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財務報表的列報,保證同一企業不同期間和同一期間不同企業的財務報表相互可比,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財務報表是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結構性表述。財務報表至少應當包括下列組成部分:
(一)資產負債表;
(二)利潤表;
(三)現金流量表;
(四)所有者權益(或股東權益,下同)變動表;
(五)附注。
第三條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和列報,以及其他會計準則的特殊列報要求,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和其他相關會計準則。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四條 企業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基礎,根據實際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其他各項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確認和計量,在此基礎上編制財務報表。
企業不應以附注披露代替確認和計量。
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編制財務報表不再合理的,企業應當采用其他基礎編制財務報表,并在附注中披露這一事實。
第五條 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應當在各個會計期間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但下列情況除外:
(一)會計準則要求改變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
(二)企業經營業務的性質發生重大變化后,變更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第六條 性質或功能不同的項目,應當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項目除外。
性質或功能類似的項目,其所屬類別具有重要性的,應當按其類別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
重要性,是指財務報表某項目的省略或錯報會影響使用者據此作出經濟決策的,該項目具有重要性。重要性應當根據企業所處環境,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予以判斷。
第七條 財務報表中的資產項目和負債項目的金額、收入項目和費用項目的金額不得相互抵銷,但其他會計準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資產項目按扣除減值準備后的凈額列示,不屬于抵銷。
非日常活動產生的損益,以收入扣減費用后的凈額列示,不屬于抵銷。
第八條 當期財務報表的列報,至少應當提供所有列報項目上一可比會計期間的比較數據,以及與理解當期財務報表相關的說明,但其他會計準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根據本準則第五條的規定,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發生變更的,應當對上期比較數據按照當期的列報要求進行調整,并在附注中披露調整的原因和性質,以及調整的各項目金額。對上期比較數據進行調整不切實可行的,應當在附注中披露不能調整的原因。
不切實可行,是指企業在作出所有合理努力后仍然無法采用某項規定。
第九條 企業應當在財務報表的顯著位置至少披露下列各項:
(一)編報企業的名稱。
(二)資產負債表日或財務報表涵蓋的會計期間。
(三)人民幣金額單位。
(四)財務報表是合并財務報表的,應當予以標明。
第十條 企業至少應當按年編制財務報表。年度財務報表涵蓋的期間短于一年的,應當披露年度財務報表的涵蓋期間,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
對外提供中期財務報告的,還應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第32號——中期財務報告》的規定。
第十一條 本準則規定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的項目,應當單獨列報。其他會計準則規定單獨列報的項目,應當增加單獨列報項目。
第三章 資產負債表
第十二條 資產和負債應當分別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列示。
金融企業的各項資產或負債,按照流動性列示能夠提供可靠且更相關信息的,可以按照其流動性順序列示。
第十三條 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歸類為流動資產:
(一)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周期中變現、出售或耗用。
(二)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
(三)預計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含一年,下同)變現。
(四)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交換其他資產或清償負債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第十四條 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資產,并應按其性質分類列示。
第十五條 負債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
(一)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周期中清償。
(二)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
(三)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應予以清償。
(四)企業無權自主地將清償推遲至資產負債表日后一年以上。
第十六條 流動負債以外的負債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并應按其性質分類列示。
第十七條 對于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的負債,企業預計能夠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至資產負債表日后一年以上的,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不能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的,即使在資產負債表日后、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前簽訂了重新安排清償計劃協議,該項負債仍應歸類為流動負債。
第十八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違反了長期借款協議,導致貸款人可隨時要求清償的負債,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
貸款人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同意提供在資產負債表日后一年以上的寬限期,企業能夠在此期限內改正違約行為,且貸款人不能要求隨時清償,該項負債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
其他長期負債存在類似情況的,比照上述第一款和第二款處理。
第十九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類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
(一)貨幣資金;
(二)應收及預付款項;
(三)交易性投資;
(四)存貨;
(五)持有至到期投資;
(六)長期股權投資;
(七)投資性房地產;
(八)固定資產;
(九)生物資產;
(十)遞延所得稅資產;
(十一)無形資產。
第二十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類至少應當包括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的合計項目。
第二十一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類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
(一)短期借款;
(二)應付及預收款項;
(三)應交稅金;
(四)應付職工薪酬;
(五)預計負債;
(六)長期借款;
(七)長期應付款;
(八)應付債券;
(九)遞延所得稅負債。
