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死亡屬于工傷嗎
司法實踐中,必須要滿足工作時間前后以及在工作場所內這兩個條件才能認定為是工傷,另外上班死亡必須是要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情況才能賠償。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章對工傷范圍作出了規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工傷或視同工傷。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賠償項目和數額的細化
《工傷保險條例》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的死亡賠償項目基本相同,喪葬費的規定是一致的。供養親屬撫恤金與被撫養人生活費內容一致,均是靠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應當獲得的基本生活費,計算標準和給付方式不同,前者按勞動者工資的比例逐年給付,沒有規定具體的年限,直到未成年人成年或被扶養人死亡;后者是按被撫養人居住地居民年生活消費性支出按照規定的年限計算一次性給付。一次性工亡補助金與死亡賠償金均是對死者親屬的物質幫助和精神撫慰。計算的時間和標準不同,前者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標準給付48-60個月,后者是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民人均純收入為標準計算20年;對精神損害前者沒有,后者是有條件獲得。
因大部分工傷死亡賠償協議中未明確具體的項目和數額,人民法院在分割死亡賠償金時必須予以細化,否則容易出現平均主義和大概化的傾向,損害部分當事人的利益。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應按以下三項確定具體數額:
1、喪葬費,以死者生前6個月工資為標準,結合埋葬地一般費用確定,處理工傷死亡事故人員差旅費用按合理的實際發生額確定;
2、供養親屬撫恤金,喪失勞動能力的配偶按死者生前月工資標準40%,其他親屬按死者生前月工資的30%并結合被扶養人生活地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性支出確定,總數不超過死者生前工資總額,分割時因屬一次性處理不能逐年領取,未成年人應計算至18周歲,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年人可按20年計算,超過60歲的每超過1歲減少1年,超過75歲的按5年計算;
3、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標準為死者生前48-60個月的工資,用人單位給付的死亡賠償金的總額扣除喪葬費、處理工傷死亡事故人員差旅費、供養親屬撫恤金后,有的小于48個月工資總額,有的大于60個月工資總額,但無論多少均宜納入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范圍予以分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跨區變更地址程序是什么
2021-01-16商標權轉讓流程及資料是怎樣的
2020-12-22如何注冊專利
2021-03-09銀行貸款擔保的流程是什么,貸款保證擔保中的法律風險
2020-12-27彩禮到底應返還多少
2021-03-04老人有存款能要贍養費嗎
2020-12-15虛假簽名擔保合同的效力
2021-03-01股權質押合同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8異地買房如何提取公積金
2021-01-23房產中介欺詐行為如何應對
2021-03-17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家政服務人員受傷能適用雇傭損害關系索賠嗎
2021-03-05哪些原則適用于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1保險車輛損失情況確認書沒蓋章有效嗎
2020-12-26集資房轉讓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2-23個人間土地轉包合法嗎
2020-12-14土地入股租賃協議范文
2021-03-09在禁養區內,有環評還是要拆遷嗎
2020-12-112020養殖場拆遷補償內容有哪些
2021-02-01因地鐵拆遷,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拒絕拆遷嗎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