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概念
隱私的意識和觀念,在人類始祖以樹葉遮體時,就已朦朧形成。但隱私權作為一項法律上的權利被提出來,卻是距今僅百年的事情。通說認為,隱私的概念最早是美國人薩姆爾D.沃倫和路*斯。D.**代斯在《哈佛法律評論》(第四期)上發表的《隱私權》一文中提出來的。他們將隱私權界定為生活之私權利和不受干擾的權利,內容為個人對其身事物的公開揭露權,其所保障的是個人思想、情緒、感受、或者不可侵犯的人格。(2)
隱私要也是一項對立的精神性人格權。從世界范圍看,隱私權正在逐步被被確認為一種獨立的民事權利即人格權的一種。隱私權不具有直接的財產性內容,因此不屬于財產權而屬于人身權。隱私權立法旨趣在于維護個人的人格尊嚴,隱私之保護是為了維護個人在民事社會里的資格和尊嚴所必須的,因此它屬于人格權的一部分(3)。同時,涉及到大-眾的利益,法律必須進行衡平,給人們一個獲取信息的渠道和一條維護自己利益的途徑。
知情權又稱為知的權利、知悉權、資訊權、信息權或者了解權。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AP通訊社專務理事肯-特。庫-柏在1945年的一次演講中提出來的,其基本含意是指公民有知道他應當知道的事情、國家應當最大限度地確認和保障公民知悉、獲取信息的權利,尤其是政務信息的權利(4)。知情權是適應現代政治民主而出現的一種權利,屬于公法領域的概念,它比隱私權出現得更晚。
二、隱私權與知情的沖突與協調
(一)隱私權與知情的沖突
通過上述對兩者概念的分析,可見:前者給予公民保護自己隱私的權利,不讓他人接近、侵入、公開和傳播自己的私人事務,具有消極與被動性;后者給予公民了解自己應當知道的一切權利,以滿足其政治與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具有積極與主動性。
兩者的沖突不僅僅是表面的,在本質上兩者也是沖突的,兩者不完全是私權與私權的沖突,更多的是公權與私權的沖突。
(二)知情權與隱私權的協調
知情權與隱私權的沖突歸納起來有三種類型:1、社會知情權與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沖突;2、知政權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隱私權的沖突;3、個人信息知情權與他人隱私權的沖突。解決不同類型的沖突,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主要應該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社會政治與公共利益原則。此原則適用于知政權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隱私權保護要求的矛盾。人個的隱私是否受法律保護以及保護的程度,應該依個人的社會角色而定,當一個公民不具有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身份時,其個人隱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隱私,因為它與公共利益和政治民主無關。當一個公民擔任國家機關職務時,其原來屬于隱私范圍的某些因與公共利益或政治民主有關而具有公開的屬性。政府官員和執政黨領導代表公民行使權利,負有管理國家和公共事務的責任。他們的言行舉止、道德品質、能力水平、學歷資力、態度觀點甚至家庭背景、婚姻愛情、財產狀況等私生活都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甚至本身就是社會公共生活的組成部分,社會公眾對于他們的這些情況應當享有知情權。因此,公民的知情權高于他們的隱私權。
2、利益衡量原則。此原則可以調整公共人物的隱私以權社會知情權的矛盾。所謂公共人物是指“在社會各個領域作出突出貢獻,有突出成就或身份地位顯赫或因罪行重大等原因,而被公眾普遍知曉的人物”。當兩種權利發生沖突時,應當衡量權利所蘊含的權利內容,根據利益的大小決定權利的配置,也即前者所帶來的利益是否足以將后者所省略。如果能,則承認前者,反之則尊重保護后者。在一定程度和場合下,應當允許對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侵入甚至對公眾人物的攻擊和侮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5類情況,被舉報后村干部直接下崗!
2021-01-25股東代表訴訟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30原產地標記注冊可以變更嗎
2020-11-27法定監護與委托監護的關系如何
2021-01-13贈與合同約定不得撤銷贈與,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嗎
2021-02-20按揭房被保全怎么執行
2020-12-18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需要提交申請書嗎
2021-03-12債權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2-26足療店員工賣淫老板不知情有責任嗎
2020-11-20非居住房屋拆遷貨幣補償金額如何確定
2021-02-09勞動合同續訂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01商業秘密保密協議怎么寫
2020-11-27辭職后社保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1離婚了簽署的借條有效嗎
2020-12-14個人所得稅沒有繳納稅務局會如何處罰
2021-01-20張某訴某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3-16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從保險代理人處買到不存在的保險
2020-11-25事故認定書出來后保險理賠的時間怎么確定
2021-03-03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指什么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