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定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行為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并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損害他人人格、名譽的行為。行為人誹謗他人的內容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上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損害,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侵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的損害。本行為針對的是特定的人進行的行為。針對特定的人,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侵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本行為。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損害某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本行為。行為人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并且具有貶低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目的。
在認定本行為時,要注意和誹謗罪以及民事侵權行為的界限。誹謗他人,只有導致被侵害人自殺或者精神障礙等嚴重后果的,才構成誹謗罪。民事性質的侵權行為,不僅在違法程度上輕于違反治安管理的誹謗行為,還具有以下不同:
(1)誹謗行為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誹謗行為。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的,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
(2)誹謗行為在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還包括過失。另外,還要注意和侮辱行為的區分。兩行為的不同之處在于誹謗行為必須是捏造的事實,而侮辱行為不是捏造的方式進行;誹謗行為只能用語言、文字進行,不能用暴力進行而侮辱行為可以使用暴力手段,也可以用語言、文字進行。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護人員因工作原因感染,是否屬于工傷?
2020-12-18產假期間的社保由誰來交
2020-12-21死刑怎么才能改刑
2021-03-04不安抗辯權的行為表示方式是哪些?
2020-12-09離婚訴訟費用是怎樣計算
2021-03-12婚姻關系如何順利解除
2020-11-12“凈身出戶”的保證書效力如何
2020-12-31拆遷賠償房產能否抵押貸款
2020-12-28網貸逾期多久上征信黑名單
2020-11-18媳婦能繼承男方家房產嗎
2021-01-02中介方沒有告知要擔責嗎
2021-02-12租房遇到黑中介不退定金怎么辦
2020-12-24哺乳期公司調崗
2020-11-24企業停產工資如何發放
2021-03-03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及注意事項
2021-01-18團體意外傷害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9出口運輸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1-01-27保險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什么
2020-12-02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失業保險基金是專款專用嗎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