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2007年,葉先生與一家科技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并簽訂了附件《員工保密協議》
保密協議規定了公司每月應向葉先生支付的保密金數額,并規定,自勞動合同終止之日起2年內,不得在其他與公司有競爭關系的單位從事生產、經營類似產品或者從事類似業務的工作,不得自行開業生產、經營同類產品或者從事同類業務。《保密協議》還規定,葉某在競業限制期間違反競業限制義務的,應當返還公司支付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金,并承擔3萬元的罰款;2009年3月,葉某終止了與科技公司的勞動關系。隨后,公司向葉某發出競業禁止通知書,要求其嚴格按照保密協議的約定履行競業禁止義務,并向其支付競業禁止經濟補償金7920元。然而,從今年1月到4月,葉某到另一家與原科技公司經營范圍相競爭的公司工作,隱瞞了這一情況,科技公司認為葉某違約,以侵權為由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葉某不服并將仲裁裁決書訴至晉江法院。葉認為,他既不是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也不是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也不是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競業禁止范圍內的人,因此,他不應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解釋]
法院認為,雙方應根據葉某與科技公司簽署的競業禁止條款履行義務,法院不支持葉某的解釋。根據協議,葉某在類似科技公司的競爭性單位工作兩年內,應承擔違約責任,遂作出上述判決
員工違反保密協議的法律責任:
1。違反保密協議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首先要承擔的是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可以分為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員工違反保密協議,很可能同時侵犯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給用人單位造成實際損失。因此,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違反保密協議的責任。保密協議約定違約金的,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如果罰款過高或過低,雙方可要求適當減少或增加。用人單位也可以選擇要求勞動者承擔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但是,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不能同時適用,用人單位只能選擇其中一種。違反保密協議的,應當承擔行政責任,侵犯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也可以構成行政責任,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依法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同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也可以責令侵權人將含有商業秘密的圖紙、軟件和其他有關資料退還權利人或者銷毀。違反保密協議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侵犯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也可以承擔刑事責任,有下列行為,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給用人單位造成實際損失的。因此,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違反保密協議的責任。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師協會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間語言暴力犯法嗎
2020-12-09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怎么算
2021-03-09逾期的債權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5把車抵押給個人借款有利息嗎
2020-12-22訂婚了對方想退婚怎么辦
2021-02-22婚姻自由原則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30如何確定交通誤工費賠償標準
2021-03-08誰對政府投資項目負有監督管理職責
2021-02-11當事人能否當庭變更訴訟請求
2020-12-14正在按揭房是否可以交易?
2021-01-11非全日制用工情況下勞動合同何時終止?
2021-01-01勞務派遣員工轉正后工齡如何認定
2020-11-20公司裁員是否一定要給補償
2021-01-04買重疾險的相關解析
2021-02-16人身意外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0-12-19男子墜亡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1-03-24什么是保險合同,保險合同具備什么特點
2020-12-20什么是生存保險?
2020-11-28機動車發生全損應如何理賠
2021-01-20如何計算財產險中的理賠金額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