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案件當中,不論是非訴程序還是訴訟程序,最重要的就是證據,人常說:“打官司就是打證據”雖不全面但也體現出了證據對于依法維權的重要性?!耙允聦崬楦鶕?,以法律為準繩”是司法活動的基本原則,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由于舉不出證據,導致我們需要承擔一定的不利后果。
在征地拆遷過程中房屋所有人、使用人等被拆遷戶和作為土地被征收人的農民由于在與政府及開發商的博弈中處于弱勢地位,合法利益不斷受到侵犯。因而需要拆遷律師介入,法律維權,其中掌握充分、可靠的證據是拿到合理的拆遷補償的保證,也會使自己在談判中處于有利的位置,更便于拆遷律師維權。
對于對證據有效性的判斷,如何才能取得有效的證據,是需要專業拆遷律師的指導和幫助,但我們當事人自己必須要有“證據意識”,注意搜集和保存有力證據。
一、啟動調查程序往往是收集維權證據的第一步
想知道對方征地拆遷是否合法,對于是否存在“征收決定”,是否依法公告,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是否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借助法律調查程序往往能找到征地拆遷過程中的違法點,通過此程序所獲取的證據材料,可以有針對性的提起復議或者訴訟程序,依法維權。
如果有關部門不依法配合調查,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對其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提起行政訴訟。
二、行政復議中可能存在被申請人未在復議程序中提交的證據,不能作為法院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的問題
根據《行政復議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等,都表明復議機關在復議程序中收集和補充的證據,或者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在復議程序中未向復議機關提交的證據,不能作為人民法院認定原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
這就存在如何舉證的問題?鑒于《行政復議法》規定,申請人、第三人可以查閱被申請人提出的書面答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行政復議機關不得拒絕。但是“查閱”并不等于“復制”,實踐中很多地方的復議機關往往僅允許當事人查看,而不允許當事人以拍照或者復印等形式復制卷宗材料,導致我們無法在訴訟過程中就被告并未在復議過程中提交相關證據進行舉證。
建議廣大被拆遷人和被征收人在行政復議被受理后,要及時去復議機關查閱案卷材料,一些地方的復議機關允許當事人復制案卷材料,如若復議機關拒絕復制,僅允許當事人查閱案卷材料,那么我們也要做到心中有數。我們可以申請法院向復議機關調取相關證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三、行政訴訟中被告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應視為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承擔舉證責任。除此之外,法律還對于其舉證規定了較為嚴格的期限,這些在《行政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都做了明確的規定。
行政案件在法院立案受理后,當事人應當在15日后及時去人民法院復印相關證據。一是為了核實被告是否在法定期限內提交了相關證據,二是為了及時取得對方證據,準備庭審。
再次就是庭審中被告僅提交證據復印件如何應對?
核實相關證據是否有相應原件,再從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方面對相關證據發表質證意見。行政機關對于其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根據舉證規則的基本要求,行政機關在舉證時必須提供原件以證明其作出的行政行為符合審慎、嚴謹的審查標準,事實認定清楚,符合法定程序。
四、當事人在房屋拆遷補償糾紛訴訟中需要收集的證據
(1)被拆除房屋的所有權證(即房產證);
(2)證明被拆除房屋的性質、房屋的建筑面積、修建年代等證據;
(3)當被拆除的房屋所有權證上記載的所有人與主張權利的被拆遷人不同時,還需要提交證明拆遷人對于被拆遷房屋享有接受補償安置權利的證據;
(4)證明房屋被拆除的時間的證據。
(5)已達成前拆補償協議的,還應當提交拆遷補償協議;
(6)經過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的裁決的,還應提交裁決書;
(7)房屋拆遷公告及張貼公告的照片資料;
五、當事人在土地征收補償糾紛訴訟中需要收集的證據
(1)被征收土地的使用權證明(一般為承包合同或者承包經營權證書);
(2)地上附著物估計的證明;
(3)征地實施前三年的平均年產值等。
(4)證明依法申報征地的文件;
(5)征地方案
(6)征用土地方案公告及證明公告的圖片資料;
(7)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上述需要的證據以當事人可以提供的為準,有的東西是需要律師調查取證的,政府為了規避通常不會提供給老百姓自己。
同時提醒:征地拆遷補償安置不合理,不要輕易簽字,被拆遷人擁有土地、房屋的合法使用權和所有權,拆遷方的非法占地施工行為,應當受到法律制裁。面對征地拆遷,當事人在維權中,要做到理智清醒,依法辦事,及時請專業的拆遷律師介入,以免遭到拆遷方的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