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責任,一方面源于道德上應受的非難性,與自然法上的“約定必須遵守”是一脈相承的,是人類社會的基本道德要求在法律上的體現。另一方面它源于經濟上的不利益性,通過違約責任對非違約方所受的損失進行補償從而達到當事人之間利益的平衡,實現合同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正常和諧運轉。再一方面它源于法律上的規范性,即違約責任的本質是法律對違約行為的否定性規范評價。[1]總之,違約責任制度不僅是商品經濟關系在法律上的內在要求,是民法平等、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具體體現,而且還是“匡扶正義的法律工具”。[2]它是一項古老的法律制度,(通常認為大陸法系的違約金是可追溯至傳統的羅馬poena,而poena則是由當事人約定的罰金,是由債務人在其不于適當的時期履行其債務時支付的。)自羅馬法以來至現代資本主義各國法律始終受到充分關注,并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之中。但早期的法律曾允許對債務人的人身實施限制,這種帶有明顯原始烙印的民事責任方式隨著反映商品流通本性的債權債務關系的日益深化和人類文明的不斷演進,己為各國法律所禁止。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主權在民”、“天賦人權”等民主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逐漸占據突出地位,表現在違約責任方面,不僅其形式更加多樣化、科學化,而且特別強調違約責任的補償性質。例如,作為違約責任主要形式的賠償損失應當主要用于補償當事人一方即受害人因違約所遭受的損失,而不能將賠償損失作為一種懲罰,受害人也不能因違約方承擔責任而獲得額外的不應獲得的“補償”,這主要由民法公平、平等、等價有償原則所決定的。正如美國《合同法重述》第2版第555條下的官方評論所指出的:“合同救濟制度的核心是補償而不是懲罰,對違法者進行懲罰無論從經濟上或其它角度都難以證明是正確的,規定懲罰的合同條款是違反公共政策的因而也是無效的。當前,在違約責任發展的過程中,主要形成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理論模式和制度設計,雖然它們之間具有差異性,如大陸法系強調違約責任的強制性,英美法系強調違約責任的自愿性;在補救范圍方面,大陸法系要窄于英美法系,但二者均著重于違約責任的補償性。[3]當然,強調違約責任的補償性不能完全否認違約責任所具有的懲罰性,如特定違約責任形式的定金、違約金就具有懲罰性質。了解違約責任的歷史嬗變、發展趨勢及其性質是正確把握定金、違約金、賠償損失三者之間的關系及具體適用的前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受到侵犯的賠償程序是什么
2021-02-19職業病待遇包括哪些
2021-01-31父母讓孩子干活算使用童工嗎
2021-01-05股份公司募集設立流程是什么
2020-12-15財產保全后會面臨什么法律風險
2020-11-20車禍傷者的賠償起訴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0-11-23交通事故占據七成的主責任方如何賠償
2021-02-08被車撞斷腿怎么索賠
2020-11-22未達法定年齡的婚姻的效力如何
2021-01-16公租房申請書如何寫
2021-03-17無權代理合同的撤銷權
2021-02-17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爭議仲裁管轄的
2020-12-16勞動糾紛材料怎么寫
2020-12-20航空運輸貨物保險的責任范圍怎么劃分
2020-11-13怎樣簽訂房地產保險合同
2021-03-08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的效力
2020-11-23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應當繳納哪些稅
2021-01-08發生交通事故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2-16保險合同內容的變更如何進行
2020-11-14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