一分、三定、兩目標”。密切聯系實際,加強分類指導,突出首都特色,推進實踐創新,實現社區居民委員會與社區服務站職能分開,定事、定人、定錢,建設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一批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型和諧社區。   (三)目標任務   到2020年,努力使全市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體系更加健全,社區居民的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新型社區管理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社區內外關系融洽和諧;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更加規范,社區居民群眾參與積極性充分激發;社區工作者隊伍更加優化,社區管理和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社區辦公用房和服務設施能夠有效滿足居民群眾的基本服務需求,社區各項工作經費保障到位,為建設干凈社區、安全社區、健康社區、規范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奠定堅實基礎。   三、進一步明確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職責任務   (一)依法組織居民開展自治活動。社區居民委員會是社區居民自治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要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教育居民遵守社會公德和居民公約、依法履行應盡義務,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召集社區居民會議,執行居民會議決定,辦理本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活動,推動社區互助服務和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居民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群防群治,調解民間糾紛,及時化解社區居民群眾間的矛盾,促進民族團結、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動員社區社會組織、駐區單位和廣大社區居民參與各項社區民主自治活動,推動社區共駐共建共享;管理本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經費、財產,實行社區居務公開;收集社區居民群眾和駐區單位的需求、訴求,及時向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機關反映社區居民群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二)依法協助基層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機關開展工作。社區居民委員會是黨和政府聯系社區居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要依托社區服務站協助基層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社會治安、社區矯正、流動人口管理、醫療保健、社區環境、人口計生、優撫救濟、防災減災、社區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慈善捐贈、住房保障、文化體育、消費維權以及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婦女、流動人口權益保障等工作,推動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覆蓋到全社區。協助應對處理社區突發性公共事件,做好社區在國內外重大活動、重大會議、重大節日期間的安全穩定工作。   (三)依法依規組織開展有關監督活動。社區居民委員會是社區居民利益的重要維護者,要組織居民有序參與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聽證活動,組織居民群眾參與對基層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機關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駐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情況進行民主評議,對供水、供電、供氣、電信、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市政服務單位在社區的服務情況進行監督。指導和監督社區內社會組織、業主委員會、業主大會、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工作,引導和規范業主大會的運作,切實維護社區居民的合法權益。   四、不斷健全完善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體系   (一)加快城鄉社區自治組織全覆蓋。規范設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條件和程序,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務、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則確定管轄范圍,社區規模原則上在1000戶至3000戶。加快新建住宅區、城鄉結合部地區、農村拆遷新建小區、流動人口聚居地的社區居民委員會組建工作,實現對社區居民的全員管理和無縫隙管理。新建住宅區居民開始入住時,應及時申請設立社區居民委員會;入住居民超過50%的,應及時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選舉。城鄉結合部地區,要根據居民居住狀況,及時設立社區居民委員會,與村民委員會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農村拆遷新建小區,也要及時設立社區居民委員會,實行社區化管理。流動人口聚集區域,規模較大的應設立社區居民委員會,規模較小的應成立居民小組,納入相鄰社區管理。具體辦法由市有關部門研究制定。   (二)健全社區居民委員會下屬委員會。調整社區居民委員會下屬委員會設置,設立社會福利、綜合治理、人民調解、公共衛生、人口計生、文化共建等6個下屬委員會。各下屬委員會由3至9人組成,主任由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兼任,并配備若干兼職人員。按照各委員會的分工,明確職責,完善工作機制,增強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居民開展自治活動和協助基層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機關加強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能力。   (三)完善社區服務站建設。按照“一分、三定、兩目標”的總體思路,進一步明確社區服務站工作職能,完善工作機制,提升專業服務水平,發揮其社區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社區服務站與社區居民委員會實行職能分開,協助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實現政府公共服務和居民自我服務有效銜接。按照專干不單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則,社區服務站在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民委員會統一領導和管理下開展工作,一般設站長、副站長各1名,可由社區黨組織或社區居民委員會負責人兼任。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民委員會要定期聽取社區服務站工作匯報,并組織居民對社區服務站工作進行監督評議。   (四)加強居民小組和樓院門棟建設。以樓棟或若干平房院為單位,組建居民小組,選齊配強居民小組長,可采取樓委會、院委會、樓宇自治理事會等豐富多樣的居民自治形式,充分發揮樓院門棟暢通訴求、化解矛盾、聯系群眾的作用,把居民小組、樓院門棟群眾性自治發展成為社區基層組織網絡。   五、完善以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的新型社區管理服務體系   (一)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社區黨組織是社區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社區居民委員會要自覺接受社區黨組織的領導,社區黨組織要依法支持和保障社區居民委員會充分行使職權,及時幫助解決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領導、支持和保證社區社會組織依照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幫助培養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協調駐區單位黨組織開展區域化黨建工作,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以“三有一化”(即有人有錢有場所、構建城市區域化黨建格局)為重點,推進社區黨組織建設,為和諧社區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全面推行社區黨務公開,推廣社區黨員或黨員代表議事制度,引導黨員參與民主實踐,積極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實現形式,帶動和促進居民民主自治。