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客觀地說,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后,最應當考慮和最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即為代為取保候審。
取保候審的特點
與國外的保釋制度相比,中國的取保候審制度有其自身的特點。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取保候審是指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依法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交納保證金,擔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偵查和審判,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方法。這種強制措施既可以不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照顧家庭或者從事原來的工作和勞動,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又可以使他們感到國家和社會對他們的關懷,還可以減少國家用于在押人犯的生活、管理費用等項開支,從而減輕羈押場所的工作壓力。
取保候審的主體
取保候審的申請主體,對于取保候審的申請主體即申請取保候審的主體資格問題,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明文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后,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并說明不同意的理由。這是一項授權性規定,也是一項排他性規定,這一規定即將申請取保候審的主體資格授予給了已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以及辯護人。“法定代理人”就是指依法代理被代理人從事某種行為的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近親屬”則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這個問題是需要看傷害的程度,如果程度不大,是可以取保。
律霸小編提醒您,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賦予了辯護人在刑事案件的三個階段都可以以辯護人的名義提起取保候審的申請,并要求取保候審決定機關在三日內做出決定,如果不同意變更,應該告知申請人不同意的理由。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查自己是否有罰單
2020-11-14事實收養關系的解除
2020-12-06未辦理結婚手續如何分手
2021-03-12防衛過當致人輕傷一般應負什么刑責
2021-01-23醫療后又工亡如何賠償
2020-12-27合同中的哪些免責條款屬于無效條款
2020-12-26開庭后讓回家等消息是緩刑嗎
2021-03-22認定勞動關系后可否進行工傷賠償
2021-01-23車險理賠技巧有哪些
2021-02-28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人身意外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2-30開車故意犯罪保險公司會不會理賠
2021-03-25非機動車拒賠同等責任賠付如何處理
2021-02-12被保險人是什么,有什么權利義務
2020-12-06承包林地需要辦理什么證
2021-01-02房屋拆遷,拆遷獎勵的意義是什么
2020-12-07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有哪些內容
2020-12-20農村拆遷賠償金的算法
2021-02-19小產權房連累村民無房住 拆遷村民搭棚屋過冬
2020-11-10蘭州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助費標準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