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訴訟法證人不出庭的規定包括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37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另外,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所謂證人是指知道案件事實情況并向司法行政機關提供證言的人。憑借證人的證言來查清案件事實為古今中外的法律所重視,也是各種訴訟運用最廣泛的一種證據形式。在我國,除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而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以外,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應如實地提供證言,如果作偽證或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
二、證人的特征
證人的訴訟地位獨立于被告人、被害人、自訴人、鑒定人,與其他訴訟主體相比,證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證人必須了解案件情況。知道案件情況是證人的一個基本特征,也是成為證人的必備條件。證人對案件事實的了解,是在案件事實的發生過程中或發生之后形成的,在訴訟中,證人把在此之前形成的記憶通過語言文字再現出來,成為證人證言。
(二)證人作證的義務性。出庭作證是證人的義務,對于證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證言,除非有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才得以拒絕。
(三)強制性。證人在作證時應當如實提供證言,如果作偽證或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們國家刑事訴訟法當中規定的證人與民事訴訟法當中有一定的區別,刑訴法當中規定,凡是知道案件真相的相關事實的,必須要出庭作證,這是他們的一個義務,也就是說是具有強制性的。
?
證人拒絕出庭作證怎么辦?
刑事訴訟證人出庭流程是怎樣的?
證人出庭作證誤工費誰支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法保證期間的規定
2020-12-08兩人合伙合同該如何寫
2021-01-13離婚后房產未分割,拆遷后動遷安置房產權歸誰?
2021-02-02挪用公款罪如何認定
2021-02-05信用卡逾期怎么申請債務重組
2020-12-20勞務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9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郵包保險的方式和責任范圍有哪些
2021-03-14保險合同的輔助人可以有哪些
2020-11-21人身保險合同的不可抗辯條款是什么
2021-03-23保險合同糾紛案例分析有什么
2021-02-21無證駕駛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傷能否獲得保險公司賠償?
2021-02-04保險公司理賠務工標準
2021-01-29第三者強制責任險賠償的歸責有哪些原則
2020-11-26什么是保險詐騙罪
2021-02-23變更受益人未書面通知保險人不影響其效力嗎
2021-01-21被保險人在遺囑中追加受益人是否有效?
2020-11-24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是怎樣的
2021-01-06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09拆遷補償方案就是最終的補償了嗎不能再提高了嗎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