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法定條件所謂不安抗辯權,是指在異時履行的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對方在履行期限到來后,將不能或不會履行債務,則在對方沒有履行或擔保以前,有權暫時中止債務的履行。
我國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規定了不安抗辯權制度,該法第六十八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睆纳鲜鲆幎梢钥闯?,我國所規定的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如下:(1)雙方當事人因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在雙務合同中,一方承擔合同債務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取得對方當事人的對待履行,這就使雙務合同當事人之間的債務具有對等性,即一方的權利是另一方的義務,反之亦然。
(2)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才能享有不安抗辯權。由于權利人依照合同約定先履行義務有可能要面臨對待履行不能實現的風險,當這種風險即將成為現實時,法律賦予先履行一方中止履行合同的權利,因此不安抗辯權的“不安”是立足于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護當事人的合同期待權,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3)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后給付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是指對方經營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喪失商業信譽等情形導致其有可能無法履行合同而不能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現實危險”的事實應當發生在訂立合同之后,否則,法律沒有必要對在訂立合同時就已經知道或應當知道上述事實存在的當事人給予特別保護。
為了防止當事人濫用不安抗辯權,先履行合同的一方必須承擔舉證義務,先履行合同的一方必須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對方有法律所規定的不能對待給付的情形,而不能憑空推測或根據主觀臆想而斷定對方不能或不會對待履行,缺乏確切證據證明對方履行能力降低而單方中止合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死亡賠償范圍
2021-01-28家暴沒有外傷怎么取證
2021-01-19合同債權質押制度具有哪些法律效應
2021-03-22期待利益不予賠償該怎樣理解
2020-11-19父母遺產兄妹如何分配
2020-12-25怎么起訴違建,個人可以起訴廠房違建嗎
2021-01-08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1-18集資房和公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27如何證明員工不愿意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3哪些情形下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6勞動局的職責是什么
2021-02-09產品責任險中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2-06保險合同約定不明 超規用藥全額理賠
2021-03-01本案受讓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0-12-13校車肇事損失保險公司拒賠無理
2021-02-25機動車出險如何合理獲得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有關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幾個基本
2020-12-21房屋拆遷許可證可否延期
2020-12-27農村一般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06房屋拆遷常識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