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為轉讓方
作為股權轉讓的轉讓方,如果部分股權(工商登記在冊的股權)實際為隱性股東所有。那么,轉讓人實際上無權處分隱名股東的股權。因此,在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時,如果未取得隱名股東的授權,工商登記備案的股權不能作為轉讓股權出售,否則,將埋下糾紛的種子。隱名股東不同意轉讓其自有股權的,轉讓人可以轉讓其真實出資形成的股權。上述情況是轉讓方作為明顯股東與隱名股東存在明顯的代理持股關系。如果沒有,那就麻煩多了。比如,在企業重組改制過程中,出現了職工投資入股的情況。由于有限責任公司對股東人數的限制,為辦理工商登記,職工出資集中在少數人(記名股東)名下。這些人只知道自己的出資額加上職工出資的總股數,卻不知道哪些職工的股權是自己擁有的,也就是說,“只有錢,沒有人”。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找到足夠的員工進行投資,理清委托投資關系。只有在簽署相關法律文件(代理持股協議等)后,“干凈”的股權才能轉讓。第二,作為受讓方,受讓方不是目標公司的股東。根據《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工商登記中顯示的股東在善意第三人看來是可以信賴的。因此,在受讓方不是目標公司股東的情況下,無需考慮轉讓方背后是否有隱名股東(其實也很難查清),直接與明顯股東身份的轉讓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并辦理工商登記手續商業變更登記。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發生糾紛,也與受讓方無關,即轉讓方與隱名股東之間的糾紛。
2。受讓人和轉讓人都是目標公司的股東。
當受讓人和轉讓人都是標的公司的股東,且轉讓人背后有隱名股東時,受讓人能否對隱名股東進行工商登記備案,無法一概而論。
如果有充分證據證明隱名股東是標的公司的知名事物,如職工股的情況,則受讓人不能以工商登記對抗。許多人可能有這樣的認識:工商登記在冊的股東是法定股東。這個說法有問題。股權來源于出資,而不是工商登記。工商登記的功能只是公示對抗。因此,法律上真正的股東是實際投資者。當然,他只能依照《公司法》的規定行使股東權利。在上述情況下,受讓人轉讓股份時必須考慮隱名股東的意愿。隱名股東不表達意愿的,不得轉讓隱名股東的股份。
如果隱名股東是“大銀”,即他不參與股東大會的管理,也不說自己是投資者的身份,那么受讓人就不能知道有隱名股東,那么受讓人也可以忽略隱名股東的存在。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婚登記的婚姻工作人員有哪些處罰
2020-11-16訴訟保全可以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31不動產抵押未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1-01-14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1-03-18贍養費的給付標準詳解
2021-02-15如何確定交通事故管轄法院,交通事故上訴的程序
2021-02-10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找房產中介安全交易四步走
2020-11-16大學集資房入住什么條件
2020-11-24拾得遺失物應當妥善保管,重大過失致其損壞要賠償嗎
2021-03-20怎么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1戴隱形眼鏡失明,保險公司失明保險會賠嗎
2021-01-02投保人對被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保險合同無效嗎
2020-11-17期外出險 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2-25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保險代理人的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2021-03-22運輸工具保險的險種
2020-12-09承包地補償糾紛該怎么解決呢
2021-01-29土地經營模式與土地流轉方式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4無證房拆遷補償比有證房屋低很多怎么辦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