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控方最低證據標準,是從控方指控犯罪的角度對我國刑事訴訟法所確立的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具體化;是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有關規定,作為控方的檢察機關據以向人民法院指控被告人犯有某種罪行并要求其承擔刑事責任所應具備的最低證據要素與證據準則。這一證據標準應當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它是控方指控犯罪的證據標準。從刑事訴訟職能上說,偵查機關與檢察機關共同肩負著發現犯罪、偵查犯罪和指控犯罪的職責,而偵查機關發現犯罪和偵查犯罪的最終目的又是為了檢察機關向人民法院指控犯罪,是為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服務的,因此,偵查機關與檢察機關的目標是一致的,共同處于控方的地位,因而二者應當遵循共同的證據標準,即能夠足以支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指控犯罪的證據標準。其二,它是控方指控犯罪的最低證據要求。也就是說,在檢察機關就被告人犯有某種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時,最少應當向法庭提供的法定證據,缺少其中任何一項證據都將無法支持公訴。筆者認為,檢察機關在提起公訴時,控方證據的最低限度,應當是控方必須具備能夠證明所指控犯罪成立以及是否具有法定量刑情節的證據。其三,制定這一證據標準的法律依據,是我國現行刑法和刑事訴訟法,而且由于刑事司法活動是一個融實體法與程序法為一體的實踐過程,所以在制定刑事訴訟的證據標準時,應當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該證據標準的法律依據。
制定刑事訴訟控方最低證據標準,其目的有四:一是強化對偵查機關在調查取證方面的監督和指導;二是規范檢察機關指控犯罪的最低證據要求,確保公訴質址,提高公訴水平;三是最大限度地統一控、審雙方在證據審查與案件事實認定方面的認識,避免檢法沖突,并對審判機關施以相應的監督;四是提高刑事訴訟控方收集和運用證據的效益價值。這四個方面的目的,從另一側面說明制定刑事訴訟控方最低證據標準,對于指導和規范刑事控訴實踐的必要性。下面將就指控故意傷害罪的最低證據標準作一說明。
一、故意傷害罪證據標準的法律依據與犯罪概念(一)故意傷害罪證據標準的法律依據刑法第234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故意傷害罪的犯罪概念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根據刑法第234條規定,該罪有三種情形:故意輕傷害、故意重傷害、故意傷害致人死亡。
二、證明對象這里的證明對象,專指偵查機關和檢察機關在其證明活動中需要證明的事實,即待證事實,包括犯罪構成要件(即定罪)和量刑兩個方面。
(一)犯罪構成要件方面需要證明的事實1.在犯罪主體方面必須證明:
(1)如果系輕傷害,犯罪嫌疑人應為已滿16周歲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
(2)如果系重傷害或者傷害致人死亡,犯罪嫌疑人應為已滿14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
2.在犯罪主觀方面,必須證明:
(1)犯罪嫌疑人具有傷害被害人身體健康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被害人身體受到傷害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2)如果系傷害致人死亡,犯罪嫌疑人具有傷害的故意,但對死亡結果的發生是一種過失或者意料之外的主觀心態;
(3)犯罪的動機可以有多種多樣,但應查清。
3.在犯罪客觀方面,必須證明:
(1)具有非法侵害被害人身體健康的行為;
(2)對被害人身體的傷害達到法定危害程度,包括輕傷害、重傷害或者傷害致人死亡三種情形;
(3)犯罪嫌疑人的傷害行為與被害人的傷害后果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4.在犯罪客體方面,必須證明:犯罪嫌疑人的行為侵犯了被害人的身體健康,即對被害人完整的人體組織或者正常的器官功能的非法損害。
(二)法定量刑情節方面需要證明的事實1.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法定從重、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比如,是否屬于未成年人,或者是否屬于共同犯罪中的從犯、脅從犯,以及是否具有自首、立功、累犯等情節。
2.在致人重傷的情況下,應查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段是否屬于特別殘忍并造成被害人嚴重殘疾。
三、證據要求證據要求就是針對司法人員收集特定犯罪證據的活動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其目的是為了保證收集證據活動的及時、準確、全面與合法,避免因遺漏證據或貽誤時機而導致案件難定的被動局面。故意傷害罪的證據要求,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根據故意傷害罪的特點,偵查機關和檢察機關在證明活動中需要收集的證據種類;二是司法人員如何依照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從事故意傷害罪的證據收集工作。具體說有以下幾個內容:
(一)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辯解在訊問故意傷害案的犯罪嫌疑人時,應當訊問以下內容:
1.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籍貫、住址、工作單位、家庭出身、文化程度等項;
2.在主觀方面:
(1)詳細訊問案件發生的起因;
(2)起意、策劃犯罪的過程;
