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編發虛假報道如何處罰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新聞機構工作人員編發虛假報道的,給予警告,并處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新聞記者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
第十八條 新聞記者使用新聞記者證從事新聞采訪活動,應遵守法律規定和新聞職業道德,確保新聞報道真實、全面、客觀、公正,不得編發虛假報道,不得刊播虛假新聞,不得徇私隱匿應報道的新聞事實。
第三十五條 新聞機構工作人員有以下行為之一的,由新聞出版總署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給予警告,并處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新聞記者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從事有關活動的;
(二)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編發虛假報道的;
(三)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轉借、涂改新聞記者證或者利用職務便利從事不當活動的;
(四)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未在離崗前交回新聞記者證的。
虛假宣傳的表現形式
企業宣傳和商業廣告是促成經營者與用戶、消費者之間發生商業交易關系的媒介,是經營者之間一種重要的競爭手段。從某種程度上講,當今社會的商業競爭已經變成了宣傳和廣告的競爭。因此,對虛假宣傳行為的表現形式進行歸納再分別情況進行規制,對于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非常重要。
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包括兩種行為類型,一是虛假宣傳,二是引人誤解的宣傳。虛假宣傳是指商品宣傳的內容與商品的客觀事實不符;引人誤解的宣傳是指可能使宣傳對象或宣傳影響的人對商品的真實情況(不僅包括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也包括其他末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列明的有關商品的其他情況,如價格等)產生錯誤的聯想,從而影響其購買決策的商品宣傳。
在通常情況下,虛假宣傳必然導致誤解,但是引人誤解的不一定都是虛假宣傳。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有多種表現形式,廣告只是其中的一種。只要實際上能夠使社會公眾知悉的各種宣傳方式,包括店堂展示、雇托誤導等都可以構成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新聞機構工作人員編發虛假報道的,給予警告,并處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新聞記者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產下畸形兒發生醫療糾紛 經醫療糾紛調解達成協議
2021-03-23被侵權人的范圍包括哪些
2020-11-20偷窺隱私在法律上如何處理
2021-03-17股東代表訴訟的訴訟費誰交納
2020-12-14侵犯商標權10萬法院會怎么判
2021-03-01哪些種類的商標可以注冊
2020-11-13學歷造假用人單位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13喪偶婦女的財產繼承是否會因子女少分
2021-01-25當事人能否當庭變更訴訟請求
2020-12-14動物園動物因游客挑逗咬人誰負責
2021-01-27房屋中介合同有何法律效力
2021-01-03什么是房產調查
2020-11-29簽訂勞動合同要注意的九個事項
2020-12-23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意外險的責任期限和保險期限有區別嗎
2021-03-12車買過的交強險和商業險能退嗎
2021-03-11死亡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2-14老人還能買保險嗎,該回避什么險種,適合什么險種及有什么投保竅門
2020-11-17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3-23投保人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