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本案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該事故的發生是在機動車被盜期間發生,而且是在機動車被公安機關扣押期間被盜,機動車車主對機動車已完全喪失了控制,因此,車主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現因盜竊車輛的犯罪嫌疑人不明,因此,該損失應由保管不善的公安機關全部承擔。
第二種意見認為:公安機關由于對涉案物品保管不善造成機動車被盜,而且在被盜期間發生事故,存在過錯,應負一定的法律責任。但是交通事故的賠償程序的第一順序是先由保險公司在交強險的限額賠償,由于車主未參加交強險,造成受害人無法向保險公司索賠,這種結果是由于車主未履行法定義務所造成的,應由車主首先在交強險的限額內賠償被害人損失。
第三種意見認為:由于本案中存在另一個責任主體身份不明的盜竊犯罪嫌疑人。一旦盜竊嫌疑人身份明確,車主或公安機關是否有權追償,追償的法律依據是什么,我們必須在本案中加以研究。
本案向我們提出了兩個焦點問題:一是未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時,如何承擔責任;二是,機動車被盜之后發生交通事故,其他責任主體承擔責任之后如何向盜竊者追償。
律霸小編認為,車輛所有權人是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針對這個問題,本無討論之必要,因為《侵權責任法》的第二次討論稿第四十七條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但在三稿時第四十七條不明原因地被刪除了,因此我們有必要繼續討論。
一、車輛所有權人的行為完全符合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1、車輛所有權人的行為具有違法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對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實行強制保險制度,而車輛所有全人違背這一強行法的規定,因此其行為具有違法性。
2、存在損害后果。這一損害后果,不是針對被害人人身損害這一后果,而是針對受害人喪失向保險公司索賠這一機會而言。在正常的法治秩序下,發生交通事故之后,無論機動車有無責任,受害人都能或多或少地從保險公司索賠到一定損失,但由于車輛所有權人的違法行為,使受害人喪失了從保險公司索賠的機會。這種索賠機會對受害人而言無疑是一種利益。剛剛頒布的《侵權責任法》第二條已經明確了侵權行為侵害的對象為“合法權益”,所謂“權益”就包括了“權利”和“利益”。
3、車輛所有權人主觀上是有過錯的。對拒不參加交強險是直接故意,對造成被害人無法向保險公司索賠的后果是過失。
4、存在因果關系。正是因為車輛所有權人的行為,造成受害人喪失了向保險公司索賠的機會。
綜上所述,車輛所有全人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它所承擔的侵權責任應當與其破壞的法治秩序相適應,即在交強險的限額內承擔嚴格責任,超出限額之外的責任應由其他責任主體來承擔。
二、與其他責任主體的責任競合問題
從本案的案情,我們可以看出,車輛的盜竊人的行為也完全符合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由其承擔本案的全部損失也是合理的。這樣就出現了車輛的所有人與盜竊人的責任競合問題。如果讓車輛的所有權人在交強險的限額內承擔責任,而讓盜竊人承擔全部的損失賠償責任,則會出現受害人取得雙份賠償的不合理現象;如果讓盜竊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而不讓車輛所有權人承擔責任,則會出現所有權人的違法行為沒有得到制裁,而且還會出現被害人索賠不能的可能;如果讓所有權人在交強險的限額內承擔責任之后,再由盜竊人承擔不足部分的損失,則面臨對盜竊人的制裁不力,而且被害人同樣面臨索賠不能的可能性;如果讓二者承擔連帶責任,則無法律上的依據。
解決這種責任競合問題,在我國法律上是能夠找到相應依據的。事實上,在二者之間形成了一種不真正的連帶關系,在這種情況下,被害人擁有選擇權,即根據被告人的賠償能力等各種因素,由受害人在讓盜竊人全部賠償,或者先由所有權人在交強險的限額內賠償,不足部分由盜竊人賠償這兩種方案中選擇一種進行索賠。
這樣處理的合理性在于:一是不論受害人選擇哪種方案都有法律上的依據;二是盜竊人和所有權人來賠償,都有可能囿于賠償能力的限制,而使索賠落空或部分落空,無奈之中,把這種選擇權交給受害人,比法律直接規定更加合理;三是如果所有權人賠償之后,還可以參照《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二的規定,向最終的責任人盜竊人追償。
三、公安機關的責任
這起案件是在公安機關扣押車輛期間發生被盜進而發生了交通事故,而且盜竊人尚未歸案,再加之車輛所有權人又未參加交強險,因此就有人主張該損失應由公安機關全部賠償。公安機關是否承擔責任要有法律上的根據,要有法理上的支持。
公安機關扣押車輛的行為是合法的,但由于保管不善造成被盜,無疑是沒有盡到保管職責,但是這種失職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顯然不存在因果關系的,因此不構成一般意義上的侵權責任。但是受害人同樣存在著索賠機會上的損失,這種利益損失與看管不善之間就存在了因果關系。對一般主體而言,即使存在這種利益損失,但不存在違法行為,而不承擔侵權責任。而公安機關則直接擔負著與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的職責,因此這種失職行為就構成了違法行為,因此構成了侵權責任。它所承擔的責任也是不真正的連帶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夫妻離婚子女撫養費標準是多少
2021-02-02醫療糾紛的賠償標準
2021-02-14農村建房以罰代批有效嗎
2021-01-29請了律師但是沒開庭,律師費能退嗎
2021-02-21隱名股東合法嗎
2021-01-24商標注冊申請的補正時限要求有哪些
2021-01-25離婚案件訴訟中能不能申請回避
2020-12-22請假時間累計多久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21繼承權的放棄有什么要求
2020-12-23工傷認定爭議由誰舉證
2020-12-01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
2020-12-11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21保險合同成立
2020-11-23保險公司賠償的時限是什么
2021-02-14不給臨時工買保險合法嗎
2021-03-19保險公司把被保人寫錯了怎么理賠
2021-03-06保險公司不理賠如何起訴
2021-03-14我國現有的幾種住房保險形式
2020-11-20簽訂集體土地承包合同有哪些法定程序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