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與主張】
2002年10月20日,**龍洋機電公司(下稱“**公司”)與某市銀豐城市商業銀行(下稱“銀*行”)簽訂了2000萬元的借款合同,約定借期8個月。該筆債務由**凱祥礦業公司和**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公司”和“**地公司”)分別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其中**公司的擔保份額為400萬元,**地公司的擔保份額為1600萬元;銀*行與**公司的保證合同約定“**公司應當承擔保證責任至**公司借款還清為止”;與**地公司未約定保證期間,借款到期后**公司未能清償借款本息。
2003年12月15日,銀*行向主債務人**公司和保證人**地公司送達了催款通知,并于2006年8月12日由該公司再次簽收了催款通知;銀*行于2005年7月1向另一保證人**公司首次送達了催款通知且該公司亦在送達回執上簽字。2006年10月16日,債權人銀*行向**公司第二次送達催收通知時遭到拒簽,銀*行遂于當月涉訴。
訴訟中,主債務人**公司對銀*行的債權主張沒有抗辯意見,但提出該公司因經營困難,目前無力償還債務。
**公司抗辯認為:銀*行在保證期間內未向其主張保證債權,故**公司的保證責任已被法定免除。雖然**公司曾在銀*行的有關催收通知書中簽字,但由于其時已超保證期間,故其不應當再承擔保證責任。
**地公司抗辯認為:銀*行在與該公司的保證合同中沒有約定保證期間,故其只在8個月的借款期內承擔保證責任,因借款現已超期故其保證責任已經完成。加之,**地公司在第二次簽收催款通知書時距第一次簽收時已經超過兩年期限,由于保證期間不能中止、中斷,故第二次簽收行為并沒有法律意義,**地公司不應當再承擔保證責任。
銀*行認為:兩保證人的抗辯意見均不能成立。首先是兩保證人的擔保均系合法行為且都在訴訟時效之內,故均應承擔還款法律責任;其次是**公司在第一次已經簽收催款通知書的情形下又出爾反爾拒簽第二次催收通知書,顯系一種不講誠信的體現;第三,保證合同中約定,**公司承擔的責任期限是“直至借款還清為止”,故不存在其保證責任超期的問題;第四,**地公司在已超訴訟時效的情形下繼續簽收催款通知具有重續時效的法律效果,不成立免責依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蓋手印用哪個指頭
2021-03-12城市房屋強制拆遷流程有哪些
2021-02-04闡述涉外離婚程序審理的法律流程
2020-12-24事故一次性賠償書
2020-12-20有限合伙人的財產份額可以繼承嗎
2021-02-28人傷事故出院后先去交警大隊還是保險公司
2021-01-12小區改造造成個人財產損失怎么辦
2021-01-11代位繼承的哪些條件
2020-12-20結合《侵權責任法》分析校園侵權責任的承擔
2020-11-09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
2021-02-02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勞動仲裁補繳養老金最多補繳幾年
2021-01-06產品質量和產品責任險
2020-11-26夫妻財產分割:人身保險合同權益的分割
2021-01-29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9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性質及生效條件是什么
2021-02-23無證駕駛出事故強制保險不應免
2021-01-18開車撞了人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03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車禍輕傷保險怎么賠償,賠多少錢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