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于公民的合法財產有著法律保護。當公民的合法財產受到侵權時可以尋求法律的保護。在財產的保護上,法律也有著保護的年限,并不是無限期的,法律保護年限也有著判定標準。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財產被侵權法律保護年限是多少吧。
財產被侵權法律保護年限是多少?
私人財產侵權的訴訟時效為兩年,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五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財產侵權包括侵占財產和損毀財產兩種情況:所謂侵占財產,是指行為人不法占有他人財產;所謂損毀財產,是指行為人侵害他人財產權利并造成財產功能價值的降低。財產侵權的結果將造成權利人財產損失,主要是財產上不利的變動,包括財產的積極減少和消極的不增加。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承擔民事責任。
第十六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
(二)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
(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財產被侵權法律保護年限是多少該問題主要從財產受侵犯的時候算起。一般情況下,保護年限為二十年。有特殊情況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年限。除此之外私人財產的訴訟時效為兩年,有特殊情況的另外計算。以上即為財產被侵權對于保護年限的規定。
財產侵權訴狀該怎么寫?
財產侵權賠償標準是按照侵權合法財產實際損失嗎?
財產侵權故意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證行醫是否按照醫療事故處理
2021-02-16惡意砸別人車玻璃是犯法嗎
2020-11-13老年人可以有門票優惠嗎
2020-12-01冒用商標怎么處置
2021-03-10銀行業監督管理的職責
2021-01-31合同終止合同還存在嗎
2021-03-14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喪失繼承權會造成哪些影響
2020-12-06當事人能否當庭變更訴訟請求
2020-12-14雇傭關系需要辭職嗎
2020-12-09在發展商處購房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2集資房和廉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08單位聘請廚師是否具有勞動關系
2020-12-27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社保能不能當作在某單位工作的證據
2021-02-23人壽保險金給付方式有幾種,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
2021-02-17企業財產險有哪些險種
2021-02-25家庭財產保險中的分攤條款
2020-11-08保險條款是如何分類的
2021-03-04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