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危行業從事工作,或者一些工廠操作中,發生意外受傷的事件是難免存在的。這種因工作受傷理應得到賠償,可進行工傷鑒定,相關機構會根據傷情給出鑒定頂級,確定賠償數額。那么,工傷鑒定10級后多久得賠償?
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當事人提交資料,業務部門審核之后,提交財務部門,是按月劃撥的,自提交資料之日起一般60日內支付到位。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工傷保險經辦規程的通知》人社部發〔2012〕11號
第七十九條 業務部門應將工傷待遇核定結果通知申請工傷待遇的用人單位或工傷職工、供養親屬,履行告知義務。
第八十條 業務部門每月根據工傷待遇、待遇調整、待遇重核等相關信息,建立當月工傷職工待遇支付臺賬,生成《工傷保險基金支出核定匯總表》(表6-1),轉財務部門。
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從做出勞動能力鑒定的結論次月起計發;供養親屬撫恤金從死亡的次月起計發,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生的第4個月起計發。
用人單位或工傷職工墊付的工傷醫療費可通過簽訂代發協議的商業銀行進行支付;在工傷保險協議機構發生的費用可通過與工傷協議機構網上審核后進行直接結算并支付。
二、工傷賠償屬于勞動爭議,如用人單位拒不支付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申請勞動仲裁時效期間為一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即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開始計算。
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答案是按照程序辦理一般兩個月左右會得到賠償結果,但具體什么時候到達傷者手中可能還需要看用人單位的態度。當然如果單位拖著不肯支付賠償,那么傷者可以通過勞動仲裁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工傷索賠程序是什么?
工傷認定的條件是什么
工傷中誤工費賠償標準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學歷造假單位是否有權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1公司注銷后民事訴訟主體責任承擔的問題
2021-02-08醫療事故處理標準
2021-01-25房屋拆遷公告
2020-12-18租房合同一方免責是否有效
2021-03-09交通事故訴訟時效過期怎么辦
2021-01-22股權激勵無償是否交稅
2021-03-10男女沒辦理結婚證該怎么離婚
2021-01-22何為婚姻法上的男女平等
2020-11-21與臺灣人的結婚手續
2021-02-09贍養父母是責任還是義務
2020-12-18偽造銀行對賬單怎么量刑
2021-02-03二審上訴變更訴訟請求的處理及風險
2021-01-09學生自然生病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7房地產轉讓要按照什么程序辦理
2020-12-24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勞動關系確認
2021-03-09村民與村企業能否形成勞動關系
2021-01-13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