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侵權四方主體
網上的侵權主體大致可分為四類:網絡產品生產經營者,網上信息獲取者、網上信息提供者和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不同主體,有不同的歸責原則:
1、網絡產品生產經營者網絡侵權的歸責原則
對于第一類侵權主體―――網絡產品生產經營者網絡侵權的法律問題(包括網絡軟件的生產經營者、網絡計算機的生產經營者及其他網絡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其一,在網絡時代,網絡產品是網絡運行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其用戶是不特定乃至是全球的公眾,一旦網絡產品存在缺陷或不安全問題,必將造成嚴重或者災難性后果;其二,網絡產品的消費者仍然處于弱者地位,對網絡產品只有有限的選擇權,只能在現有可得到的產品內進行選擇;其三,對消費者包括網絡產品消費者進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特殊保護,是各國的普遍做法。因此,對于網絡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采取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又被稱為嚴格責任原則。但有的學者認為無過錯責任原則有別于嚴格責任原則。
2、網上信息獲取者網絡侵權的歸責原則
對于第二類侵權主體―――網上信息獲取者,一般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但在特殊情況下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在一般情況下,網絡信息獲取者(包括網絡信息或產品的獲取者或者使用者)在網上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瀏覽”和“下載”。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瀏覽”是指“大略地看”。從法律角度講,傳統的“看”作品不屬于對作品的“使用”行為,是不受版權法控制的。在網上“看”作品則不同,要想在網上“看”作品,該作品不可避免地要從網絡進入用戶計算機的隨機存儲器里,然后才能在熒光屏上顯示或通過揚聲器播放,這就涉及到對作品的暫時性復制問題。按照國際上的普遍做法,暫時性復制權屬于權利人的專有權利。雖然如此,但必須看到,這種暫時性復制是一種無意識的、計算機系統自動進行的行為,瀏覽者既不存在故意也不存在過失,如果對其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那就隨時都有侵權的可能。既然上網有如此大的風險,是不是會影響公眾上網的熱情呢?顯然這就會影響網絡的發展與普及,也不利于網絡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作品權利人要想逐個控告瀏覽了其作品的用戶,那實在不具備可操作性,是讓人難以想像的,就“下載”來看,其造成的損害結果就是影響了版權作品的正常使用及版權人的經濟收益,而導致這種結果的行為就是未經版權人允許又未向其支付報酬,并且不屬于合理使用及法定許可的非法使用行為,這種行為本身就存在過錯,用過錯責任原則就足以對其進行制約和規范。而屬于合理使用及法定許可的使用行為,是不會對版權人造成損害的,也就無需用什么歸責原則來約束。因此,采用過錯責任原則,既符合網絡發展要求,也有利于保護網絡信息獲取者的合法權益。在某些情況下,這類主體即使沒有過錯也應承擔侵權責任。比如,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如法院或其工作人員非法查詢他人的存款)中,侵犯他人合法權益;違反環保規定,污染環境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如從網上下載并播放音響信息,進行噪聲污染)。
3、網上信息提供者網絡侵權的歸責原則
對于第三類侵權主體―――網上信息提供者,應依不同情況適用不同的原則。在侵犯他人版權的情況下,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而在其他侵權情況下則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在網上進行版權侵權的行為人有兩種:其一是將他人的版權作品(網上或網下的)上載到自己的網站或網頁上的侵權行為人;其二是類似于出版機構,將他人提供的、屬于第三者享有版權的作品(網上的或網下的)在自己的網站上發布。如果對他們的侵權行為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則容易損害作品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因為侵權人極容易以難以在信息海洋中逐一審查所發布的信息的版權狀況、沒有理由必須知道其站點上的材料是否都是合法作品為由來證明自己無過錯,以此來擺脫責任。這就意味著侵權材料仍然在網上供全球用戶訪問,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使版權人明知自己的利益在繼續遭受侵害卻對網絡內容提供者無可奈何。相反,如果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則不論網絡信息提供者有無過錯,都必須首先采取措施來阻止被侵權作品在網上的繼續傳播。
對于版權侵權行為之外的、網上信息提供者實施的其他侵權行為(如對他人隱私權、名譽權。商業秘密權等的侵害),由于損害事實比較明顯,侵權人不容易向版權侵權那樣,以難以在信息海洋中逐一查證在網上所發布作品的合法情況為由來擺脫其應該承擔的責任,被侵害人也極容易找到恰當的證據來證明侵權人的過錯,因此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就能合理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4、網絡服務提供者ISP網絡侵權的歸責原則
第四類侵權主體―――網絡服務提供者,主要指提供網絡連接服務者,包括網絡基礎設施提供者(如提供光纜、路由等)、網絡接入服務者(用戶通過其所提供的服務器與因特網相聯)、主機服務提供者(他們為用戶提供可以上載和傳播信息的服務器空間,如個人主頁)、電子公告板、郵件新聞組經營者、信息檢索工具提供者等。對這類侵權主體,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所有的網絡侵權行為都是通過網絡才得以實施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服務行為是網絡侵權行為實現的必備條件。而且,計算機系統還會自動暫時性復制通過其進行傳播的版權作品。對于這種現實情況,如果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那么隨時都會被推上被告席,與利用其進行侵權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為傳播技術所不可避免的暫時性復制問題承擔侵權責任,顯然,這會嚴重阻礙網絡的發展,不利于信息資源的傳播和利用。雖然網站所有者或經管理者應對其網站負監管責任,但其主要職責應是提供網絡連接服務而非扮演內容審查者的角色,否則就會本末倒置,從而阻礙網絡的有效運行。因此,“由嚴格責向過錯責任的轉化,已經成為一種全球化的趨勢,已經有越來越多以嚴格責任為原則的國家,對網絡服務提供者特別適用過錯責任。”
網絡侵權是指在網絡環境下所發生的侵權行為。網上的侵權主體大致可分為四類:網絡產品生產經營者,網上信息獲取者、網上信息提供者和網絡服務提供者。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經典涉外婚姻案例
2021-02-09商鋪使用權抵押合同怎么寫
2021-02-13預抵押能否實現擔保物權
2021-03-21賣方贈與的產品有瑕疵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如何劃分
2021-03-06沒有戶口本不能領結婚證有哪些招兒
2021-01-17汽車貸款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18合同撕毀后還有效嗎
2020-11-28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購買回購房時的證件在哪里辦理,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2-25房地產開發中行政規劃的風險應當由誰承擔
2020-12-11房地產開發五證指什么
2021-01-29借他人身份入職工傷如何賠償
2021-02-02勞動關系轉移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5拾得遺失物應當妥善保管,重大過失致其損壞要賠償嗎
2021-03-20某業主與保險公司所訂立的保險合同效力是如何
2021-03-01人身保險合同領取的保險金是否應當從賠償金中扣除
2020-11-10車險購買有哪些誤區
2021-02-05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故意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可以追償嗎
2021-03-13保險理賠原則是什么
2021-03-18集體土地出讓合同范本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