第二十二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類至少應當包括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和負債的合計項目。
第二十三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類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
(一)實收資本(或股本);
(二)資本公積;
(三)盈余公積;
(四)未分配利潤。
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應當在所有者權益類單獨列示少數股東權益。
第二十四條 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類應當包括所有者權益的合計項目。
第二十五條 資產負債表應當列示資產總計項目,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計項目。
第四章 利潤表
第二十六條 費用應當按照功能分類,分為從事經營業務發生的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
第二十七條 利潤表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
(一)營業收入;
(二)營業成本;
(三)營業稅金;
(四)管理費用;
(五)銷售費用;
(六)財務費用;
(七)投資收益;
(八)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九)資產減值損失;
(十)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
(十一)所得稅費用;
(十二)凈利潤。
金融企業可以根據其特殊性列示利潤表項目。
第二十八條 在合并利潤表中,企業應當在凈利潤項目之下單獨列示歸屬于母公司的損益和歸屬于少數股東的損益。
第五章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第二十九條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應當反映構成所有者權益的各組成部分當期的增減變動情況。當期損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以及與所有者(或股東,下同)的資本交易導致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應當分別列示。
第三十條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
(一)凈利潤;
(二)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項目及其總額;
(三)會計政策變更和差錯更正的累積影響金額;
(四)所有者投入資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
(五)按照規定提取的盈余公積;
(六)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的期初和期末余額及其調節情況。
第六章 附注
第三十一條 附注是對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報表中列示項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細資料,以及對未能在這些報表中列示項目的說明等。
第三十二條 附注應當披露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相關信息應當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報表中列示的項目相互參照。
第三十三條 附注一般應當按照下列順序披露:
(一)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
(二)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的聲明。
(三)重要會計政策的說明,包括財務報表項目的計量基礎和會計政策的確定依據等。
(四)重要會計估計的說明,包括下一會計期間內很可能導致資產、負債賬面價值重大調整的會計估計的確定依據等。
(五)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以及差錯更正的說明。
(六)對已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列示的重要項目的進一步說明,包括終止經營稅后利潤的金額及其構成情況等。
(七)或有和承諾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說明的事項。
第三十四條 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在資產負債表日后、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前提議或宣布發放的股利總額和每股股利金額(或向投資者分配的利潤總額)。
第三十五條 下列各項未在與財務報表一起公布的其他信息中披露的,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
(一)企業注冊地、組織形式和總部地址。
(二)企業的業務性質和主要經營活動。
(三)母公司以及集團最終母公司的名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孫小柱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邢臺市律師協會會員。執業以來奉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執業理念。成功辦理多起民事、刑事案件!業務方向是河北省申訴案件,刑事辯護,交通事故糾紛,民商事合同糾紛!成功案例:李某某公安檢察院認定入室搶劫,結果認定普通搶劫案!劉某某,公安認定尋釁滋事,法院作無罪處理案!邢臺張某某二死一重傷交通肇事交警認定全責,復核次要責任案!石家莊市某公司貸款大額貸款訴訟時效案,在高院勝訴!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本律師愿意以誠信的人格贏得您的信賴,以專業的知識獲得您的滿意,真誠希望與各界朋友交流共勉。??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2017修訂)
2018-09-0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2000修訂)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任免的名單(2009年12月26日)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主席令第四號)
200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十屆第73號)
2007-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1993)
1993-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就業政策公約》的決定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99)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2000-12-28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規劃問題的決議
1980-04-16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防止關停企業和停建緩建工程國家財產遭受損失的決議
1981-03-0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1986-04-12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1-04-03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97-05-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86-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4號)
2019-04-23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
2017-10-05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
2014-01-1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2011修訂)
2011-01-08殘疾人教育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浙江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
201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