做好社區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堅持和完善黨員設崗定責、依崗承諾、志愿服務和幫扶結對等制度,進一步落實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的要求,拓寬黨員服務群眾渠道,充分發揮黨員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發揮社區居民委員會的主體組織作用。社區居民委員會是新型社區管理服務體系的主體組織。要進一步理順與社區內其他組織的關系,發揮社區居民委員會在動員居民參與、服務居民群眾、協調利益關系和維護基層穩定等方面的主體作用。動員社區居民、駐區單位依法有序參與基層社會管理,提高社區自我治理能力;組織開展公共服務、公益服務和便利服務,滿足居民群眾多元化服務需求,提高社區自我服務能力;統籌協調社區居民、社區社會組織和駐區單位之間的利益關系,提高社區自我協調能力;掌握社區人、地、物、事、組織的狀態,及時化解潛在社會矛盾,提高社區自我應對能力,促進社區和諧穩定。   (三)發揮社區社會組織的支撐作用。社區居民委員會要積極培育社區社會組織,購買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的項目式服務,為社區老年人、青少年、婦女、殘疾人提供專業服務;為申請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提供備案手續、組織運作、資金保障、活動場地等方面的幫助,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實施社區志愿者注冊登記管理制度,支持建立與個人信用掛鉤的社區志愿服務機制,完善社區志愿服務網絡,實現社區志愿者注冊率占居民人口15%的目標。   (四)發揮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積極作用。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社區居民委員會牽頭、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參與的協調機制,及時解決物業服務糾紛,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社區居民委員會要加強對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指導和監督,應派專人參加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會議,對會議內容提出意見建議,引導業主大會依法規范運行;支持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會同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定期組織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免費咨詢和義務家政等服務,發揮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在社區管理和服務中的積極作用。   (五)強化駐區單位的社區建設責任。建立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駐區單位共建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資源共享、社區共建事項。本著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原則,推動駐區單位將文化、教育、體育等活動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將服務性、公益性、社會性事業逐步向社區開放,為社區居民委員會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建立駐區單位社區建設責任評價體系,將駐區單位履行社區建設責任情況納入和諧社區示范單位和首都文明單位創建內容。社區居民委員會要為駐區單位提供必要的服務,為駐區單位建設和發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各級政府應對利用其內部設施開展社區服務的單位給予補貼和獎勵。   六、完善社區居民自治制度和居民參與機制   (一)堅持和發展社區民主選舉制度。堅持以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帶動社區居民民主,推廣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穩步擴大社區居民委員會直接選舉覆蓋面,到2020年使社區居民委員會直接選舉和戶代表選舉比例達到50%。整建制農轉居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應采取直接選舉的方式。探索社區流動人口在居住地參加社區居民委員會選舉的方式。支持到社區就業的持證社會工作者、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通過民主選舉程序擔任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或退休黨員干部、社會知名人士、社區民警、群團組織負責人通過民主程序兼任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鼓勵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員交叉任職。   (二)創新社區民主管理機制。完善社區居民會議規則,社區居民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推進居民會議常態化建設,有條件的社區可推行居民會議常務會模式。創新居務公開形式,對社區政務、事務、財務及時進行公開。運用民主自治的方式,探索老舊小區準物業管理新模式。定期與業主大會溝通,引導和鼓勵業主參與社區事務。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居民自治有機結合,建立信息發現報告機制,實現社區精細化管理。規范社區居民委員會財務管理,實行財務公開制度,提高社區各項經費使用效率。   (三)推行社區協商民主制度。建立社區議事協商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涉及全體社區成員的社區事務,實現共駐共建、資源共享。社區議事協商會議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由社區居民委員會牽頭,居民代表和社區社會組織、業主委員會、駐區單位等各方代表參加,每半年召開一次。探索社區協商民主的新途徑,采取居民代表提交建議、召開座談會、評議會等形式,就社區熱點難點問題達成共識、形成決議,推動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民主協商。   (四)拓寬社區民主監督渠道。探索建立社區民主監督小組或社區民主監督委員會,加強對社區居民委員會日常工作的評議監督。完善社區居民委員會對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政府部門派出站所及工作人員的監督評議制度,并將監督評議結果納入社區居務公開內容,作為對其年終考核的依據。建立社區對市政服務單位的監督評議機制,每年年底組織居民對市政服務單位服務滿意率進行評價,納入政風行風社情民意調查體系,并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五)創新社情民意表達機制。完善公共政策民主聽證制度,政府相關部門在制定涉及社區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決策前,應召開社區民主聽證會,或者保證民主聽證會中有一定比例的居民代表。建立社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黨員領導干部見面日、居民代表定期入戶等制度。探索居民論壇、網上論壇、民情懇談、社區對話等形式,讓更多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管理。   (六)完善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制度。社區居民委員會要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區管理和服務上來。實行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分片包戶制度,規范分片包戶的范圍、內容、職責。進一步規范社區居民委員會印章使用管理、檔案管理制度。規范社區居民委員會彈性工作制度,實行錯時上下班、全日值班和工作日、假期輪休,更大力度為居民提供便利。   七、加快推進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   (一)拓寬社區工作者來源渠道。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原則上配置5至9人,1000戶以下配備5人,1000至2000戶配備7人,2000戶以上配備9人,社區居民委員會管轄戶數超過3000戶的,由各區縣確定配備標準。按照實際管轄戶數每500戶配備1人的比例,配置社區服務站專職工作人員。規范社區工作者招聘程序,定期組織公開招考,鼓勵持證社會工作者、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等社會優秀人才到社區就業。