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擔保法》第15、25、26條對保證期間的設置和效力作了規定“保證合同應當包括以下內容‘保證的期間’”(15條)“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與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經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第25條):“連帶責任保證的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不難看出,保證期間是指債權人有權向保證人行使權利的限定時間,其雖與保證訴訟時效期間具有接近一致的功效,期間的經過能免除保證人的責任,且都有借以督促債權人積極主動行使權利,但其與訴訟時效存在的差異卻也是顯而易見的。
具體而言:
1、保證期間與保證債務訴訟時效期間的客體不同。
在保證人與債權人的相互的關系中,保證人對債權人負擔的是保證債務,相對應,債權人對保證人享有的保證債權,此債權具有特殊性,保證人在保證合同中所允諾的義務對債權人而言只是期待權,并不具有現實的效力。換言之,債權人只有在主債務履行期屆滿后向保證人發給給付要求時,債權始生效力。而一般債權的請求權,只要債務履行期限屆至,債務人就有履行給付的義務,就發生效力,不以債權人發給給付要求為生效條件。
保證期間是為保證人利益而設的,眾所周知,保證人在保證主債權債務關系中只有義務而無權利,保證期間的價值就在于維持原事實狀態,(即債權人不享有現實請求權),而對否定原事實狀態的權利的行使進行期限界定,而這種權利也就稱為形成權,它的行使使雙方之間形成了現實債權債務關系,使保證債權的請求權得以成立。
從本質上來說,筆者以為保證期間針對的是債權人形成權的行使期限。
一般說來,訴訟時效應從權利人能夠行使請求權時起算,而權利人之能夠行使請求權,從客觀上看,必須權利確受侵害;從主觀上看,必須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所以《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我國民法對訴訟時效后果的處理,是使當事人僅喪失請求法院強制保護其權利的可能性,但實體權利本身仍然存在,此時的權利淪為自然債,不在法律強制范圍之內。債權人在保證期內要求保證人履行給付后,保證人不履行債務的,進入保證債務訴訟時效期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大棚拆遷補償不合理怎么辦
2020-12-08高空拋物判多久
2021-01-06董監高損害了公司利益怎么辦
2021-01-06未經股東會決議能否變更法人
2020-12-13近似商標駁回復審能成功嗎
2021-01-27怎樣查老公有沒有出軌,如何找出軌證據
2021-03-25普通合伙人轉讓公司份額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31老人的贍養費能要多少錢呢
2020-11-08遇到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21再婚者可否繼承前妻的遺產
2020-12-16小學生在公立學校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集資合作建房包括哪些條件
2020-12-01國有土地使用證到期該怎么做
2020-12-11如何確定公司在外地注冊的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08交強險投保情況包含哪些類型
2021-02-08什么是產品責任
2020-12-15《保險法》施行前保險合同發生糾紛適用當時法律規定
2020-11-26低廉團險理賠條件苛刻 7萬保單只賠2800元
2021-03-23保險公司定損不合理怎么辦
2020-11-21如何查詢保險撤案了沒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