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總的保護英烈名譽權是怎么規定的?
民法總則關于保護英烈名譽權的規定主要就是要求那些損害這些英雄名譽的公民都要接受處罰并且承擔起民事上道歉等精神賠償或者轉化為錢財的物質賠償等。
根據《民法總則》第185條規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一般的自然人死亡之后尚有對其姓名,肖像,榮譽等方面保護的必要,更不論英雄烈士。對于第185條“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該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房紹坤認為“只要侵害了死者的人格利益,就會產生侵權責任,無論該侵權行為是否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近親屬均有權要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而是否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只是衡量侵權情節的一個考量因素” 。也即英雄烈士的人格利益只要存在讓其近親屬有遭受侵權之嫌或者已經造成其近親屬所認知到的侵害時,便可提起訴訟。在解讀原來的《民法通則》第101條時認為只有以書面或者口頭的形式公然捏造事實,籌劃他人人格,或者侮辱、誹謗他人并且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名譽權,梁教授特別強調“造成一定影響”在認定侵犯名譽權上的重要性。換言之,并非任何形式的侮辱,只要一經實行就可以認定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必須以造成一定影響為構成要件,以免造成濫訴的現象。
這里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也應該作為能夠使用該條款對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予以保護的構成要件。沒有該要件只能依照一般自然人死后人格權利的保護條款進行維權,而非僅僅將其作為一個考量因素。考慮到對英雄烈士的保護更加注重的應該是對全社會精神支柱的保護,所以更應該側重的是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只有當損害公共利益時,才能適用該法條,可以此為據提起訴訟。當對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的損害尚未達到損害公共利益的程度,其近親屬可以通過一般的保護自然人死后的人格利益的條款維護權利。
綜上所述,民法總則在被推出之后接受了專家的解讀之后就發現了關于英烈名譽權的重點保護,網絡世界中允許自由的言語卻依舊會有人利用這個權利去侵害這些在用生命為國家貢獻的英雄死后的名譽,所以法律就作出規定而不再容忍這些違法行為了。
侵害民法總則烈士名譽權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革命烈士遺孤監護人有誰擔任?
烈士撫恤金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欺詐行為的方式有哪些,如何防范合同欺詐
2021-01-30非法行醫的危害有哪些
2020-12-18鐵路征地賠償錢款怎么領
2021-02-20登高作業違法規定如何處罰
2021-01-28同居是否承擔對方債務
2021-02-20國家賠償是指什么,哪些情形可以去申請國家賠償
2021-01-09取保候審的最新法律規定
2021-02-27法定監護人辦理一般多久
2021-01-24訂婚之后男方要退婚怎么辦
2021-02-17怎么解除勞務合同
2021-03-03死亡法定遺產繼承范圍
2021-01-23失信人員名單多久撤銷
2021-01-13工程嚴重延期是否可以不履行合同
2021-03-09喪偶的兒媳和女婿的繼承權
2021-03-11闖紅燈如何界定,誤闖紅燈怎么辦
2020-12-08勞動合同怎么變更
2021-01-04違法分包導致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1-02-07佛山市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民生人壽跨省理賠16萬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