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法律中缺乏對公共利益內容、權限的界定標準。我國《憲法》《土地管理法》中對農村集體土地轉讓補償有明確規定,但對公共利益內容和方式、程序與權限界定不清。在《憲法》中明確提到因公共利益需求進行的征用應給予相應補償。《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三條進一步對公益建設占地進行分類,符合規定項目才能征用集體土地,商業項目無權征用土地,需要申請國有建設用地,但是沒有列舉哪些類型符合公共利益項目,也沒有具體規定符合公共利益的外延范圍,只能通過地方政府裁決是否進行征用補償。由于法律中缺乏對公共利益的界定和運行步驟,導致一些征地項目以公共利益為幌子,實際是以商業利益為目的,有的征地前后土地用途不一致,而相關法律沒有對應的彌補和懲罰機制,這些都是缺乏詳細法律規定所致。
土地征收補償問題較多。土地征收補償問題主要包括征收補償范圍小、征收補償標準不合理、征收補償程序不健全等幾個方面。
在有關土地征收補償依據上,相關法律規定對土地征收要給予一定經濟補償,主要是土地補償費、青苗補償費、安置補貼費,由于土地補償只占征地項目成本較少一部分,但卻是廣大失地農民獲得補償比重最大的一項,如依據當前農民收益來計算土地征收補償,每人獲得的補償資金并不多,不能與土地轉讓后產生的巨大經濟價值相匹配,失地農民潛在損失的利益很大。土地征收補償標準制定不合理導致實際土地補償費用和土地增值產值聯系不大。土地征收補償程序仍不完善,執法人員能力素質偏低,在工作中會出現貪腐和以人情、金錢左右征地的行為,侵害農民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
失地農民安置和補償爭議缺乏司法有效保護。對失地農民補償安置在我國《憲法》第十條中有具體規定,不同地區多依據《憲法》條例采用一次性貨幣補償,并沒有涉及其社保、就業等公共服務內容。這種一次性貨幣補償只考慮了征地補償費用,沒有關注失地農民今后的生活保障問題。如果農民失地后不能找到穩定工作,征地補償款將成為生活依仗越用越少,如突遇重大疾病或重大事故,必然難以承擔。
由于土地征收補償中涉及諸多問題,導致矛盾糾紛層出不窮,而法律中缺乏相關司法救濟程序,一些征地補償糾紛無法通過人民法院起訴解決,只能尋求地方政府征收部門進行裁定。處理糾紛方式方法相對不足,當征地雙方在補償問題上達不成一致時,農民合法權益難以獲得有效保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單方面發離職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20反擔保措施有哪些種類,反擔保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2020-11-12格式合同中的權利義務是否可以更改
2021-01-17第三人代為履行后怎么追償
2020-11-13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勞動仲裁單位什么情況下讓和解撤訴
2020-12-24一裁終局不包含勞動糾紛嗎
2020-12-18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如何認定
2021-01-252020最新人身保險新傷殘標準是什么
2021-01-09旅游意外保險常識及境外旅游保險理賠
2020-12-05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保險公司的訴訟主體是什么
2021-03-17解釋保險合同條款應當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1-20駕駛沒保險的車出事故怎么辦
2021-02-15保險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1-01-21企業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將面臨哪些勞動用工風險
2021-03-02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0什么叫做保險中的責任限額
2020-12-05買保險 律師教你“八招”防忽悠
2020-12-18承包期內,承包方流轉經營權的要辦理變更嗎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