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愛護和養育自己的孩子即是父母的法定職責和義務,也是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可以說,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疼愛關心自己的孩子,都是全身心的將自己的愛傾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但也總有極少數人,將做父母的職責拋之腦后,對自己的孩子毫不關心,甚至對孩子虐待、家暴、辱罵等等,不僅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而且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嚴重的還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產生終生的影響,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長。
合肥這位母親,不對自己的孩子愛護關心,卻把自己的孩子視為“累贅”甚至發泄某種情緒的“出氣筒”,這種心理極具扭曲的“法定監護人”,早已忘記的監護職責,遺棄、虐待、暴力傷害等等無所而不及,而這位父親的看到后不是保護孩子,而是“錄證據”,可謂沒有一點父親的樣子和親情,他們絕沒有為人父母的資格。
其實,虐待、傷害自己孩子的新聞已經不是第一次見諸報端了,出賣自己的孩子、打罵孩子甚至做出用針扎等行為的報道我們也時常見到,并且社會輿論對于這些事件也是一片譴責之聲,但這類事件還是頻頻發生,這不得不引人深思,到底是哪里出現了問題,讓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維護?
雖然我國針對未成年保護出臺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出賣、遺棄、虐待、暴力傷害未成年人,有吸毒、賭博、酗酒等惡習,或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等7種情形,都可被剝奪監護權,但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確又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一是剝奪了家長的撫養權孩子今后的撫養誰來承擔?二是虐待孩子等行為都是發生在家里等比較隱秘的地方,外界知曉難度大。三是孩子還不具有維護自己權益的能力,無法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四是受傳統思維影響,大家都覺得這些是家事,外界五好插手等等。可以說,家庭是一個未成年人保護的“真空地帶”。
筆者以為,要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國家須建立健全對未成年人家庭方面的保護機制。一是要建立從重處罰制,不僅要對侵害未成年人的家長進行談話教育等,更要對他們罰款、拘留等處罰,讓他們“不敢為”。二是要進一步完善政府和社會監督機制,相關部門應定期對未成年人進行身體檢查和心里輔導,形成無死角的監督體系,讓這些家長“不能為”。三是加強家長的思想道德教育,讓他們有正確健康的家庭觀念,從而“不想為”。
監督制約機制的不健全是家長侵害未成年權益的誘因,相關部門應及時完善管理監督制度,用制度填起保護兒童的“真空地帶”,還未成年人一個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交易合同上沒有注明時間怎么辦
2021-03-13公司惡意收購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2-18打借條必須需要擔保人嗎
2021-03-25哪些交通事故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1-01-01開庭后讓回家等消息是緩刑嗎
2021-03-22保姆虐待被看護人涉嫌犯罪嗎
2021-01-17如果公司倒閉不同意調離其他崗位有賠償嗎
2020-12-20對保險合同條款有爭議要如何處理
2021-02-28如何處理保險合同無效產生的后果
2021-01-20含死亡責任的保險合同必須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嗎
2021-01-09辭職后用人單位不辦理保險交移
2021-03-01被保險人酒后駕車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1-01-18北京可以注冊保險代理公司嗎
2021-02-07保險猶豫期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18如何購買車險才劃算
2021-03-24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五條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2-14拆遷安置房名額轉讓協議糾紛怎么解決
2020-11-24公租房拆遷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0遇到舊房拆遷,到底是要錢還是要房好
2021-01-07房屋拆遷委托協議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