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為轉讓方
作為股權轉讓的轉讓方,如果部分股權(工商登記在冊的股權)實際為隱性股東所有。那么,轉讓人實際上無權處分隱名股東的股權。因此,在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時,如果未取得隱名股東的授權,工商登記備案的股權不能作為轉讓股權出售,否則,將埋下糾紛的種子。隱名股東不同意轉讓其自有股權的,轉讓人可以轉讓其真實出資形成的股權。上述情況是轉讓方作為明顯股東與隱名股東存在明顯的代理持股關系。如果沒有,那就麻煩多了。比如,在企業重組改制過程中,出現了職工投資入股的情況。由于有限責任公司對股東人數的限制,為辦理工商登記,職工出資集中在少數人(記名股東)名下。這些人只知道自己的出資額加上職工出資的總股數,卻不知道哪些職工的股權是自己擁有的,也就是說,“只有錢,沒有人”。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找到足夠的員工進行投資,理清委托投資關系。只有在簽署相關法律文件(代理持股協議等)后,“干凈”的股權才能轉讓。第二,作為受讓方,受讓方不是目標公司的股東。根據《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工商登記中顯示的股東在善意第三人看來是可以信賴的。因此,在受讓方不是目標公司股東的情況下,無需考慮轉讓方背后是否有隱名股東(其實也很難查清),直接與明顯股東身份的轉讓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并辦理工商登記手續商業變更登記。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發生糾紛,也與受讓方無關,即轉讓方與隱名股東之間的糾紛。
2。受讓人和轉讓人都是目標公司的股東。
當受讓人和轉讓人都是標的公司的股東,且轉讓人背后有隱名股東時,受讓人能否對隱名股東進行工商登記備案,無法一概而論。
如果有充分證據證明隱名股東是標的公司的知名事物,如職工股的情況,則受讓人不能以工商登記對抗。許多人可能有這樣的認識:工商登記在冊的股東是法定股東。這個說法有問題。股權來源于出資,而不是工商登記。工商登記的功能只是公示對抗。因此,法律上真正的股東是實際投資者。當然,他只能依照《公司法》的規定行使股東權利。在上述情況下,受讓人轉讓股份時必須考慮隱名股東的意愿。隱名股東不表達意愿的,不得轉讓隱名股東的股份。
如果隱名股東是“大銀”,即他不參與股東大會的管理,也不說自己是投資者的身份,那么受讓人就不能知道有隱名股東,那么受讓人也可以忽略隱名股東的存在。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村委會賄選如何處罰
2020-12-101萬借條違約金能寫多少
2021-03-23前妻要求增加撫養費我該怎么辦
2020-11-14香港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0-12-05離職補償金標準是稅前還是稅后
2021-02-28北京長期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07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聘用顧問需要遵循勞動法嗎
2021-01-10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員工怎么辦理辭職,單位辭退員工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
2020-11-15擅自轉讓保險車輛 發生事故無權索賠
2021-02-21購買財產保險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3-21個人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0-12-02集體林地承包有關政策有哪些
2021-02-26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土資源行政復議工作的意見
2021-03-01農村土地流轉的方式及相關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17拆遷補償發放后多久搬遷
2020-11-13城中村能按照補償標準來賠償嗎
2021-02-27舊房在拆遷時會進行折舊嗎,折舊率怎么算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