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都可以監視居住嗎?
法律規定并不是隨時都可以監視居住的。
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具體時間根據案情與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
一、監視居住對哪些人適用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主要適用于以下情況:
1、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犯罪的性質、情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但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3、對于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涉嫌的犯罪可能被判處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依法逮捕。同時規定,對于符合逮捕條件,應當逮捕,但患有嚴重疾病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不逮捕,而采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措施。應當指出的是,法律規定對這些人可以不逮捕,而不是應當不逮捕,司法機關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對有些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盡管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如果不逮捕可能具有很大的社會危險性,也可以予以逮捕。
4、偵查機關在拘留犯罪嫌疑人后,發現需要逮捕而證據還不充足時,為了既有利于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又有利于司法機關與犯罪作斗爭,對這樣的人可以不逮捕,而采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措施。
二、監視居住如何解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被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規定,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的決定應當通知執行。
我國訴訟法中規定,對于監視居住的涉案人員,執法機關并不是能夠隨時進行的,只有執法機關對一些涉案人員的證據不充分,或者是整個案件的進行不能夠打草驚蛇等,都是可以采取監視的,只不過有些監視并不需要當事人清楚,但是執法機關必須向有關機關進行申請才能夠獲得監視權。
監視居住是否可以折抵刑期?
監視居住期滿后怎么處理
監視居住的期限一般是多久,適用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認定行政執法過錯情節
2021-02-23地役權有哪些特征有哪些
2021-02-11已婚男人婚外生子違法嗎
2021-01-01繼承權喪失有什么特點
2021-01-23婚禮上搶婚犯法嗎
2021-01-24什么是查封,對于查封法律有什么樣的規定
2020-11-11交通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掛鉤嗎
2020-12-02房產放棄贈與公證了沒過戶能反悔嗎
2020-11-20警察能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4勞動合同期限未滿可以辭職嗎
2020-12-24公司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8企業勞務外包如何進行
2020-12-172020遼寧企業三險比例
2020-12-11婚嫁保險有什么用
2021-02-15保險公司的理賠環節及步驟是怎么樣的
2020-11-30保險沒有定損怎么理賠
2021-02-27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交嗎
2020-12-06商業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1-01-30樓房拆遷補償多長時間能拿到
2020-12-30拆遷補償方案需要征求公眾意見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