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其《行政案件訴訟法》第5條中將行政訴訟分為抗告訴訟、當事人訴訟、民眾訴訟和機關訴訟四種。按照該條規定,民眾訴訟不限于救濟起訴者本人權益,而是含請求糾正國家機關或公共團體不符合法律的行為的訴訟,具體包括與公職選舉有關的訴訟、與直接請求有關的訴訟、居民訴訟、基于《憲法》第95條的居民投票的訴訟、有關最高法院法官的國民審查的訴訟,目的在于使公民以選舉人的身份通過訴訟手段制約國家機關或公共性權力機構的行為。民眾訴訟具有客觀訴訟的性質,可以認為是行政公益訴訟的一種形態。(注:參見(日)鹽野宏:《行政法》,楊*順譯,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30、432頁。)
而在美國,行政公益訴訟被稱為所謂的“私人檢察總長制度”,即國會通過制定法律,授權私人或團體為了公共利益,針對官吏的非法作為或不作為而提起的訴訟。主要包括相關人訴訟、納稅人訴訟和職務履行令請求訴訟三類。“相關人訴訟是指在私人不具有當事人資格的情況下,允許他以相關人的名義提起訴訟。告誰呢?告國家的行政機關,要求對其非法行為予以制止,予以取消,給予處分。職務履行令請求訴訟,是指當國家行政機關不作為時,按道理應由上級機關來糾正,但是在美國容許私人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要求法院作出判決,責令行政機關履行其職務。所謂納稅人訴訟,是指原告以納稅人的身份提起訴訟,也是告國家機關,針對的是國家機關的行為導致公共資金的流失或公共資金的不當支出。”(注:摘自梁*星先生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論壇一次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論壇于2001年3月15日組織了消費者權益日專題活動-關于公益訴訟制度合理性的對話,多位學者就這項制度在我國建立的可行性進行了爭鳴探討,這是國內最早關注該領域問題的學術會議之一。)
對行政公益訴訟的界定,依我們理解,它首先是指本案與原告沒有直接利害關系,即被訴行政行為損害的是社會公益,而沒有直接損害原告私人的利益。此處之所以使用“沒有直接損害”一語,是因損害公共利益之行為必然間接損害私人利益,但這里只能作狹義理解,僅用以指被訴行政行為未“直接損害”原告自身的利益。當然,此處所說的非直接利害關系人不限于公民個人,還包括各種社會團體。其次這種訴訟的對象是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接受司法審查的是國家機關的行為或不行為,多數表現為不行為。因為受害者是國家或者全體人民,侵害人(行政機關)本身就是這種利益的法定守護人,所以公益訴訟理應主要為制約行政性權力而設。需要指出的是,西方法治國家突出強調司法是對各種公共權力的最終復審,所以被納入行政公益訴訟中的違法行政行為就不止于具體行政行為,如果行政主體的抽象行政行為侵害到公共利益,公民亦可提起訴訟。最后,行政公益訴訟明顯具有預防性質,即不需要公益侵害現實地發生,只要根據相關情況能夠合理地判斷其具有發生侵害的可能性,就可提起訴訟。這有利于把潛在的大規模損害消滅在萌芽狀態,實際上是以較小的司法投入保護了更大范圍的社會利益,因而對于防止社會公益遭受無法彌補的損失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哺乳期婦女能拘留嗎
2020-12-16房屋公證怎么收費
2021-02-10父母讓孩子干活算使用童工嗎
2021-01-05分公司設立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11反擔保抵押認定為質押嗎
2021-02-07簽訂合同包括哪些條款
2021-01-16是否能索要以往的贍養費
2021-01-17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如何分配
2020-11-16虛假簽名擔保合同的效力
2021-03-01離婚后房產未分割,拆遷后動遷安置房產權歸誰?
2021-02-02擔保合同另有約定是指什么
2021-03-02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有什么
2020-12-12代位追償權的實現影不影響保險公司理賠
2021-03-04保險合同的變更有哪些類型?
2020-11-27患白血病遭保險公司拒賠
2021-03-17職業變了 保險是否要變
2021-02-08綿陽居民保險報銷比例
2020-11-28土地租賃合同范本(一)
2021-03-24拆遷契稅減免政策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