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遺囑時如何證明老人精神良好?
立遺囑人的精神狀況,可以去司法部門進行司法精神鑒定,以證明自己擁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及意識清醒、意愿真實,這樣才能保證所立遺囑的效力,降低法律風險。老年人在立遺囑或做遺囑見證、公證之前,最好先去進行司法精神鑒定,以證明自己擁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及意識清醒、意愿真實,這樣才能保證所立遺囑的效力,降低法律風險。根據我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遺囑必須表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脅迫、欺騙所立的遺囑無效。可見,立遺囑人必須擁有完全行為能力且所立遺囑必須是其真實意思的表示,遺囑才合法有效。
二、法律依據
根據《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遺囑必須表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欺詐、脅迫所立的遺囑無效。
偽造的遺囑無效。
遺囑被篡改的,篡改的內容無效。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條 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經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義務部分遺產的權利。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條 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條 遺產分割應當有利于生產和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的效用。
不宜分割的遺產,可以采取折價、適當補償或者共有等方法處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 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的,有權處分所繼承的財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干涉。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條 自然人可以與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該組織或者個人承擔該自然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條 分割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但是,應當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
立遺囑時,應當首先對遺囑人是否具備民事行為能力來進行合法的認定,特別是對于相關遺囑的條款,還應當基于實際的遺囑情況來進行合法的處理,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處理有異議的,還需要對遺囑進行公證處理,避免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
遺囑執行人是誰,哪些人可以作為遺囑執行人
遺囑人立多份遺囑怎么辦
訂立錄音遺囑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代表訴訟的訴訟費誰交納
2020-12-14合同甲乙丙方關系怎么界定
2021-03-19合同隱瞞真實情況是欺詐行為嗎
2021-01-30貨物質量糾紛能否終止買賣合同糾紛
2021-02-06如何預防房屋中介糾紛,房屋中介糾紛怎樣防范
2020-12-12關于承租權轉讓
2021-03-02解除勞動合同證明
2020-12-02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百萬意外保險如何選
2020-12-20什么是保險合同糾紛
2020-12-22保險合同疑難問題集錦
2021-02-06無證駕駛出事故強制保險不應免
2021-01-18保險理賠降賠空間是怎么回事
2021-03-15什么時候保險理賠不需要保單
2020-11-26農村拆遷賠償條款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2020-12-23營業房拆遷用營業執照嗎
2020-12-12房子拆遷一個孩子不回來簽字怎么辦
2021-01-23購買拆遷安置房公積金貸款怎么辦理
2021-03-24空掛戶口能夠取得多少拆遷補償款
2020-11-30危舊房改造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