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哪些情形下繼承人會喪失繼承權?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 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
(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
(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
(三)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
(四)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
(五)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
繼承人有前款第三項至第五項行為,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后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
受遺贈人有本條第一款規定行為的,喪失受遺贈權。
二、放棄繼承權與喪失繼承權的區別是什么?
1﹑放棄繼承權,是繼承人自愿放棄無償取得被繼承人的合法遺產的權利法。這種行為是出自繼承人自身內心意思的真實表示;喪失繼承權,是繼承人有《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規定行為之一,經人民法院認定并作出判決而被剝奪其繼承權,這種被剝奪是依法強制執行的,不以被剝奪人的意志為轉移。
2﹑放棄繼承權必須在繼承開始之后,遺產處理之前用書面或口頭方式向其他繼承人表示,其效力可以追溯到繼承開始的時間;而喪失繼承權則可以發生后繼承開始之后,也可以發生在繼承開始之前,其顯示的方法是以人民法院的判決書的形式。
3﹑放棄繼承權是繼承人放棄自己繼承的一種權利,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只要自己誠心的放棄表示即可,而喪失繼承權是依法剝奪繼承人的繼承權,這種被剝奪必須受《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嚴格的法定限制,除外不能使繼承人喪失繼承權。
4﹑放棄繼承權的聲明可以在遺產處理前或在訴訟過程中收回,但需經人民法院依據其提出的理由作出決定;而喪失繼承權一旦由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則不能改變。
對于喪失繼承權的主要情況,應當嚴格基于實際的違法事實來進行合法的處理,特別是對于相關繼承權的事項,可以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來進行公證處理,如果存在上述情況的,可以依據法律規定來解除繼承人的繼承權。
父母遺產繼承權的喪失
繼承權喪失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遺棄行為關于繼承權會喪失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黨紀處分有追訴時效嗎
2021-03-13共同犯罪成立的要件有哪些
2021-03-10禁止和外國人結婚的人有哪些
2020-12-29我國婚姻法對子女姓氏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20債務人失蹤后怎么討回債務
2020-11-12股東直接訴訟的被告
2021-02-05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合同當事人有哪些義務
2021-02-15個人合伙企業中對于企業的的資產怎么認定
2021-02-19法院強制執行常見手段有哪些
2020-11-27監察委地域管轄怎么確定的
2021-01-10交通事故鑒定材料有哪些
2021-01-082020交通事故進行傷殘鑒定有哪些流程
2021-02-21什么是瀆職侵權罪
2021-02-14治安管理處罰有哪些種類
2021-01-04私建房屋拆遷會補償嗎,哪些不賠償
2021-01-30什么情況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1-03-14各主要城市對終止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有何規定
2021-01-26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