建立新錄用公務員到社區鍛煉制度、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優秀年輕干部與社區居民委員會經常性聯系制度。   (二)規范社區工作者管理。完善社區工作者福利待遇政策,社區工作者總體待遇不得低于所在區縣執行事業單位工資制度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含教師)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的待遇水平。按照專業培訓、分級負責的原則,完善社區工作者教育培訓規劃,統一編寫培訓教材,依托首都豐富的高校教育資源,建立社區工作培訓基地。學習借鑒國內外社區管理先進經驗,提高社區工作者管理服務能力。制定社區工作者考核評議辦法,建立以社區居民滿意率為導向的考核評議機制。完善評選表彰制度,每年對工作成績突出、群眾滿意的社區工作者給予宣傳、表彰和獎勵。   (三)提升社區工作者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在日常生活、社會兼職、晉升發展上給予社區工作者關心和支持。建立社區工作者體檢、帶薪休假和生活困難補助制度。積極把優秀社區工作者培養發展為黨員,增加社區工作者在各級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勞動模范中的名額。市、區(縣)黨政機關招錄公務員,在同等條件下,應將社區工作經歷作為優先條件。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應拿出一定比例的事業單位工作崗位和領導崗位,面向優秀社區工作者公開選拔錄用。   (四)加快推進社區工作專業化。鼓勵更多的社區工作者參加國家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測試,到2020年力爭社區工作者中持證社會工作者比例達到30%。保證社區工作者中的社會工作者參加專業繼續教育培訓;完善激勵機制,提高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補貼標準,吸引更多的社會工作者到社區工作;推行社區專業服務,運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方法,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專業輔導服務,滿足社區居民心理安撫、家庭調適、社區照顧、社會交往等高層次個性化服務需求。   八、切實加強社區居民委員會服務設施建設   (一)加強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建設。新建小區和舊城區連片改造居民區要將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社區發展相關專項規劃,并與社區衛生、警務、文化、體育、養老、助殘等服務設施統籌規劃建設。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本市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有關設計指標等方面的規定要求,將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全部納入規劃管理,對不符合規定配置標準和要求的不予批準,對未按規劃要求建設的不得通過驗收。未達標的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區(縣)政府要通過新建、改擴建、購買、置換、租賃等方式,解決其社區用房問題,確保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面積達到350平方米。管轄區域較大、服務對象較多的社區,可適當提高用房標準。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負責管理,社區居民委員會享有使用權。   (二)強化社區服務設施運行維護和使用管理。按照“統籌管理、一室多用”的原則,加強社區服務設施使用管理,建立社區服務設施運行維護機制。創新運行和維護管理方式,發揮社區居民、社區社會組織在運行、管理社區服務設施中的積極作用,實現自我管理、科學使用,最大限度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市政服務單位應對社區服務設施的運行維護給予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三)積極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依托“96156”社區服務信息平臺,推進社區居委會管理和服務電子化。整合社區現有信息網絡資源,建立社區內部辦公系統和業務綜合服務系統,實現社區信息“集中采集、多方使用”。按照社區公共服務、公益服務、便利服務等,分級分類建立“菜單式”社區服務目錄。改造升級“96156”社區服務信息平臺,構建以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社區互動應用和社區綜合信息平臺為重點的“3+1”信息化體系,全力打造信息化、便利化社區。   九、加強對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要納入各級黨委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市委、市政府將定期研究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區(縣)委書記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街道(鄉鎮)黨委書記要履行好直接責任人的職責,區(縣)、街道(鄉鎮)領導干部要建立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聯系點。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要履行好法定職責,對社區居委會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制定基層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機關指導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規則,實現社區民主自治與政府行政管理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   (二)完善工作機制。在各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黨委組織部門在加強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中要發揮抓總引領作用,民政部門要充分發揮牽頭指導作用,搞好協調服務。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加大對社區居民委員會設施建設、工作經費的支持和保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配合做好社區工作者招聘、新錄用公務員掛職鍛煉等工作。監察、教育、公安、司法、綜治、流動人口管理、環保、社會建設、城鄉建設、規劃、文化、人口計生、衛生、體育、信息等部門要加強對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支持和幫助。稅務、工商等部門,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眾組織要按照各自職責,積極支持和參與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   (三)強化經費保障。要將社區居民委員會開辦經費、社區辦公經費、社區工作者待遇經費、社區工作者教育培訓經費納入區縣財政預算。提高社區居民委員會開辦經費標準,用于購置社區辦公必須的設施設備。提高市級專項培訓經費標準,用于支持優秀社區工作者到高校進修學習。社區信息化建設經費由各級財政給予保障。建立社區經費多元籌資機制,社區居民委員會興辦公益事業所需資金,經居民會議或居民代表會議討論,按照自愿原則,可以向社區居民或受益單位籌集。   (四)開展典型培育。按照“建首善、創一流”的要求,探索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經驗和規律,深入挖掘基層實踐中涌現出的好經驗、好做法,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國知名度的示范典型。要將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與黨的建設緊密結合,與社區建設緊密結合,加大宣傳力度,表彰先進典型,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確保首都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全面加強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重大意義,加強領導、完善制度、強化保障、落實責任,努力形成黨委和政府統一領導、民政部門統籌協調、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全社會大力支持的工作機制,形成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整體合力。各區縣要依據本意見的精神,結合實際制定貫徹意見和具體措施。市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責,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市民政局要加強對本意見貫徹實施工作的指導和檢查,并將貫徹落實情況向市委、市政府報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李煒衡

