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刑違背社會契約。同樣是社會契約論的信奉者,意大利學者**利亞認為社會任何人均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權,也不可能通過契約將之交與他本人的統治者,因為人的生命權是天賦的,是一種特殊的權利。他認為,人們為了共同生活而被迫犧牲自己的一部分自由,但并不是無限制的,而是盡可能少的交出自由,更不可能將處置自己生命的權利交出,因而死刑是違背社會契約的,屬于權力的濫用。
2、死刑不具有最大威懾作用。死刑廢止論者宣稱: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那些保留死刑甚至大量適用死刑的國家和地區的治安好于那些廢除死刑或很少執行死刑的國家和地區的社會治安。因此沒有證據支持死刑比終身監禁具有更大威懾力。此外,對于一部分罪大惡極,明知自己一經審判就會判處死刑的人而言,死刑的最大威懾作用已經不復存在,反而會因為反正都是一死的想法而無所顧忌的犯罪。
3、死刑是野蠻之刑。死刑產生于原始復仇習慣,因而是野蠻的標志,有悖社會的進化和人性。**利亞認為“體現公共意志的法律憎惡并懲罰謀殺行為,而自己卻在做這種事情;他阻止公民去做殺人犯,卻安排一個公共的殺人犯”
4、死刑對于個別預防是不必要之刑。死刑以剝奪人的生命為內容,而對生命的剝奪同時構成對再犯罪能力的徹底剝奪。因此,死刑所具有的無與倫比的剝奪犯罪分子的再犯罪能力功能。那么,死刑對防止犯罪人再犯罪是一種不必要的刑罰。
5、死刑誤判難糾。人死不可復生,死刑一旦被誤判,受刑人的生命不可挽回,如果在終身監禁的情況下,即使誤判,受刑人的自由也可部分地恢復。由于死刑是以徹底剝奪罪犯再犯可能性的最嚴厲的刑罰,一經執行,罪犯的生命就再無恢復的可能性,并且錯判死刑的可能性不可回避。英國法理學家哈-特就曾指出:“只要發現有一個無辜者被處死,盡管這種危險小,對死刑便不能漠視,這種危險性是一種不能容忍的危險。”死刑的不可恢復性剝奪了罪犯改過自新、立功贖罪的機會,同時死刑的錯判嚴重的侵犯了人權,破壞了司法的權威。這也是死刑應該予以廢除的重要原因
各國有其特有的國情,死刑應以本國的國情作為存廢的根據,盡管死刑的存在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它作為一國懲治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手段,特別是在犯罪率較高的國家,其實際社會作用是很明顯的。因此,死刑的存廢主要應從本國國情出發,綜合考慮諸如民意等因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三板算不算上市公司
2021-02-22宋**破壞軍人婚姻案
2021-02-09依據專利法哪些不屬于專利權
2021-02-19不發工資找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5生活不困難也能索要贍養費嗎
2020-11-28業主委員會具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1-20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如何判定壽險保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有的保險該如何分
2021-01-08自駕游如何投保交通事故意外險
2021-03-14發生哪些事故時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
2021-01-05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法律對殘疾人投保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8違反交通安全法拒賠合理嗎
2020-12-30教職員工校方責任險到底應該賠償給教育局還是教師家屬
2021-01-22保險公估從業人員資質核準
2021-02-23出讓土地比劃撥土地房屋賣的高嗎
2021-03-05江門蓬江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2-01農民宅基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0-11-16房地用途不一致,征收補償標準應怎樣確定
2021-02-05拆遷安置房買賣程序是怎樣的及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