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人陳某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肇事后逃逸,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第一款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負事故的主要責任,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以交通肇事罪判處被告人陳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二審法院認為,交通事故發生在前,陳某的逃逸行為發生在后,其逃逸行為并非引發本次交通事故的原因。至于陳某有無其他與本次事故發生有因果關系的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如陳某是否在禁止停車路段停車、其停車是否阻礙其他車輛的正常通行陳某的其他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是否應對事故負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一審沒有查明,在事實不能查明的情況下,應按照“疑罪從無”的原則處理。如果陳某有在禁止停車的路段停放車輛從而妨礙其他車輛正常通行的違規行為,結合本案事實,陳某也只應負同等責任以下的事故責任。而公訴機關僅指控陳某有逃逸的違規行為。因此,本案現有證據尚不足以認定陳某的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
評析:
一、正確處理刑罰總則與分則的關系,正確運用犯罪構成理論解釋分則條文。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項的規定:交通肇事致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案發生了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傷、車輛一定程度的損壞的重大交通事故,交警部門認定被告人陳某負事故主要責任。從表面看,陳某的行為,符合最高院司法解釋的規定,似乎可認定其構成交通肇事罪。但按照犯罪構成理論來分析,則得不出這樣的結論。
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構成交通肇事罪。運用犯罪構成理論分析,交通肇事罪犯罪構成的客觀要件為:1.行為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2.發生了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事故;3.行為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與所發生的重大事故之間有因果關系。本案被告人陳某有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交警部門亦據此認定陳某負事故主要責任。但交通事故發生在前,陳某的逃逸行為發生在后,本案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被害人張某酒后駕駛、沒有與前車保持足以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的安全距離等。陳某的逃逸行為并非引發本案交通事故的原因。因此陳某的行為不具備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構成,不構成交通肇事罪。
對以上兩種意見分歧的辨析,告訴我們,判斷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不應機械的套用刑法分則或者司法解釋的條文,還應當運用犯罪構成理論進行深入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正確區分刑事責任和行政違法責任的關系,正確對待交警部門的事故責任認定。
依照刑法第133條的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就構成交通肇事罪。而在行為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引起重大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力上沒有明示的限制。即行為人的違規行為對引起事故發生起次要、主要還是全部作用,才構成交通肇事罪,沒有明示的要求。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刑法第133條作出了限制性的解釋,不僅要求行為人的違規行為導致重大交通事故發生,而且要求發生一定程度的交通事故,行為人的違規行為在引發事故上相應地負全部、主要或者同等責任。最高法院的這一解釋在限制入罪范圍、保障人權,體現實質正義,體現罪刑相適應和節約司法資源上有積極意義,并且符合刑法第13條但書的規定,是審理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的根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機關執法打人以執行公務為由否認違法該怎么辦
2020-11-27頂樓漏水該怎么做
2020-11-10學籍檔案去向
2020-12-10私營企業有人數要求嗎
2021-02-05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20-12-28交通事故上訴時間限制嗎
2020-11-18婚前協議在哪里公證
2021-02-02遺產放棄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房地產中介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2-09什么叫現房
2021-01-06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請假扣多少工資
2020-11-20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一般調解程序
2020-11-17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保險合同中的幾個基本概念
2021-03-13貴州殘保金怎么計算
2020-11-25無證駕駛車輛肇事,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9保險公司違規理賠怎么處理
2021-01-16機動車拒賠第三責任險可行嗎
2020-12-03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都有哪些增改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