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定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行為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并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損害他人人格、名譽的行為。行為人誹謗他人的內容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上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損害,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侵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的損害。本行為針對的是特定的人進行的行為。針對特定的人,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侵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本行為。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損害某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本行為。行為人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并且具有貶低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目的。
在認定本行為時,要注意和誹謗罪以及民事侵權行為的界限。誹謗他人,只有導致被侵害人自殺或者精神障礙等嚴重后果的,才構成誹謗罪。民事性質的侵權行為,不僅在違法程度上輕于違反治安管理的誹謗行為,還具有以下不同:
(1)誹謗行為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誹謗行為。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的,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
(2)誹謗行為在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還包括過失。另外,還要注意和侮辱行為的區分。兩行為的不同之處在于誹謗行為必須是捏造的事實,而侮辱行為不是捏造的方式進行;誹謗行為只能用語言、文字進行,不能用暴力進行而侮辱行為可以使用暴力手段,也可以用語言、文字進行。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認定后多少時間內能申請傷殘鑒定
2021-01-23以公司盈余資產支付股權受讓款是否構成抽逃注冊資金
2021-02-24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07違法但不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24無效合同可撤銷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區別
2021-02-1450多歲的父母要贍養嗎
2021-03-04勞動仲裁調解協議書范本
2020-11-10商業銀行辦理業務收取的手續費如何確定
2021-02-28杭州女生課間墜亡學校是否應承擔責任
2020-12-26房屋中介居間不成功能求償嗎
2021-01-15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1-24單位聘請廚師是否具有勞動關系
2020-12-27飛機延誤可以退票嗎
2021-01-31車輛出險保險索賠技巧
2020-11-11被保險人駕車被甩出車外死亡的保險人責任
2021-03-04《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掛假牌子車肇事保險賠嗎
2020-12-05綿陽居民保險報銷比例
2020-11-28保險人的違約責任問題有哪些
2020-12-10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