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定金條款以實際交付定金為準生效?定金是一種擔保,又稱保證金,即在合同訂立或履行前支付的一定數額的款項。原告高某聲稱我有一棟樓。2007年8月30日,通過中介聯系,我與被告李某達成房屋買賣協議。被告以33萬元的總價購買了該樓房,付款方式為現金購買。雙方還約定,被告簽字時應交定金5000元。協議簽訂后,被告交了定金5000元,我同時開了收據。然而,由于被告單方面的原因,他突然把我還沒裝的現金搶了回來,自己走了。后來得知被告單方面決定不購買上述房屋。我認為,合同簽訂后,雙方都應誠實守信。被告擅自解除合同,損害了我的合法權益。于是,他起訴法院,要求被告交納定金5000元。雙方解除合同,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被告李辯稱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原告房屋共有人馬某不在房屋出賣人之列。其次,作為該房屋的共有人和共有人,馬某在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時沒有出現或簽字,但屬于該房屋共有人和共有人的原告在沒有馬某同意出售其份額的委托書和公證書的情況下,代馬某簽訂了合同,這不能表達馬的真實意思。最后,考慮到上述原因,筆者認為本買賣合同不能表達所有房屋買賣雙方的真實意愿,構成合同無效的條件。而且我沒有實際支付原告5000元定金,所以原告無權要求定金。
法院認為,原告與被告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不違反法律規定,雙方建立了買賣合同關系。為保證本協議的履行,雙方約定了定金條款。根據法律規定,定金條款的有效設定是以實際交付定金為基礎的。被告付給原告5000元后,因故收回。原告沒有實際控制并取得5000元的所有權,因此協議中的定金條款沒有生效。原告稱,5000元被被告搶回,其收據不能證明搶奪事實,即使搶奪事實成立,也不屬于與本案相同的法律關系。此外,保證金的設立是為了保證債務的履行,對雙方都有約束力。在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履行期屆滿前,原告將房屋出售給他人的行為已經表明不再履行合同,定金已經失去了意義。綜上所述,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定金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九十條的規定,判決為:駁回原告高某的訴訟請求。
以上是本書編輯對這個問題答案的整理律師網.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來找我律師網征求意見。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租房漏水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嗎
2021-03-01姘居和事實婚姻有什么不同
2021-03-07反擔保抵押物怎樣進行財產保險
2020-12-03轉按揭貸款需要交錢嗎
2021-03-20經濟賠償金是什么
2021-01-24勞動者被裁員是怎么賠償的
2021-03-21降薪降崗變更合同怎樣維權
2020-11-18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決定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3雙倍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04試用期和實習期是一樣的嗎
2020-12-12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勞動糾紛一審終審怎么撤銷
2020-12-31人壽保險的理賠時效
2021-03-13壽險合同成立之后能否變更
2021-01-04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保險理賠金額如何證明
2021-02-03商業車險怎么退保,退保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13保險合同民事欺詐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0-11-14交警出的事故認定書保險公司駁回了怎么辦
2021-02-11