(3)犯罪的動機、目的以及傷害故意是如何產生的;
(4)實施傷害行為時的主觀心態如何;
(5)如果致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對于死亡結果的發生是否已經有所預見;
(6)如果是共同犯罪,共同故意傷害的犯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具體的商議過程。
3.在客觀方面:
(1)實施傷害行為的時間、地點、參與人;
(2)具體、詳細的犯罪經過;
(3)作案工具;
(4)侵害部位及打擊次數;
(5)被害人受傷情況;
(6)如果是多人共同犯罪,應詳細說明犯罪過程中的分工、配合情況,每一共犯人使用的工具、打擊部位,以及造成關鍵性傷害或致命傷的犯罪嫌疑人;
(7)犯罪嫌疑人的身體特征,包括面部特征、身高、體態,以及當時的衣著情況等;
(8)被害人的詳細特征;
(9)犯罪現場是否有圍觀群眾或者其他見證人。
4.犯罪嫌疑人犯罪后的表現情況,如是否有積極搶救被害人的行為,是否賠償了被害人的經濟損失。
5.歸案情況,比如,被抓獲、投案自首等。
6.是否還有其他違法犯罪事實。
7.如果犯罪嫌疑人否認自己的犯罪行為,應詳細記錄其辯解要點;
8.如果犯罪嫌疑人有檢舉、揭發他人犯罪的情況,應如實記9.其他與案件有關的事實。
(二)證人證言1.被害人陳述詢問故意傷害案的被害人時,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案件起因;
(2)受害的時間、地點;
(3)加害人的人數、體貌特征;
(4)與加害人的關系;
(5)受害的詳細經過;
(6)如果加害人為多人,各個加害人的具體語言以及行為;
(7)被害人身體所受傷害的情況及治療、恢復情況;
(8)對案件處理的意見與要求;
(9)其他。
2.見證人證言詢問見證人時應包括以下內容:
(1)與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的關系;
(2)案發時間、地點、原因;
(3)發生沖突雙方的情況;
(4)在案發現場所看見、聽到的一切與案件事實相關的情況。
3.相關人證言詢問相關證人時應包括以下內容:
(1)與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的關系;
(2)證人所知悉的與案件相關的事實。
4.抓獲人證言詢問抓獲人時應包括以下內容:
(1)如何獲知犯罪和犯罪嫌疑人情況的;
(2)抓獲犯罪嫌疑人的時間、地點、過程;
(3)犯罪嫌疑人是否有投案、坦白、立功情節;
(4)對犯罪嫌疑人的身體特征、衣著情況的描述;
(5)對抓獲過程中所涉及的其他相關人、物的描述;
(6)若有多名抓獲者,證言中的不一致之處應有合理解釋。
(三)物證、書證及鑒定結論1.現場照片及勘查筆錄;
2.作案工具及其照片;
3.指紋、足跡、壓痕、蹭痕、彈痕、齒痕等痕跡及其痕跡鑒定;
4.血衣、血跡及血型同一鑒定;
5.被害人人體傷情照片或尸體照片;
6.醫療診斷證明書;
7.人體傷情鑒定結論書或尸體檢驗報告;
8.被害人、抓獲人及其他相關人對犯罪嫌疑人的辨認記錄,內容應包括:辨認的時間、地點、被辨認人的人數及排列情況,是否有指認的明確結果;
9.其他相關證明材料,如文檢鑒定;物品鑒定;犯罪嫌疑人貫表現的證明材料等。
(四)其他材料1.身份材料(1)調取的時間、方式;
(2)所調取材料的內容應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出生時間民族、文化程度、職業、工作單位、籍貫、戶口所在地、家庭住址;
(3)如有前科劣跡情況,應調取法院判決書、行政處罰決定書、釋放證明書等有效法律文件。
2.抓獲經過(1)有關機關如何獲知犯罪;
(2)何時、何人、如何抓獲犯罪嫌疑人;
(3)犯罪嫌疑人在被抓后的第一次詢問中是否如實交代了有關機關已經掌握的犯罪事實,是否交代丁其他當時尚不掌握的犯罪事實;
(4)如果是共同犯罪,犯罪嫌疑人是否如實交代了其他共同犯罪人的犯罪事實,是否有協助抓捕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為;
(5)犯罪嫌疑人是否檢舉、揭發他人犯罪,查證情況如何。
3.起獲作案工具的經過內容包括:如何起獲作案工具、起獲地點、作案工具的名稱、數量、特征,并應由犯罪嫌疑人當場進行指認,列出清單,由在場見證人、犯罪嫌疑人、偵查人員共同簽名,注明年月日。
(五)其他需注意的問題1.所有訊問、詢問、搜查、扣押等偵查行為務必符合法律規定,尤其是訊問筆錄和詢問筆錄,應注意填寫訊(詢)問的起止時間,二名以上偵查人員簽名。避免出現偵查人員一人簽名、在同一時間段相同的偵查人員訊(詢)問不同的人的情況,導致筆錄喪失提取的合法性,無法使用。
2.所有的書證、物證務必注明來源、出處,加蓋印章,并就證明內容作簡要說明。
3.在案發后,應當及時進行現場勘查,制作現場勘查筆錄,提取作案工具等物證、現場遺留的指紋、血跡等痕跡,并作出相應的刑事科學技術鑒定結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拘留怎么撤銷案底
2020-11-17遺失他人獎章和榮譽證書是否侵犯榮譽權
2020-12-17公司監事會的責任是什么
2021-03-17公司被政府收購要什么條件
2020-11-27近似商標駁回復審能成功嗎
2021-01-27支票保付與承兌之區別
2021-01-14判處2年徒刑可以假釋嗎
2020-11-12訴前調解要注意什么
2021-01-30仲裁委裁決下來養老,單位仍然不給怎么辦
2021-03-22交通事故如何處理及交通事故處理技巧
2020-11-25房產保全取消多久能過戶
2020-12-07經濟賠償金如何支付?
2021-02-10公司必須要和員工簽勞動合同嗎
2021-03-23如果勞動合同終止勞動者是否能夠獲得一些賠償
2021-02-05勞務外包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18是駕乘人員意外傷害險還是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
2020-11-28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網絡保險機遇與威脅并存狀況是怎樣的
2020-11-15幫助別人騙保險如何定罪
2020-12-04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