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
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與單位
自然主體
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某些犯罪除了要求行為人具有這兩個條件外,還必須具有特殊身份。
年齡
行為人應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據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狀況、文化教育發(fā)展水平、智力發(fā)展程度將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三個階段: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處于這一年齡段的人只對部分嚴重犯罪負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無論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4、75周歲以上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不滿16周歲,而不予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可由政府收容教養(yǎng)。以上規(guī)定體現對青少年犯罪是以教育為主的精神。
單位主體
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單位這個概念比法人更為廣泛,除法人以外還包括非法人團體。雖然單位一詞在以往我國社會生活中曾經被廣泛使用,甚至是一個使用率極高的用語,但嚴格地說它不是一個法律用語。也就是說,單位一詞并無確切的法律涵義。根據刑法第30條之規(guī)定,單位犯罪這一概念中的單位,是指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這也就是單位犯罪的主體。
因此,從上文的介紹中可以看出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與單位,我國相關的法律也是有這方面的明確規(guī)定。在實際中,如果遇到有犯罪分子要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大家對于這個問題還有什么疑惑,我們有專業(yè)刑事辯護律師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裝飾裝修合同糾紛管轄是怎樣的
2020-12-25司機與用人之間是勞動關系還是雇傭關系
2021-02-06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上市公司嗎
2021-01-09版權注冊費如何繳納
2020-12-30網吧單位違法如何處罰
2020-11-14拘傳的程序有哪些
2020-12-11檢察院不批捕多久放人,不批捕的情形
2020-11-17欠錢無力償還法院怎么判,會坐牢嗎
2021-02-05母親再婚后兒子去世能享受贍養(yǎng)費嗎
2020-12-10交通肇事者不交醫(yī)療費怎么辦
2021-01-25保護令案件的證明方法是什么
2021-02-03大學生上課玩游戲猝死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2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公司倒閉勞務外包工有賠償嗎
2021-02-082.5天彈性假怎么休,加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2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人身保險合同終止條件是什么
2021-01-02旅游保險法有哪些相關規(guī)定
2020-11-30旅游保險要注意六個誤區(qū)是什么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