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償損失是合同終止后的一種法律后果,但這種法律后果并沒有表現(xiàn)為違約責任,更不用說違約金了,因為賠償責任的適用有兩個原則:
首先,實行過錯原則,無過錯不承擔賠償責任;違約責任實行無過錯原則。只要存在違約事實,我們就應該承擔違約責任。第二是實際損失原則,即賠償損失必須是實際損失。合同終止后,損失賠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一般指實際損失,主要包括:對方在簽訂合同時發(fā)生的必要費用;認為合同能夠正常履行而進行準備所發(fā)生的必要費用;合同終止后因恢復原狀而發(fā)生的必要費用。同時,對上述損失的賠償不包括因不履行債務而造成的可用利益損失。但是,對于違約金的責任,無論違約是否給對方造成損失,均應支付違約金;此外,根據(jù)《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如果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增加違約金。此外,上述損失不僅包括既得利益的實際損失,還包括尚未發(fā)生的現(xiàn)有利益的損失,例如信托利益的損失
提交人遇到了一個案件,在該案件中,法院裁定違約方在終止合同時應承擔支付違約金的責任;上訴后,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法院的判決。這說明在實踐中對合同解除權的行使和法律后果存在誤解。合同的終止是指合同關系的終止
對于非持續(xù)性合同,合同關系恢復到簽訂合同前的狀態(tài)。換句話說,合同關系并不存在。違約金在哪里?上述誤解的原因可能是將合同終止理解為違約責任的一種方式。從合同法的章節(jié)安排來看,合同的終止和終止后的法律效力是在第六章即合同權利義務的終止中規(guī)定的,而不是在第七章即違約責任中規(guī)定的。由此可見,雖然合同終止也是基于違約事實的法律后果,但它不屬于違約責任方式,而是屬于違約后的一種補救措施;合同終止后的法律后果不是違約責任,而是一種民事責任,主要包括不當?shù)美颠€責任和損害賠償責任
合同法第97條明確規(guī)定了合同終止后的法律后果,即:, “合同終止后,合同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合同已履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zhì)要求恢復原狀并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損失。“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房網(wǎng)簽后又被抵押,抵押是否有效
2021-02-05借法人資金需要寫借款協(xié)議嗎
2021-03-18離婚自由的保障措施有什么
2020-12-07代理商合同特征有哪些
2021-03-06什么時候可以申請財產(chǎn)保全
2021-01-21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應該怎么辦
2021-01-25勞動者不同意調(diào)崗單位解除的合法嗎
2021-01-05影響出口產(chǎn)品責任險費率的因素有哪些
2020-11-26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嗎
2020-11-14被保險人交通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償
2020-12-25違反保險合同應承擔哪些責任
2021-01-07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拒絕賠償
2020-11-21車禍理賠清單
2020-12-01掛靠車輛該怎樣保險
2020-11-19保險合同糾紛的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05交強險責任限額是如何確定的
2020-12-25提前還貸后如何退保險?
2020-12-02承包合同與租賃合同的區(qū)別
2020-12-17城中村改造中,有哪些房屋拆遷法律政策及常見法律問題
2020-12-032020年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和注意事項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