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屬于雇員致人損害的情形。我國《民法通則》中沒有規定關于雇員致人損害如何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5條規定:“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合伙組織雇傭的人員在進行雇用合同規定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造成他人損害的,其雇主是當事人”。司法解釋從程序法上確定了雇主應當作為雇員職務損害賠償責任案件的當事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雇傭活動是指從事雇主授權或者指示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雇傭活動”。從上述規定看,人民法院應依照上述規定,確定雇請該肇事司機的雇主為該類損害賠償案件的被告。
在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受害人只起訴肇事加害人的,而沒有起訴機動車車主或駕駛員所在單位的,人民法院是區別情形處理的。如果駕駛員是車主或所在單位的雇員或員工,且在執行職務期間發生事故,則車主、所在單位依法應當向受害者承擔轉承、替代的賠償責任,因而是損害賠償案件的必要的訴訟當事人,人民法院在查明相關情況后應當告知受害人起訴車主或駕駛員所在單位,也可以依職權直接追加為共同被告;如果不屬于上述情形,應當由肇事駕駛員承擔直接賠償責任的,機動車車主或駕駛員所在單位僅承擔墊付責任或補充責任。
發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司機逃逸,公安部門立案緝拿逃逸司機未果,死者的近親屬對司機所在單位提起民事訴訟,請求司機所在單位承擔賠償責任,司機所在單位雖然承認司機是其雇傭且在執行職務時肇事,但以“先刑后民”作抗辯,不同意賠償。單位的這種抗辯不應支持。司機與其所在單位形成雇傭關系,司機是在執行其所在單位的職務過程中肇事的,其單位作為雇主應對司機肇事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一款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該款專門規定了雇員侵權的雇主責任,該責任適用無過錯的歸責原則,雇員因故意或者重點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在先行承擔賠償責任后,對雇員享有追償權。因此,死者的近親屬有權先行請求肇事司機的所在單位承擔責任,該責任的承擔不以對肇事司機的刑事責任的追究為前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域名是否需要著作權登記
2020-11-12商業匯票包括哪些
2021-03-10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3-07合同擔保與擔保物權
2020-12-07辦理抵押登記可以只用房產證和身份證嗎
2020-12-29提前離職扣工資嗎
2021-02-25員工提供虛假資料可解除合同嗎
2021-03-20建筑用工是否允許勞務派遣
2021-01-05保險司法鑒定可以自已做嗎
2021-01-22出車禍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1-20《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有關條文的細則釋義
2021-03-01CIP 運費和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2021-01-30保險問答:孕婦能不能投保?
2020-12-13土地轉讓免費怎么寫
2020-11-17土地轉讓合同范本
2020-12-11拆遷補償只能要錢嗎
2021-03-07我家沒有納入拆遷紅線范圍,可以申請拆遷嗎
2021-03-12汕頭龍湖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29購買期房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1-03-19借力舊城改造 新鴻基強勢把握市中心話語權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