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辯護人需要回避的情況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辯護人并不是回避的對象,所以辯護人員是不需要回避的,回避的對象是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九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三十二條?本章關于回避的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二、刑事訴訟中申請回避的規定
1、申請回避的期限
根據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等各訴訟階段都可以提出回避申請。例如,在審判階段,人民法院在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應當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當事人在知悉其權利后,可立即申請有關人員回避。
2、回避的審查與決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另外,參與偵查活動的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參與檢查活動的書記員、司法警察、人民檢察院聘請或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的回避,由檢察長決定。參與審判活動的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人民法院院長決定。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回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檢察長不得參加。審判委員會討論院長回避問題時,由副院長主持,院長不得參加。
3、對駁回申請回避決定的復議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不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對于“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所列情形的回避申請,由法庭當庭駁回,并不得申請復議”。筆者認為,此條司法解釋與法律的規定及精神相抵觸。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辯護人并不是回避的對象,所以辯護人員是不需要回避的,回避的對象是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先訴抗辯權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1-25違法行為人居住地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13離婚財產如何分配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1-02-01什么是婚前個人財產
2021-01-12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員有哪些
2021-01-31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7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3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哪些問題是人身保險合同訂立時要注意的
2020-12-09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5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總公司變更資本金要提交書面報告嗎
2021-01-17保險代位追償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3-21誰有權指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
2020-11-20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責是什么
2021-01-20半掛車未上保險不賠付
2021-02-07如何處理保險代理合同糾紛
2021-02-22未全額繳土地出讓金能出土地證嗎
2020-11-28土地流轉發生糾紛時用什么解決方式最好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