李煒衡

執業證號:

14403201610187395

上海旭燦(深圳)律師事務所

簡介:

多年企業工作經驗,從事律師職業以來經辦大量民商事糾紛,涵蓋建設工程糾紛、債權債務糾紛、交通事故、人身損害、婚姻家庭糾紛等。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李煒衡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2018-10-26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2013-10-0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

2009-10-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社會治安問題的意見

1998-07-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銜條例

2003-02-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海南省人民代表會議代行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決定

1988-07-0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決定

1996-03-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2001-12-29

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2003修正)

2003-04-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2016-02-06

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

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

國務院關于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

2013-06-1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3-01-11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10-22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2012-04-2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

2011-08-1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3-15

證券公司信息隔離墻制度指引

2010-12-29

關于2010年糾風工作的實施意見

2010-04-09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

國務院關于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01-07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0-01-0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促進擴大內需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

2009-06-01

國務院關于印發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

2008-09-19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怀仁县| 吴旗县| 玉门市| 蕉岭县| 兴隆县| 巢湖市| 乃东县| 鞍山市| 静宁县| 英德市| 安徽省| 新宾| 应城市| 长乐市| 龙游县| 石狮市| 曲阳县| 新郑市| 樟树市| 循化| 颍上县| 滨州市| 吉木萨尔县| 永州市| 开封市| 扬州市| 涿州市| 东乡| 凤山县| 平远县| 建宁县| 威海市| 博兴县| 丰台区| 汉川市| 锦州市| 固镇县| 三门峡市| 白水县| 曲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